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動漫 > 《哪吒之魔童降世》——有趣的靈魂20億票房!

《哪吒之魔童降世》——有趣的靈魂20億票房!

《哪吒之魔童降世》自7月13日點映至今天,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達到24.49億,進入內地票房總榜前十,這也是目前票房前十唯一一部動畫電影。

對於《哪吒》的成功,相信很多人都挺意外的,小編之前也沒有想到,點燃這個夏天的話題人物,竟然出自一個被前人改編過無數遍的神話故事。沒有說神話題材不好的意思,而是因為小編個人對於神話題材本身的興趣不大,但國產動畫又十分好這一口,於是《大聖》也好、《白蛇》也好,小編都是在對國產的感情驅使下去看的,這次的《哪吒》也不例外。

不過觀影動機雖然一樣,但《哪吒》帶給小編的感受卻完全不一樣。也許會有「踩一捧一」的嫌疑,但小編還是要說一句,《哪吒》在劇作上的成熟度,真的,要高於前面兩部。(關於《白蛇》的問題小編也寫過戳這裡跳轉)

《白蛇》畫面還是很可以的

電影無論是人設的流行度、人物塑造、劇情的邏輯、以及戲劇性都做得很好,以至於讓人抓不到什麼大的缺點來寫,不得不承認,這一次的「哪吒」雖然有點丑,但擁有十足有趣的靈魂。

同時,不斷打破紀錄的票房成績也給了勁兒越使越歪的國產動畫製作公司們提了個醒:美麗的皮囊要有靈魂才值錢。

是非善惡從來相對,英雄首先忠於自我

第一次見到《哪吒之魔童降世》影片名字的時候,不知道為什麼我腦子裡閃出的第一條信息不是童年回憶的《哪吒傳奇》,而是多年前SE的那部僅憑酷炫的畫面和人設就征服一票觀眾的CG電影——《最終幻想7聖童降臨》。

不好意思我腦洞比較大…

不知道主創人員在起《魔童降世》這個名字的時候有沒有想到過《聖童降臨》,反正小編是一直在聯想,雖然看完後發現兩者並沒有什麼聯繫,但莫名能感受到兩部電影在人物設計上有些相像,或者說能明顯看出《哪吒》的導演是受過日式文化熏陶的。

關於《哪吒》的導演·餃子,小編大約上中學時就知道這個人了。記不清具體是哪一年了,小編在一個節目上看到了一個動畫短片的介紹,片名叫《打,打個大西瓜》,短短16分鐘的短片講了一個非常完整的戰爭故事,紙牌戰爭的想法非常驚艷。短片在當時斬獲數十個國內外動畫獎項,用詼諧的表現手法諷刺政治和戰爭,嚴肅題材卻既沒有苦悶的說教又言之有物,雖然用現在的眼光來看,技術有些落後,但其思想和手法放在今天仍是十分流行。

短片里這個「打成一團」的場面也被用在了《哪吒》里

《打,打個大西瓜》導演餃子原本是個醫學生,後來自學動畫做出了這樣一部短片,僅處女作就驚艷四方,短片的製作其實只有導演餃子一人,但片尾的製作人員名單卻有一長串,細看才發現上面列出的名單都是導演的偶像。

名單太長不截取後面了

這數十位偶像涵蓋動畫界、影視界、小說界、商界等等領域,動畫部分的宮崎駿、押井守、大友克洋、鳥山明、手塚治虫佔了名單的三分之一,這也印證了小編心裡的感覺,《哪吒》在人物設計上是沾染了濃厚日漫氣息的。

日漫流行的人設是什麼樣的?

簡單來說就是招人喜歡,能讓觀眾對角色產生情感聯繫。

《哪吒》里的所有人物,看不到純粹的正義或邪惡,每個角色都有各自的立場,並且這些立場的設置十分合理,易於接受。與之相對的,不招人喜歡的人物大致分三種,正面的沒缺點的、三好學生人物,以及行為動機不讓人信服的人物,遺憾的是國產動畫中最常出現的,就是這兩種人。

閉上眼回憶一下,《哪吒》里的所有角色,從正面的哪吒、李靖夫婦、太乙真人,到反面的敖丙、龍王、申公豹,哪怕是那些沙雕一樣的陳塘村村民,你都能理解他們的行為,這就是優秀的人物塑造示範——我不認同某個角色,但我始終能理解ta的想法。

龍王帥爆

觀眾能夠理解這些角色的主要原因在於,《哪吒》做出了每一個角色的「因果」。很多國產動畫,其實也都有設置人物的立場,但大多數時候,人物立場背後的「因果」邏輯並不那麼讓人容易接受。

就拿最近的話題作《靈籠》來舉例子吧,第三集不知道大家看了沒有,小編主要想說一下馬克的姐姐這個角色。

紅寇一出場給人的感覺是正義、勇敢、熱愛生命且人情味十足,小編之前一篇談《靈籠》的文章里提到過,燈塔世界主張「滅人慾」,是反對男女情愛的,那麼試問在這樣的世界裡,紅寇這樣的人,在對人產生愛慕後會怎麼做?

A.偷偷摸摸搞地下情,就算意外被發現也極力保護對方

B.既然燈塔里也不算安全,那不如想辦法逃到燈塔外的世界

C.我要推翻魚唇的光影神教,燈塔由我來掌控

D.光明正大在部下面前秀恩愛,被舉報後完全不反抗還拉著對方一起死

紅寇這裡的做法是D,我沒什麼好說的,可能是愛情真的會使人降智吧。

如你所見,很多如紅寇這樣的人物,並不是因為他們的立場沒有「因果」,而是因為其邏輯離我們太遙不可及、太不可思議,以至於不適用於我們眼下的價值觀,那也就談不上被人理解了。

反觀《哪吒》中的人物,首先電影把哪吒定義為魔童真是再合適不過了,如果再用一個好理解的說法解釋的話,小編覺得可以叫他「漢謨拉比法典式英雄」。

這個3歲的孩童,缺少陪伴、疏於管教,所以孤獨、易怒、沒有道德觀,所以他睚眥必報。而這種睚眥必報、恩怨分明的性格是在現實中每一個人身上都能找到的,現在的大多數人在處事時,哪會想什麼大義道德是非善惡,無非是你對我如何、我就對你如何罷了。

後續劇情里哪吒那些傷人不淺的玩笑和報復,像極了松本大洋筆下的《惡童》——缺少分寸和道德認知,做事不計後果——這也十分吻合哪吒的魔童形象,一念成魔,但終歸還是孩子。

電影首先展示出了這些因果設置,因此在後續的劇情中,哪吒很容易因為別人的一點善意喜歡上別人,也容易因為別人的一點惡意討厭別人,這些頻繁的轉變並不突兀,故事的發展當然也就順理成章了。

萬龍甲這段做得真心好

比起哪吒,敖丙的形象相對要單薄一些,但好在顏值夠,光這一點就足夠招人喜歡,何況他還有十分厚重的背景——灰暗痛苦的海底龍獄,自然而然引出的恩怨故事,族人揭鱗成甲那一幕更是讓人動容,這些都為敖丙的行為鋪設足了邏輯。

電影最亮眼、最吊人胃口的地方,就在於天界與龍族的這段恩怨了,身負沉重命運的威嚴龍王和翩翩少年郎的龍族王子,即便他們是反派,你也難以不喜歡他們。

哪吒和敖丙,一個衝動一個隱忍,一個睚眥必報,一個慈悲心腸,但最終睚眥必報的成了英雄,慈悲心腸的卻因為慈悲差點犯下大錯,在這兩個充滿反差於戲劇化的角色間,你看不到正義與邪惡。

哪吒一直處在一念成魔的界限邊緣,他幾次對凡人下殺手,如果不是總有人及時阻止,那麼他早就沒有喊「我命由我不由天」的資格了,從這裡也能看齣電影在傳達的是非觀——只有惡念不是惡人,行了惡事才是惡人。

整部片子的主線,都圍繞著哪吒的成長,哪吒的成長離不開恩師、父母、夥伴和敵人任何一方,李靖夫婦的感化、太乙真人的教誨、小女孩的接納、與敖丙的反目,都使哪吒漸漸消化了孤獨的副作用:

?原本自己存在於他人目光里——「你們說我壞,那我就壞給你們看」;

?轉而自己塑造自己——「是人是魔,我自己說了算」;

最後的「我命由我不由天」雖然略顯中二,卻很好地突顯了主題——英雄首先是活在自己的內心的,這也正是電影的主要宣傳語「打破成見,做自己的英雄」。

人物討喜、邏輯通順、主題明確,故事通俗又不空泛,這次《哪吒》能取得這樣的成績,真不是僅靠國產情懷分就能取得的,誠然有暑期檔加成、腐女刷CP、以及影片0殺戮場面迎合市場的因素在,但我相信花錢買票的觀眾都不是傻子,電影的風格可能無法對上所有人的胃口,但故事講沒講好,大多數人都是能感受到的。

從2008年《打,打個大西瓜》的驚鴻一瞥,到如今的《哪吒之魔童降世》,棄醫從動畫的餃子蟄伏10年終於二戰成名,《哪吒》的票房成績證明,一個好的導演和編劇是多麼值錢,再華麗的畫面、再紅的明星永遠都是為故事錦上添花的存在,靠這種花架式也許能糊弄一部分人,但絕糊弄不了大部分人。

所以,小編真心希望這樣有才華的導演能被人記住,能賺錢,賺大錢,能有資本做出越來越多、風格不同的、好看的動畫,因此即便我沒那麼熱愛神話故事,也還是希望這樣的神話故事能再創票房神話。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動漫之家 的精彩文章:

動畫《虛構推理》主宣傳圖與新PV公開
Netflix《侏羅紀世界》動畫化決定!2020年公開

TAG:動漫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