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歷史教材不會告訴你「靖康之難」有多慘,因為實在不好記載

歷史教材不會告訴你「靖康之難」有多慘,因為實在不好記載

自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秦朝起,到清末帝溥儀退位宣布清朝滅亡為止,在這一千多年的時光歲月中,有著一個亘古不變的規律:朝代更迭,政權交替,天下分合,繁盛興衰,周而復始,往來反覆。朝代交替之際,有多少慷慨高歌,便有多少黯然興嘆,成者為王敗者寇,高高在上的君王淪為屈辱囚徒,蠻橫兇殘的外族在中原大地上燒殺搶掠,千里焦土,哀鴻遍野,這是發生在北宋末年的「靖康之難」的真實寫照,但在歷史教材上,「靖康之難」並沒有被詳細描述,只是一筆帶過,因為其慘狀實在不好記載在課本上。

北宋的最後兩個皇帝是宋徽宗趙佶跟宋欽宗趙恆,宋徽宗這個人,喜歡讀書,搞藝術是一把好手,獨創了書法史上極具個性的一種字體——瘦金體,繪畫也是一絕,不過宋徽宗才華橫溢但偏偏沒有治國之才,所以北宋在他的管理下,奸臣當道,朝政紊亂,國力漸漸衰弱,尤其是做出「聯金滅遼」的錯誤至極的決定,直接將北宋推向了滅亡的深淵。

遼滅亡後,金、宋、遼三方牽制的局面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金與宋表面互為盟友、實則相互對峙甚至可以說是金壓制宋的局面,所以金太祖去世金太宗即位後,開始挑起對北宋的入侵,先後發動了第一次開封之戰,第二次開封之戰。最終在靖康元年也就是1126年,金太祖次子完顏宗望、金朝宗室名將完顏宗翰以及諸將攻破北宋都城。在城破的前一年也就是1125年,宋徽宗眼見自己無力再掌控局勢,臨陣脫逃,強行禪位給兒子趙恆,當起了太上皇,但到這時,宋徽宗逃無可逃,與兒子一同被俘,昔日的兩位九五之尊皆淪為金軍的階下囚。

1126年跟1127年這兩年,對於北宋的上至君王皇室,下至黎民百姓來說,是最難熬屈辱的兩年,金軍攻入城內後,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大量精美建築化為灰燼,大量藏書畫作被焚毀,大量珍寶美物被肆意爭奪,造成的損失不計其數,造成的傷害無法估量。

一番野蠻搶奪後,金軍分兩路進行撤退:一路由完顏宗望監押,包括徽宗、鄭皇后及親王、皇孫、駙馬、公主、妃嬪等一行人沿滑州北去,另一路由完顏宗翰監押,包括欽宗、朱皇后、太子、宗室及孫傅、張叔夜、秦檜等人沿鄭州北行,其中還有教坊樂工、技藝工匠等數千人,攜帶著無數文籍輿圖、寶器法物。

北行途中,昔日里尊貴的皇室子女、後宮妃嬪淪為十分低賤的奴僕,受盡金兵的欺壓跟凌侮,一些普通的老百姓更不用說,完全被當作非人看待,僅僅是金兵為了取樂,一路上,許多人被折磨至死,也有很多人,無法忍受折磨,最終選擇自盡而亡。

徽宗、欽宗到達金國都城後,被迫穿上羊皮向金太祖行跪拜禮,這便是所謂的「牽羊禮」,此後宋徽宗被封為昏德公,宋欽宗被封為重昏侯,都是帶有侮辱性的禮節跟稱號,但宋徽宗跟宋欽宗不得不接受。

1127年,金太宗下令,廢除宋徽宗、宋欽宗的皇帝身份,貶為庶人,並強行脫去兩人身上的龍袍,隨行的吏部侍郎李若水抱著欽宗的身體,大聲斥責金人為狗輩,金人想要招降李若水,李若水忠君愛國,堅決不降,後來被金人割裂喉嚨而死。而宋徽宗跟宋欽宗,則一直被關押軟禁,受盡精神跟身體的雙重摺磨,至死也沒能回到故土。

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靖康之難」,對於北宋王朝來說,是一場亡國之難,其慘烈程度,不言自明,史上罕見。「靖康之難」這個恥辱,在意識形態上,促成了古代婦女節烈論的形成,道學家們放棄了重生存輕貞節的觀念,大力提倡婦女應該為了保住貞節而捨棄生命,這種觀念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及至明清時期,女性貞節牌坊日益增多。

在經濟方面,對北宋的紡織業造成了不小的損失,尤其是對制瓷業的衝擊,不少製造瓷器的窯廠被毀,大量精美瓷器被奪,技藝高超的制瓷師傅也損失很多,此外,鑄錢業、採礦、冶煉業等在金兵入侵後,根本無法正常運轉,北宋經濟一度癱瘓。

客觀一點地說,靖康之難加強了蠻夷民族與中原民族的交流融合,歷史上出現了又一次南遷的浪潮,經濟重心也開始南移,與此同時,蠻夷民族不斷融入到中原民族的生活區域,南北方生產技術互相借鑒,生活習慣跟文化也不斷融合,算是百弊之中的一點利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玥兒文史 的精彩文章:

三國打成一鍋粥,為什麼沒有外族入侵?當時有1句話,殺傷力很大
此聖人與孔子齊名,但待遇完全不一樣,與他有關的書被禁兩千多年

TAG:玥兒文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