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完美武將,趙云為什麼反對劉備伐吳?

完美武將,趙云為什麼反對劉備伐吳?

我喜歡趙雲,不光喜歡《三國志》中集仁義禮智信於一身的五常之將趙雲、喜歡《三國演義》中的常勝將軍趙雲、也喜歡京劇舞台上白盔白甲白旗靠手使亮銀槍的小將趙雲、還有袁闊成先生口中性格謙遜、品德高尚的儒將趙雲。金庸先生也曾評價趙雲「人品很高,精細而有智謀」。我曾經想過用很多詞來形容趙雲,但最終只化為了兩個字,完美!

——趙春陽

建安二十四年(219 年)七月,劉備自領漢中王之際,關羽舉兵北伐襄樊。八月,關羽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威震華夏。十月,曹操考慮遷都以避關羽鋒芒,但司馬懿等人建議曹操聯合孫權共治劉備,曹操採納。孫權為奪荊州,偽降曹操,遣呂蒙白衣渡江,襲取江陵,南郡守將糜芳、士仁投降。十一月,關羽敗走麥城。十二月,關羽與其子關平被潘璋部將馬忠擒獲,隨後被殺。

建安二十五年(220 年)正月,曹操去世,曹丕廢漢獻帝為山陽公,篡漢稱帝。蜀中傳言漢獻帝已遇害,劉備為其舉行葬禮,並追謚為孝愍皇帝。

章武元年(221 年)四月,劉備稱帝,以諸葛亮為丞相。五月,劉備立劉禪為太子。六月,張飛被其部將張達、范疆殺死。

新仇舊怨疊加在一起,劉備決定發兵東征孫權。從事祭酒秦宓阻諫,劉備大怒,將其下獄。此事一出,包括諸葛亮在內的文武百官都選擇沉默,不願引火上身。此時,趙雲站了出來。

《雲別傳》:孫權襲荊州,先主大怒,欲討權。雲諫曰:「國賊是曹操,非孫權也,且先滅魏,則吳自服。操身雖斃,子丕篡盜,當因眾心,早圖關中,居河、渭上流以討凶逆,關東義士必裹糧策馬以迎王師。不應置魏,先與吳戰,兵勢一交,不得卒解。」

趙雲阻諫劉備東征

趙雲敢於逆龍鱗,原因有二。

第一,性格使然。趙云為人向來剛正不阿,敢於直言。投奔公孫瓚時,公孫瓚問趙云為什麼不投奔袁紹,趙雲不卑不亢地說:「從仁政所在,不為忽袁公私明將軍也。」 佔領益州,劉備想將成都田舍賜給諸將,趙雲不顧他人白眼,說:「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歸還,今安居復業。」此時趙雲應在天命之年,但他仍然不懂圓滑,不懂沉默,只遵循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

第二,傷痛對等。趙雲與關羽自191 年結識以來,出生入死,有整整三十年的友誼,兩人還可能是兒女親家。《江陵縣誌》記載:「關平娶鎮東將軍趙氏女,生子樾。」鎮東將軍即趙雲。劉備之子娶了張飛之女,關羽之子娶趙雲之女也合乎常理。荊州之敗,劉備失去了「恩若兄弟」 的關羽。如果他人勸諫劉備,有站著說話不腰疼之嫌。但趙雲同樣失去了並肩作戰的親家,女兒與外孫也下落不明,趙雲勸諫劉備更容易接受。

從內容上看,趙雲的建議可以說是益州版的《隆中對》。諸葛亮在《隆中對》中提出,跨有荊益後就應該伺機兩路北伐。

《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隆中對》中的「 天下有變」 指的是曹操篡漢。現在,曹操已死,其子曹丕篡漢,即趙雲所說「國賊是曹操,非孫權也」「操身雖斃,子丕篡盜」。丟失荊州後,「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 已經落空,只能「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即趙雲所說「當因眾心,早圖關中,居河、渭上流以討凶逆」,這也是日後諸葛亮北伐的方向。

篡位,在任何時代都是大逆不道的事情,在政治上十分被動。如果善加利用,打著興復漢室的旗號出兵,一定會得到百姓的支持,諸葛亮說「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趙雲說:「關東義士必裹糧策馬以迎王師。」英雄所見略同。

如果戮力一心,上天眷顧,諸葛亮認為「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趙雲認為「且先滅魏,則吳自服」。明末歷史學家王夫之也說:「聽趙雲之言,輟東征之駕,乘曹丕初篡、人心未固之時,連吳好以問中原,力尚全,氣尚銳,雖漢運已衰,何至使英雄之血不灑於許、雒,而徒流於猇亭乎?(《讀通鑒論》)」 乾隆皇帝也說:「使如趙雲所言,居河、渭上流,以伐逆寇,漢事未必無成。(《乾隆御批通鑒》)」 秦末,劉邦偏安巴蜀,最先並未與在荊州的項羽交戰,而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進攻關中,由此稱霸天下。

趙雲接著說:「不應置魏,先與吳戰,兵勢一交,不得卒解。」這是因為,從益州東進荊州,只有一條通道,就是長江三峽。

長江三峽是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三段峽谷的總稱。西起永安(白帝城),經巫縣、巴東、秭歸,東迄夷陵,直通江陵。如果走水路,從白帝城順流而下到江陵只需一天,李白有詩曰:「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但是,劉備當時並不具備可與東吳抗衡的水軍,只能走陸路。走陸路,就不得不面對狹窄的三峽。

三峽宛如一個細長的喇叭,夷陵就是這個喇叭的喇叭口。「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故名夷陵。一出夷陵,豁然開朗。但是,如果吳軍堵住夷陵,那蜀軍的陣型則無法展開,只能沿著三峽結營,擺出難看的一字長蛇陣。這樣一來,兩軍就無法展開正面交戰,所以趙雲說「兵勢一交,不得卒解」。

很遺憾,劉備並沒有聽從趙雲的勸諫。章武元年(221 年)七月,劉備舉兵四萬,御駕親征。此時,關羽、張飛、黃忠皆已去世,馬超病重(次年去世),趙雲雖然同行,但因不支持東征,被留在江州。

《雲別傳》:先主不聽,遂東征,留雲督江州。

遊戲中的趙雲形象

江州(今重慶)是巴郡的治所,成都是蜀郡的治所,是巴蜀地區最重要的兩個城市,巴蜀之名也由此而來。劉備東征,諸葛亮守蜀,趙雲守巴,足見趙雲地位之重。南朝陶弘景所撰《古今刀劍錄》中的一條記載也可以證明這點:

蜀主劉備,以章武元年,歲次辛丑,採金牛山鐵,鑄八劍,各長三尺六寸。一備自服,一與太子禪,一與梁王理,一與魯王永,一與諸葛亮,一與關羽,一與張飛,一與趙雲。

劉備一共造了八口劍,他和諸子佔了四把,另四把分別給了諸葛亮、關羽、張飛、趙雲。劉備東征時,關、張二人已死,趙雲很可能是蜀漢的三號人物。江州「會川蜀之眾水,控瞿塘之上游」,是巴蜀地區的樞紐城市。劉備東征時,人馬輜重都要先到江州會和,然後再順江東下。因此,趙雲在江州很可能負責督運糧草。劉備雖沒有安排趙雲上陣殺敵,但仍然把最重要的後勤工作交給了趙雲。

與此同時,孫權任命鎮西將軍陸遜為大都督,率軍五萬抵禦劉備。章武二年(222 年)正月,劉備從秭歸發起進攻。陸遜避其鋒芒,連續退兵,扼守夷陵,將狹窄的三峽江道讓給劉備,蜀軍陣型無法展開,前後連營七百里。劉備無法突破,陸遜堅守不出,兩軍相持半年之久。正如趙雲所料,「兵勢一交,不得卒解」。

閏六月,陸遜反攻,火燒連營七百里,蜀軍大敗。趙雲聞訊,前來救駕。

《雲別傳》:先主失利於秭歸,雲進兵至永安,吳軍已退。

舊恨未報,再添新仇,當時反對自己的是趙雲,現在來救自己的還是趙雲,劉備五味雜陳,後悔當初不聽趙雲之諫,後悔沒有把趙雲帶去前線。

章武三年(223 年)四月二十四日,劉備託孤於諸葛亮後,病逝於白帝城永安宮,時年63 歲。

本文摘自《完美武將:趙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戰爭事典 的精彩文章:

道光帝為何一定要選林則徐去廣東禁煙?
元首最後的希望——溫克去哪兒吶?

TAG:戰爭事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