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自律的人成功機率比不自律的人高200%,到底什麼是自律?

自律的人成功機率比不自律的人高200%,到底什麼是自律?

一、什麼是自律

關於什麼是自律,我看過一個非常精闢的定義:

Self-discipline is about learning into resistence.Taking action in spite of how you feel. Living a life by design, not by default. But most importantly, it"s acting in accordance with your thoughts, not your feelings.——Sam Thomas Davies

自律的人成功機率比不自律的人高200%,到底什麼是自律?

自律就是學會抵抗。不管你感覺如何,都要採取行動。有計劃地生活,而不是默認地生活。但最重要的是,它是根據你的想法而不是感覺來行動的

有計劃地生活

想要變得自律。首先,你得有個目標(自己真正想要的,而不是copy別人的,這點很重要)。然後根據這個目標制定一個切實可行的計劃計劃一定要具體(可量化、可觀測),列個清單,具體到每天需要做什麼,什麼時候做,怎麼做。另外,一定要有deadline,這樣才有緊迫感。

沒有目標和計劃,每天都不知道要做什麼。談何自律?

ps:每個人的目標和計劃不同,自律的內容自然也不盡相同,別做跟風狗。另外,計劃不是死的,必要的時候靈活調整。

根據想法而不是感覺來行動

妓女不能等到有性衝動才接客,就像作家不能等到靈感來了才寫作。——李敖

有了目標和計劃,但人執行力有限,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阻力(不可抗因素暫不考慮)。所有這些阻力匯合起來最終變成一種感覺:不想做。這時候,要用理性(想法)戰勝感性(感覺),自我調節使行為重新趨向目標和計劃,這就是自律。

小技巧:情緒往往來的快,如同洶湧的潮水一般,一下子把你淹沒。記住情緒的這個特點,它快,你就慢!深呼吸,慢慢的思考,理性就會逐漸恢復。

二、習慣與自律的關係

自律的人成功機率比不自律的人高200%,到底什麼是自律?

根據以上定義,可以看出自律≠好習慣。律作動詞是約束的意思,只有行為出現偏差才需要約束。養成良好的習慣,即,使行為自動化,當然很好,但不是自律,而是要靠自律直到養成好習慣

自律是個很重要的能力。但是,有了這個能力之後,越少用到越好……自律(消耗意志力)畢竟還是「苦大仇深」了點,還是儘快養成習慣(不用耗費意志力)為妙!

三、自律的五大策略

1.改變身份認同

兩個人都在戒煙,這時候你遞給他們每人一根煙。一個人說,不用了,謝謝,我戒煙。這聽起來是個合理的理由,但是從他的表述可以看出他以上認為自己的抽煙的,只是嘗試在戒煙而已。

另一個人說,不用了,謝謝,我不抽煙。兩個回答看著差別不大,但後者改變了自己的身份認同。抽煙的只是以前的自己,而不是現在,他不再把自己當成一個抽煙的人。所以,後者戒煙成功的概率更大。

一旦你建立某種身份認同,你的行為也會跟著改變。改變自己的身份認同,相當於改變自己的立場,是一種對自己和他人的承諾。

人人都有一種言行一致(同時也顯得言行一致)的願望。一旦我們做出了一個選擇,或採取了某種立場,我們立刻就會碰到來自內心和外部的壓力,迫使我們按照承諾說的那樣去做。在這樣的壓力之下,我們會想方設法地以行動證明自己先前的決定是正確的。——《影響力》

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首先堅信自己就是那樣的人。每次我不想去健身,我都會在心裡默念「I am a tough guy! I am a tough guy!」真的有用!!!

2.不斷提醒自己最初的目標和計劃

自律是建立在目標和計劃之上的。但人真的特別健忘,可能被別的事情打斷幾天之後就忘了。一定要不斷的提醒自己當初的目標和計劃是什麼!

ps:計劃被打斷沒什麼大不了的,不要有完美主義,認為中斷了整個計劃就毀了。原諒自己,接著往下做就是了!!!

3.主動擁抱不適感

還記得開頭自律的定義嗎?第一句,自律就是抵抗

為什麼健身會讓人變得更自律?因為健身達人都是「抵抗小能手」啊。舉不動了?沒關係!找人扶一下試試。再不行,歇會繼續!

你會發現健身的人都是一群很「奇怪」的人,每次鍛煉都在變著花樣「虐待」自己,不斷地挑戰更大的重量(意味著更大的不適感)。不過,自律的人某種程度不都是「自虐狂」嗎?「痛苦」並快樂著。

如果把自律當做一個技能,那最好的練習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主動創造並擁抱不適感!比如,能走樓梯,就別坐電梯。坐的時候把腰挺直等等。

你「抵抗」的越多,你對「不適」的容忍度就越高,就越容易自律

4.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這裡的「器」指的是我們的身體。你的睡眠、飲食和運動習慣直接決定了你的精力水平。時刻謹記,你是一個生物體,不是機器人,你的大腦需要大量能量和規律、充足的睡眠。

自律的人成功機率比不自律的人高200%,到底什麼是自律?

5.冥想

近10年來,科學研究已經證明,冥想對大腦的功能和結構(直接改善「硬體」!)有明顯的影響,長期練習冥想的人有更強的情緒穩定能力和抗壓能力。心理學家凱利·麥格尼格爾,就在他的書《自控力》里大力推崇冥想。

神經學家發現,如果你經常讓大腦冥想,它不僅會變得擅長冥想,還會提升你的自控力,提升你集中注意力、管理壓力、剋制衝動和認識自我的能力。一段時間之後,你的大腦就會變成調試良好的意志力機器。在你的前額皮質和影響自我意識的區域里,大腦灰質都會增多。

當然,我們不用花一輩子時間去冥想,希望以此改變大腦。有些研究人員已經開始調查,如何用最短的冥想時間改變大腦(我的學生很欣賞這個方法,因為沒有人會在今後 10年里跑到喜馬拉雅山某個山洞裡去打坐冥想)。這項研究針對的是從來沒有冥想過的人,也包括對此事持懷疑態度的人。研究人員會教他們一些簡單的冥想技巧。研究發現,經過僅僅 3個小時的冥想練習,他們的注意力和自控力就有大幅提高。 11個小時後,研究人員已經能觀察到大腦的變化。剛學會冥想的人大腦里負責控制注意力、排除干擾、控制衝動的區域之間增加了許多類神經元。另一項研究發現,持續 8周的日常冥想訓練可以提升人們日常生活中的自我意識,相應大腦區域里的灰質也會隨之增多。——《自控力》

ps:冥想的方法有很多種。對我個人而言,專註於呼吸有點困難(有種突然不知道怎麼呼吸的感覺……)。於是我把它換成專註於感受我的「右腳的腳趾頭」,每當發現思緒飄移時,我就重新把它重新拉回我的……右腳腳趾頭。

你不必複製別人的自律。

你不必每天6點起床,不必每天跑步,不必每天看一本書……

自律是一種品質,是一種可以習得的技能,而不是一種固定的模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