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人云:「四十比三,妻離子散」,老祖宗的處世之道,受用了

古人云:「四十比三,妻離子散」,老祖宗的處世之道,受用了

古人云:「四十比三,妻離子散」,老祖宗的處世之道,受用了

一個民族的底蘊,在於文化自信,一個家族的底蘊,在於子嗣自信。很多時候,優越感都是比較出來的,然而「比較」古往今來就很傷人,年齡越大,傷的越深。今天給大家介紹一句俗語,「四十比三,妻離子散」,望諸君共勉。

所謂比較,自然不可能只比一方面,首先咱們來看四十比三中的第一比,比錢;曾經有一個問題,說的是錢是否是萬惡之源,爭論到最後,仍然沒有得到大家滿意的結果。但是人們都明白,有錢不是萬能的,但沒錢絕對是萬萬不能的。

我們整天說著自己的夢想,然而衡量夢想是否實現的依據是什麼?是錢。雖然很俗氣,但請不要否認。錢,作為生活的基礎,一直以來都是窮苦人的最後底線,富有人的上綱上線。

古人云:「四十比三,妻離子散」,老祖宗的處世之道,受用了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所謂不患寡,而患不均。相信現在有很多人都覺得社會財富分配不均,憑什麼他每天打打遊戲、上上網便可以日進斗金,甚至年入千萬,而咱們窮苦老百姓一年忙到頭,卻仍然不夠家裡的開銷。

有人說時間最能消磨人的意志,然而要小編說,終究還是錢的問題。如果你有錢,那麼你就可以通過手裡的資源,盡情的去揮霍自己的夢想,可以給自己設置挑戰,反正都在自己預想之內,最後的結果必定成功。而對於那些寒門子弟來說則另當別論,在大學時,或許曾經有奉獻社會、成為國之棟樑的想法,然而隨著生活的柴米油鹽醬醋茶的襲來,最終還是變成了如何「果腹」的問題。

古人云:「四十比三,妻離子散」,老祖宗的處世之道,受用了

然而,在當前社會裡有一個頗為耐人尋味的現象,越是富有的人越不會與他人比較錢多錢少,而越是窮的人則容易在這件事上較真。攀比的想法一旦伸得過長,便會面臨深淵。尤其是在四十歲這個年紀里,如果還想著跟別人比較富,極有可能喪失生活的動力,甚至有的人控制不住自己要一夜暴富,賭上自己的所有,最後輸得一無是處。

而另一個比較,便是出身。門第觀念,自文明誕生之日起便已然存在。若說哪個朝代極為看重,可能便是三國時期了,這個時候國家動蕩,混亂不堪。基於對於大局的掌握,很多名門望族在選擇嫁女娶妻之時,都會看重對方家族門庭是否能夠對本家帶來好處。

古人云:「四十比三,妻離子散」,老祖宗的處世之道,受用了

舉個比較有名的例子,就說劉備,雖然說劉備年幼時家族沒落,為了照顧母親甚至織過草鞋,但為什麼人家劉備最後成功了?其中一大部分的原因便是劉備的出身,作為漢室血脈的旁系,儘管最後兩個字有點礙眼,但好歹其身體裡面有著漢室宗親的血脈,這便足夠了。

在現代社會中的體現,便是其父母家庭的富裕程度了,有的人一出生便家財萬貫,衣食無憂,而有的人,一出生便意味著奮鬥的開始。若是在四十歲這個年紀里仍然想著出生的問題,那就是真的怨天尤人了,不切實際的想法過多,必然會影響到現在的生活,或者頹廢,或者想劍走偏鋒。

古人云:「四十比三,妻離子散」,老祖宗的處世之道,受用了

再說當下較為普遍一種現象,那便是比較子女,所謂最優秀的比較對象便是別人家的孩子,一度給很多小朋友留下了童年陰影。人到四十歲必然成家立業,如果事業到了平穩時期,那麼孩子的成長,便會成為整個家庭的頭等大事。現在都流行,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許多孩童還未出生之時,其父母就為此付出了極為慘烈的代價。

金錢方面倒還不用多說,關鍵是精力方面。甚至有的人成為了家庭主婦,將自己年輕時的夢想拋諸腦後,全心全意服務下一代。而當兩個家長遇到,聊著聊到子女,聊著聊著,提到比較,有比較自然就有高低,有高低自然就有煩惱。

古人云:「四十比三,妻離子散」,老祖宗的處世之道,受用了

最後,人到四十雖然有些定型的趨勢,但並不意味著機遇的遠去,少一些比較,多一些實幹,生活終會變得美好些,您說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遙望的歷史 的精彩文章:

俗語說:「孤房兒子傻,鬧市出人精」啥意思?許多人不知深層含義
人人皆知「既生瑜,何生亮」,下半句更為經典,可惜十人九不知

TAG:遙望的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