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歐陽衛權-六經辨證治療帶狀皰疹

歐陽衛權-六經辨證治療帶狀皰疹

講者簡介

歐陽衛權-六經辨證治療帶狀皰疹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歐陽衛權,博士,副主任醫師,現任世界中醫藥聯合會經方專業委員會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名醫學術思想研究分會委員、廣東省針灸學會皮膚病專業委員會常委兼秘書、廣東省中醫藥學會中醫外治法專業委員會委員,是第五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的繼承人、南方醫科大學「李可中醫藥學術流派傳承基地」客座教授。先後師承「國醫大師」李振華、禤國維,「古中醫流派」李可等著名老中醫。

從事中醫臨床工作20年,致力於中醫經典《傷寒論》的臨床應用研究,重視對人體陽氣的顧護,善於發揮中醫整體調理及個體化治療的優勢。擅長運用經方治療(1)蕁麻疹、濕疹、血管炎、帶狀皰疹神經痛、紅斑狼瘡等疑難皮膚病;(2)發熱、咳喘、胃腸病、痹症、月經不調等各科疑難病症;(3)各類亞健康狀態的體質調理。主編、副主編專著5部,發表論文10餘篇,主持及參與各級課題8項。出版個人專著《<傷寒論>六經辨證新探——經方辨治皮膚病心法》,影響較大。

歐陽衛權-六經辨證治療帶狀皰疹

中醫家推薦

柯韻伯言,「仲景之六經,為百病立法」,本文向同道們推薦的就是以六經辨證治療帶狀皰疹的臨證經驗。歐陽衛權老師以帶狀皰疹伴有無發熱為綱,列舉了常見的六經證型及診治案例,非死守一方一法,而是「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對於難纏的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亦收良效。文中還附以介紹經驗方「加味瓜紅草方」及辨證用藥經驗、針葯並施之法,滿滿都是乾貨,獻予各位藏之!

錄音原文翻譯稿:

尊敬的各位老師、各位同道,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講的是六經辨證治療帶狀皰疹,以前也講過這個題目,但每次講都有新的心得體會。

帶狀皰疹是皮膚科臨床中非常常見的一種疾病。中醫古籍記載有「蛇串瘡」、「火丹」、「火帶瘡」、「纏腰火丹」等,都屬於這個病。總體來說,本病與火、毒、濕、熱有關,病位一般在肝膽,最為常見的是《醫宗金鑒》中的講的心肝風火、肺脾濕熱兩種證型。現在的教材也是分型論治,分為肝經濕熱、脾虛濕蘊、氣滯血瘀三個證型,但遠遠不能滿足臨床辨證的需要。用什麼方法指導帶狀皰疹的臨床辨證比較好呢?我個人用的是六經辨證的方法,在我的《傷寒論六經辨證與方證新探——經方辨治皮膚病心法》這本書中記載了十幾例帶狀皰疹的治療經驗,都是從六經來論治的。

帶狀皰疹分急性期和後遺症期。急性期,一般來說,年輕的患者一到兩周內能痊癒,老年患者兩到四周內能痊癒,中醫或者西醫都比較好治。但對於後遺症期,據國外的統計,六十歲以上的老年人出現後遺神經痛的機率超過了百分之五十,從這一點來講,本病並不好治。那麼為了避免出現後遺神經痛,我們必須在急性期就把它控制好,這是關鍵。

一、帶狀皰疹初起伴發熱時辨證

急性期初起時有兩種狀態,一種是伴有發熱,一種是無發熱。很多人認為帶狀皰疹不發熱,實際臨床上經常碰到帶狀皰疹伴有發熱的病人。這個發熱可能是感冒初起發熱繼髮帶狀皰疹,也可能是帶狀皰疹發熱。

帶狀皰疹初起伴發熱時,用六經辨證指導頗為便捷有效。太陽、少陽、陽明,三陽證比較多見,太陽少陽合病、太陽陽明合病、少陽陽明合病等合病證也比較多見。很多人認為帶狀皰疹初起就是肝膽濕熱、肝經火毒,少陽、陽明多見,但有不少年老體弱者初起就出現了三陰證,或者陽經與陰經合病。

歐陽衛權-六經辨證治療帶狀皰疹

1F

病在太陽、陽明

皮疹沿著身體的一側分布,呈帶狀成簇的水皰,這是帶狀皰疹的皮疹特點,伴有疼痛。如果發熱、惡寒、無汗、口乾,這是太陽陽明合病的狀態,用葛根湯;如果是有汗,就用桂枝加葛根湯;如果初起發熱惡寒或者惡風,汗出、口渴,小便不利,水皰非常明顯,用五苓散。

病案舉例1(太陽、陽明合病)

胡xx,女性,50歲,2005年7月12日初診。以發熱、右腰腹部水皰伴疼痛1天來診。現發熱,測體溫38.2攝氏度,伴頭痛、頸背痛。右腰腹起帶狀成簇水皰,疼痛較劇,頭汗出,口不幹,欲嘔,稍咽痛,胃納減,二便可。舌淡紅偏暗,苔薄膩,脈浮細。既往有糖尿病、高血壓病史,一直服用降糖、降壓藥物,控制尚可。

發熱惡風或者惡寒,汗出,還有頸背強痛,這是一個桂枝加葛根湯證,所以我就開了一劑桂枝加葛根湯,因為桂枝加葛根湯證存在的時間並不會長,如果開到三劑以上,那就錯了。《傷寒論》里很多方治外感熱病時轉化非常快,比如小柴胡湯,「服湯已,渴者屬陽明,以法治之」,就是說吃了小柴胡湯後,出現口渴,表明小柴胡湯證就消失了,該轉治陽明了。帶狀皰疹初起時其實也是這樣的,所以我只開一劑桂枝加葛根湯。

由於患者第二天不能來複診,所以我開了兩個處方,另一個方是芍藥甘草湯合瓜蔞紅花甘草湯,三劑。患者當晚七點鐘服藥,到晚上十點鐘燒就退下來了,到第二天癥狀已經基本減輕,再服第二個方,前後一共就四副葯,疼痛就完全消失了。

病案舉例2——五苓散證(太陽、陽明合病)

陳xx,女,一歲半。2008年3月28日初診。左腰腹部帶狀成簇水皰5天,伴疼痛,夜間哭鬧,發病前感冒低熱,兒科治療後,現仍有感冒癥狀,流涕,稍咳嗽。去年3月出水痘,5月出麻疹。舌淡紅苔白。納尚可,大便黏稍臭。

這個患者是我治過的帶狀皰疹病人里年齡最小的,才一歲半。一般來說,感染這種病毒,一歲半的嬰兒是得水痘,但是她在出生幾個月的時候就已經出過水痘,也出過麻疹了,這個時候就是髮帶狀皰疹。她的水皰非常明顯,而且平時容易惡風、汗出,從體質來看是桂枝湯體質,所以選用五苓散。同時有點化熱,大便黏臭,就加了滑石、淡竹葉、枳殼、薏苡仁這些。

茯苓7g,澤瀉6g,白朮6g,桂枝3g,太子參10g,苡米12g,滑石10g,淡竹葉6g,枳殼4g,甘草2g。4劑。

葯後疼痛減輕,哭鬧減少,部分水皰結痂乾燥。加炒谷芽、炒麥芽各9g。3劑。

後面,水皰全部脫痂而愈。無哭鬧,食納好。

我們可以看到,帶狀皰疹疼痛,不一定要加很多止痛的葯,比如川楝子、元胡等,這個病例太陽陽明合病夾水飲的狀態,根據具體情況辨證就可以。

歐陽衛權-六經辨證治療帶狀皰疹

2F

病在少陽、陽明

在初起時也有少陽、陽明合病的,就是沒有明顯的太陽表證,而是少陽、陽明證比較突出,這時用柴胡湯類方合方的機會也比較多。初起發熱,伴乏力、納少、欲嘔,小柴胡湯主之;若上症又伴水皰明顯,常小柴胡湯合五苓散主之,這也是非常多見的;若又見口乾苦、小便黃、舌紅苔黃膩,此陽明兼有濕熱,小柴胡湯合茵陳蒿湯主之。若又見大便乾結,現少陽陽明合病者,大柴胡湯主之,體質狀態比較好的,用大柴胡湯合茵陳蒿湯。亦常見太陽少陽合病,如小柴胡湯合葛根湯;三陽合病,如大柴胡湯合葛根湯等。

病案舉例3(太陽、少陽、陽明合病)

蘇某,男性,61歲, 2006年11月16日初診。右胸背部帶狀成簇水皰疼痛3天,伴發熱1天。現發熱,體溫38.2攝氏度,惡寒,無汗,口乾口苦,咽不痛,右胸背部大量成簇水皰,部分呈血皰,疼痛甚,大便干,小便可,舌紅稍干,苔黃厚,脈弦。

如果按臟腑辨證,這是肝經濕熱或者肝經火毒。但是這個患者有發熱、惡寒、無汗,這從六經辨證來講,應該有太陽表實證沒解,所以不能用龍膽瀉肝湯。經方好用的地方就在於它的很多步驟是非常嚴格的,「有是證,用是方」,所以我用了一劑大柴胡湯合葛根湯,後續用瓜蔞散加減。吃完以後發熱消退,疼痛明顯減輕,水皰較前乾涸,癥狀消退非常快。

歐陽衛權-六經辨證治療帶狀皰疹

3F

病在少陰、太陰

初起發病時就出現三陰證,這是很多醫生忽略的,特別是皮膚科醫生,因為他們守住教材,認為早期不是肝經濕熱就是脾虛濕蘊,實際臨床也有見到少陰證的。

初起發熱、惡寒、無汗,但極度疲倦而欲寐者,麻黃附子細辛湯主之;若上症又兼見咽痛、欲嘔、納差者,此少陰少陽合病,麻黃附子細辛湯合小柴胡湯主之;初起發熱、惡寒,而汗出、疲倦欲寐者,桂枝加附子湯主之;初起發熱、惡寒,汗出、疲倦欲寐,而身體沉重,特別舌淡暗、胖大,苔白厚、白膩、白滑者,此少陰陽虛證兼夾水飲者,真武湯主之,嚴重者用真武湯合五苓散。

病案舉例4(少陰病)

陳xx,男性,45歲,初診2008年4月23日。右腰部紅斑丘疹丘皰疹,疼痛3天。疲勞,舌稍紅,苔白,脈沉弦。給予:瓜蔞40g,紅花5g,白芍60g,白朮15g,茯苓15g,桔梗15g,炙甘草15g。3劑。

外用三黃洗劑、點舌丸外敷。

葯後右腰部水皰增多擴展,疼痛未減。並感低熱,惡寒,疲勞欲寐,口淡無味,舌淡紅,苔白,脈沉細弦。

這個患者初診時,我辨證不夠仔細,處方有一些關鍵性的錯誤。他是右腰部出現水皰,疼痛三天,伴有疲倦,脈沉弦,我沒有詳細考慮,給了一個常用的經驗方,瓜蔞散加白朮、茯苓、桔梗湯。吃了三副以後,患者說沒有效果而且加重。這時患者出現低熱,伴有惡寒,而且疲倦的狀態非常突出,疲倦欲寐,口淡無味,脈微細,說明已經不單是在三陽,也不單是在太陰,而已經進入到少陰了。「欲寐」不是想睡覺那麼簡單,而是身體陽氣極度虛乏導致非常疲憊的一種狀態,這個非常重要。臨床使用附子時,一定要清楚患者平素的體質狀態,如果平素體質狀態不好,出現一些外感疾病時,表現出非常疲倦欲寐的狀態,這時就說明病到了少陰。

所以給予麻黃附子細辛湯加味:麻黃9g,熟附子10g,細辛6g,瓜蔞30g,紅花5g,白芍30g,白朮15g,茯苓15g,桔梗15g,炙甘草10g。2劑。其實這是一個真武湯合麻附細的合方,還加了瓜蔞散。吃兩副葯以後,患者的精神就明顯好轉,而且疼痛減輕了很多,再做調整,又吃了六副葯,前後一共八副葯就解決問題了。

由此可以看出,即使患者45歲,還算比較年輕,但仍然可以出現少陰證。很多醫生在看帶狀皰疹初起時不敢用麻黃、桂枝、附子、乾薑等溫性葯,這是誤區,「有是證,用是方」,你有證據,就要考慮用這個方。

病案舉例5(少陰、少陽合病)

梁xx,女性,62歲。發熱1天就診急診,體溫38.5攝氏度,伴咳嗽,無痰,無鼻塞流涕,有咽干痛,頭痛,惡寒,查:神清,咽充血++,雙側扁桃體不大,右肋下有紅色斑疹,丘皰疹,成團。遂轉皮膚科就診。

現體溫38.5攝氏度,惡寒無汗,疲倦,胃納欠佳,口乾苦,右腰腹大片紅斑及帶狀成簇水皰,疼痛甚,舌略紅偏暗,苔薄,脈沉細稍數。

這個患者當時發熱、惡寒、無汗、疲倦,這是少陰證,可以考慮用麻附辛湯,但是她還有口乾、口苦、咽痛,脈沉細稍數,綜合分析來看,不單是少陰證,而是少陽、少陰合病的狀態,所以用了麻附辛加小柴胡湯。

其實不單是帶狀皰疹,很多老人和小孩身體狀況非常差,感冒初起、肺炎初起,或者氣管炎初起,出現高燒、惡寒,其實就是這種狀態,臨床許多的患者吃了這個方以後效果非常好,一副葯就好起來。

但也有一些患者可以遷延很久。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幾年前一個八九歲左右的患者,發燒已經一個星期了,西醫考慮可能是支原體肺炎,給用抗生素羅紅霉素等治療,但是沒好,經別人介紹過來找我看。我一看就是這個狀態,人非常疲倦,就給開了一副麻附辛合小柴胡湯加桔梗、石膏。他是中午來看的,還沒吃藥,下午體溫又升上去了,升高到39.7℃,家長就很緊張,馬上就去找西醫打了退燒針,溫度就下來了。到晚上,體溫又升了上去,到了39.8℃,然後給我打電話說明情況,很著急地問我要不要再去看西醫急診,我就說不用看急診,吃中午開的方就可以了。費了好大的勁才把他媽媽勸說住,戰戰兢兢地給小孩吃藥,到了晚上兩點多,燒就退了。

西醫說支原體肺炎感染要很長時間,但是中醫一副葯就退燒了,後面再吃了五副中藥咳嗽也痊癒了。為什麼那麼快?因為中醫里沒有支原體感染的概念,只要對證用藥就可以了。所以對於那些年老體弱的患者,我們一定要注意,經常會落到少陰證。

病案舉例6(少陰陽虛水飲)

余某,男性,58歲。2010年10月30日初診。左腰腹部起水皰,疼痛1周來診。精神稍差,舌暗紅,苔白,脈弦。予瓜紅草方合桔梗湯加減:瓜蔞30g,紅花5g,桔梗30g,蒼朮10g,茯苓10g,甘草5g,4劑。外用紫金錠、新癀片茶水調敷。

二診,葯後病情未能緩解,原皮損部位水皰增多,累累成片,有燎原之勢,疼痛增劇,且於頭面、頸、背部散見小水皰,並出現發熱,體溫37.7攝氏度,精神狀態變得極差,面色虛浮無華,自感極度睏倦,一身沉重,來診時伏案,無力舉頭,納差。

此播散型帶狀皰疹,病情危重!病人家屬要求上西藥及吊針治療,以求快速控制病情。余綜合分析病情後,很肯定地向病人解釋,中藥見效一樣很快,前方之所以未能控制,實病重葯輕也。

這個患者也是初診時出現辨證的偏差,導致病情加重。這是一個很嚴重的帶狀皰疹,當時精神狀態有點差,用了常用的瓜蔞散加桔梗湯治療以後沒有緩解,出現了播散型的帶狀皰疹。皮膚科的醫生都知道,播散型的帶狀皰疹對於體弱的患者,病情比較危重,嚴重的會引起病毒性的腦膜炎。二診時改用大劑量的四逆湯、真武湯、五苓散,實際上是真武湯合五苓散,把生薑改成了乾薑,相當於加了四逆湯。患者是處於太陰少陰衰竭、水濕水飲很重的狀態,熟附子直接用到60g,沒有板藍根、大青葉、蒲公英這類所謂抗病毒的中藥,就完全是辨證論治,以溫陽利水為主。用藥三天後來複診時,病人神清氣爽,談笑風生,精神狀態好了很多,疼痛也明顯減輕。因為他病情比較重,連續治了兩個月,疼痛才完全消失。

從以上可以看出,帶狀皰疹臨床辨證其實是豐富多彩的,我們不能守著一個方或一個法,還是要「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

二、帶狀皰疹無伴發熱時辨證

當然還有相當多的帶狀皰疹初起是沒有發熱的,那怎麼按六經辨證來治呢?辨證方法其實跟有發熱是一樣的,常見的也是三陽證,但也要注意有三陰證的存在。臨床上比較多見的是少陽、太陰、少陰證;

少陽多見小柴胡湯合五苓散證、大柴胡湯和茵陳蒿湯證;太陰多見的是四逆湯證;少陰多見麻黃附子細辛湯證、真武湯證。

病案舉例7(太陽、陽明合病,夾飲)

張某,女性,33歲。初診2010年10月21日。已孕2月余。5天前突發右腰腹疼痛。因有孕,未敢自用藥。2天前環腰腹部漸起大小不一之成簇水皰,疼痛加劇,如火如燎。因擔心西藥對胎兒有影響,故就診中醫。前醫給予板藍根、大青葉、元胡、柴胡等清熱解毒、行氣止痛中藥湯劑內服,外用無環鳥苷軟膏、三黃洗劑等。

治療1天,癥狀未緩解,今來診。現右腰腹部大片成簇水皰,累累如珠,疼痛較劇烈。無寒熱,精神可,口乾,無口苦,二便可,舌體偏胖大,舌質淡紅,苔白,脈弦。

很多懷孕的患者出現皮膚的病變,包括皮膚濕疹、帶狀皰疹等,西醫很多就推掉不看了,怕擔責任,因為確實很多西藥的副作用是非常大的,所以我們中醫就經常接到西醫不看的病人。這個病人懷孕兩個多月出現這類情況,怎麼辦?從舌體胖大來看,她有水飲,所以我就給她用了五苓散合芍藥甘草湯,再加瓜蔞散,當然紅花給去掉了。天花粉是瓜蔞的根,瓜蔞是果實,天花粉含有一種蛋白質成分,一打進去就會墮胎,常做成針劑,臨床用於妊娠中期引產。但口服製劑其實沒有關係的,更何況它是瓜蔞又不是天花粉。很多人給孕婦用藥時對天花粉有所顧慮,甚至瓜蔞也受到了牽連,這就不對了,實際上是沒有問題的。用了四副葯以後,情況就明顯改善了。

三、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

國外報道六十歲以上的老年人出現後遺神經痛的概率超過了百分之五十,看來國外治療帶狀皰疹療效不是那麼令人滿意。從我的臨床來看,帶狀皰疹急性期在我這裡治療的,沒有一例留下後遺神經痛,而且還有很多後遺神經疼痛的病人來我這裡治療,大多數都取得顯著的療效。後遺神經痛比較頑固,可以說是疑難雜症。我在臨床上的感受,後遺神經痛,按六經辨證分析,三陰證多見,以太陰證之理中湯、茯苓飲、少陰證之四逆湯、通脈四逆湯、麻黃附子細辛湯、真武湯為常用,特別是少陰證。亦有三陽經證者,以少陽證多見,帶狀皰疹後遺症長期疼痛給患者帶來很大的精神壓力,特別是本身情緒容易不穩定的人,往往表現出焦慮的癥狀,經常出現柴胡證,包括小柴胡湯證、柴胡桂枝湯證、柴胡加龍骨牡蠣湯證、柴胡桂枝幹薑湯證。

病案舉例8——柴胡桂枝湯(太陽、少陽合病)

吳xx,女性,54歲,初診2006年7月10日,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1年余,先後多家醫院求治,無明顯改善。現左胸背部疼痛,左上肢麻木不適,口不幹,夜寐尚可,納可,舌稍紅,苔薄,脈沉細。予一貫煎3劑,無變化。

二診改予傅青主治肩痛方加減:當歸30g,白芍60g,柴胡10g,茯苓10g,秦艽7g,羌活7g,陳皮5g,法夏10g,熟附子5g,白芥子6g,桃仁10g,紅花10g,蜈蚣2條,全蟲7g,桔梗15g。前後14劑,左上肢及肩臂疼痛麻木明顯減輕,但左胸背部疼痛仍無明顯改善。

因為她的舌是偏紅,苔是薄的,感覺是有一貫煎的證在裡面,所以最開始用的是一貫煎,但是沒有效果。後來又參考了傅青主的肩痛方加減治療,上肢和肩臂的疼痛明顯減輕,但是左胸背的疼痛還是很明顯。後來我就仔細看她的神色形態,感覺有精神焦慮存在,結合疼痛的性質和她的體質,判斷是柴胡證,就給她用了柴胡桂枝湯。才喝了兩副,疼痛就明顯緩解,一下子就感覺人舒服很多。再守方七副,就全好了。

類似這個病例的情況是非常多見的,治療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時,我們要重視柴胡證的使用。不單是柴胡桂枝湯、四逆散、柴胡加龍骨牡蠣湯,還有針對體質比較虛的柴胡桂枝幹薑湯,都有使用的機會。

病案舉例9——麻黃附子細辛湯證(少陰病)

高xx,男,74歲,2006年10月12日來診。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7年。7年來中西醫、針灸、理療諸法用盡,未解其痛苦。右胸、腋、背部疼痛,陣發性加重。有肝硬化腹水、高血壓、糖尿病史。現腹大如鼓、腹面繃緊,青筋隱現,4月因上消化道出血住院。形體消瘦,皮膚晦黑如煤炭,精神尚可,怕熱不怕冷,無汗,一直服利尿西藥,小便可,胃納尚可。舌淡暗,苔水滑,脈弦勁而硬。

這個患者苔是水滑的,舌質淡暗,脈弦勁而硬,重按無力,但他自己感覺一點汗都出不來,少陰證非常明顯,所以我給他用麻附辛開表。從整體看他是腎陽虛水飲不化,那麼就要溫陽,讓水飲既從小便而出也從表而出,所以用茯苓來利小便,麻黃、細辛開表,附子的量慢慢加大。患者開始是頭汗出,後來大半身汗出,小便有所增多,之後又有所減少,最後汗出得差不多時就直接改用四逆湯合真武湯、五苓散,也加了瓜蔞散。熟附子的用量從60g加到了200g,因為他這個疼痛非常頑固,已經7年了。就這樣治療前後治了兩個多月,後遺神經痛就基本上消失了,只是偶爾會有點不舒服。

病案舉例10(厥陰病)

吳某,女性,80歲。初診2007年9月13日。兩月前右側頭部突髮帶狀成簇水皰,頭痛劇烈。外院診斷:帶狀皰疹。經中西醫治療後,水皰消褪,但仍頭痛甚。既往有耳鳴病史40年,一直未愈;常舌衄及手指掌皮下出血30餘年,多方檢查未發現原因,亦一直未愈;高血壓病史10餘年,一直服用氨氯地平、倍他樂克等控制血壓,尚控制正常;長期失眠20餘年,每晚需服安定2片入睡,但睡眠仍差。

現右側頭痛甚,頭怕風,頭暈,身怕冷,胸悶、心慌,活動氣促,面色蒼白無華,手足冷,下肢乏力,胃納尚可,夜間小便3—4次,大便可,口乾特甚,多飲,喜冷水。舌面乾燥異常,毫無舌苔,舌有裂紋,稍吃乾燥食物或硬物即舌痛舌衄,脈細稍數,無力。

這個案例非常得複雜,我把它定位在厥陰。為什麼呢?患者右側頭部的帶狀皰疹已經有兩個多月了,按國內的標準可以算是後遺神經痛,伴有耳鳴四十年,還有不明原因的舌頭出血和手掌皮下出血,還有高血壓史、長期失眠史,現頭痛、頭部怕風,頭暈,怕冷、胸悶、心慌,面色蒼白無華,手腳冰冷,下肢乏力,小便夜間起來三四次。從這些來看,都像是里虛寒證,但是她又有熱證,口乾特別甚,多飲,喜冷水,舌面乾燥異常,毫無舌苔,舌有裂紋,稍吃乾燥食物或硬物即舌痛舌衄,脈細稍數,無力。這樣一看就是上面既有熱下面又有寒,寒熱錯雜,屬於厥陰證。我用的不是烏梅丸,而是以黃連阿膠湯、四逆湯合引火湯化裁,加了牛膝、酸棗仁、龍牡、磁石,用溫潛的方法。患者吃了以後,諸症明顯好轉。

綜上所述,簡單的帶狀皰疹其實涵蓋了六經,從太陽到厥陰都有,我們可以從六經的思路來指導臨床辨證。

四、經驗方「加味瓜紅草方」介紹

下面講一下經驗方——加味瓜紅草方,這個方是由《醫旨緒餘》的瓜紅草方合芍藥甘草湯、桔梗湯加味而成,瓜蔞30-60-100g、紅花5g、甘草15-30-45-60g、白芍30-60-90-120g、蒼朮10-30、茯苓10g-30-60g、桔梗10-30g,可以來治療大多數情況下的急性期帶狀皰疹,用量可以根據病情輕重進行調整,水皰比較明顯時可以加蒼朮、茯苓。此方適合體質較好、精神較好、腸胃系統也好的狀態,所以病情局限在三陽的陽明這一塊。方中的主葯是瓜蔞,它有很多作用,可以瀉肝、清肝、潤肝、散結、止痛,是個苦寒清熱葯。

我在瓜紅草方的基礎上加上了芍藥甘草湯,芍藥甘草湯大家都應該很熟悉,治療腳攣急。還再加上桔梗湯,這個大家可能就不太熟悉了。為什麼加桔梗?桔梗不是一個化痰葯嗎?或者是一個升提之劑,引葯上行。如果這樣理解,就把桔梗的使用範圍弄得太小了。《神農本草經》講桔梗「主胸脅痛如刀刺」。「痛如刀刺」就是說疼痛非常劇烈,像刀插脅部的感覺,這說明桔梗有很好的止痛作用。它為什麼能夠止痛呢?《本草經疏》里說「傷寒邪結胸脅,則痛如刀刺,(桔梗)辛散升發,苦泄甘和,則邪解而氣和,諸證自退矣」,實際上它就是能散結、和氣血,因此起到止痛的作用。

五、帶狀皰疹辨證按部位用藥經驗

治療帶狀皰疹不是那麼簡單,根據病情我們還要適當地加減,特別是發病部位有特殊性,要適當地加一些引經葯。以下是我臨床中常用的一些引經葯,大家可以看一下。

頭部:最常加白芷、川芎(《肘後方》芎芷散);疼痛明顯而見肝陽證據者常加菊花、蔓荊子、鉤藤、石決明;頭頸側部連耳:常加柴胡;頭頸後連背部:常加葛根;三叉神經部位:常選加全蟲、蜈蚣(止痙散)、細辛,後期常用白附子、南星、僵蠶、地龍化痰通絡止痛;頭部風寒濕痛:細辛不可或缺;後期頑固劇烈之瘀血夾風寒濕之頭痛:當歸50g、川芎30g、蜈蚣3條、川烏30g、細辛15g,能迅速止痛。

胸脅部:柴胡、牡蠣葯對;川楝子、元胡葯對;柴胡、鬱金葯對。腹部:常加厚朴、烏葯;川楝子、小茴香。後腰部:常加杜仲。上肢:常加海桐皮、薑黃、羌活、桑枝;或直接用荊防敗毒散也效佳。下肢:常加牛膝、木瓜、獨活、防己;

六、有毒止痛中藥使用經驗

為了止痛,我們還要適當用一些特殊的有毒的止痛中藥,比如附子、細辛、馬錢子等。

歐陽衛權-六經辨證治療帶狀皰疹

1F

附子、烏頭

附子、烏頭是很好的止痛藥,散寒止痛除濕。很多醫生把附子、烏頭只局限在散寒溫陽的範圍之內,這遠遠不夠,可以說一切疼痛都有用附子、烏頭的機會。那如果病情偏熱怎麼辦呢?我們可以辨證地用一些寒性葯去抵消,所以配伍很關鍵。以止痛為目的,附子用量很大,我一般都用30g,可以慢慢加大用量,90g以下可以解決大多數的問題。還有一些特殊的情況,必須要用到90g以上,這時可以用寒性葯去配,其實附子配瓜蔞散就是寒熱並用。附子配瓜蔞,或烏頭配瓜蔞是違反十八反的,但我臨床上觀察到,這沒任何問題,很多醫家也證實了這個觀點。我經常附子加上瓜蔞又加上半夏,十八反里除了「諸參辛芍叛藜蘆」的藜蘆沒用過,其他的都用過,沒有遇到什麼問題。

下面我們通過案例來看看,為什麼說加大量的附子、烏頭就有很好的止痛療效。

病案舉例11(一例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

患者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2月余,有糖尿病史,非常疲憊、怕冷。我給開了個合方,含真武湯、瓜蔞散、桔梗湯、芍藥甘草湯,芍藥用到75g,附子用到45g,量還是比較大的,加了龍牡、川芎,也是通絡止痛的。吃了三副,但是疼痛絲毫沒有改變,還是非常劇烈,像刀割樣的疼痛。二診時,我就把附子用到75g,芍藥加到120g,川芎加到30g,枳殼加到30克,乾薑和炙甘草也相應地加大,開了七副。因為疼痛非常劇烈,我還用了針灸,給他開了外用中藥。患者吃完葯再來複診時,自訴疼痛減輕了八九成,基本都不痛了,只是還有一些地方有痛感。

所以對於疼痛非常頑固劇烈的,你沒有一些足夠強有力的武器,是解決不了臨床問題的,附子加量是一個非常有效的臨床做法,必要時可用生附子、生川烏。

病案舉例12(一例左側頭部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

患者左側頭部帶狀皰疹後遺疼痛三月余,痛得非常劇烈。我給他用了當歸50g,川芎30g,蜈蚣3條,細辛9g,生川烏15g。為什麼起始用生川烏?因為這個病人來的時候痛得非常劇烈,沒有這些特殊的葯,止不了他的痛。當然,用了生川烏,我會給病人加生薑、蜂蜜。吃了四副以後,患者來複診時疼痛已經減輕了一半,皮膚稍微還有點痛,頭怕風,我就給他加了防風、黃芪固表,把生川烏改成制川烏30g。用有毒的中藥解決臨床問題時,注意事項也要多留意。

歐陽衛權-六經辨證治療帶狀皰疹

2F

細辛

細辛,由於時間關係我就不講了,建議大家看劉沛然的《細辛與臨床》,1994年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非常好,他的醫案里細辛最大用到120g,連續用了兩個多月。

歐陽衛權-六經辨證治療帶狀皰疹

3F

馬錢子

用馬錢子的機會也有,除了內服,一般用馬錢子、甘草醋泡外擦也有一定效果。但是馬錢子大苦大寒,腸胃功能不好的,使用要注意。

七、蟲類葯的使用經驗

後期通絡止痛,沒有用蟲類葯,效果就出不來,一般還會配合活血化瘀的葯。但蟲類藥用久了容易耗氣耗血,所以還要配合補氣血的。推薦大家看朱良春的《蟲類葯的使用》。

八、針葯並施綜合治療

一些非常頑固的帶狀皰疹,我們要針葯並施,綜合治療。比如火針加拔罐、刺絡放血加拔罐,還有針刺。火針加拔罐對急性期效果非常好,一般先用火針刺疼痛部位和水皰部位,然後在刺破的部位拔罐,很多時候你就只用火針加拔罐,取罐以後患者疼痛就明顯減輕了,事後可以給他用碘伏消消毒,也可以用中藥敷。

不管是早期還是晚期,針刺治療帶狀皰疹都有好處。我比較喜歡用董氏奇穴。他們的書講帶狀皰疹很少,但是講疼痛的有很多,我基本上就是參考治療疼痛的方法,把它挪過來治療帶狀皰疹,發現效果也不錯。

針刺對於迅速緩解疼痛很有好處,臨床上很多患者當時疼痛非常劇烈,通過湯劑來解決問題的話需要等待一段時間,這時你就給他針刺,取針以後癥狀馬上就緩解了。如果患者每天來扎一次,效果更好。

今天重點是講六經辨證治療帶狀皰疹,不管是急性期,還是後遺神經痛期,都可以用六經辨證的方法來指導治療。但是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疼痛是非常複雜的,我們一定要綜合治療,針葯並施,這樣才能取得更好的臨床療效。我就講到這裡,謝謝大家!

翻譯:方檬丹 景松

校對:王春穎 蘇雪貞

編輯:朱麗莉

聲明:

本文章來源於歐陽衛權老師於2016年12月11日在深圳南山經方論壇的講課,由「中醫家」委託中醫志願者整理為文字稿。尊重知識與勞動,轉載請保留版權信息。本平台發布內容的版權屬於相關權利人所有,如有不當使用的情況,請隨時與我們聯繫。歡迎投稿:zcyk@zhongyijia.com.cn

搜索「中醫家"關注微信公眾號獲取更多中醫資料。

推薦下載:全新中醫家APP,五十萬中醫人專屬軟體,只專註中醫領域。【社區】以醫會友,廣交天下同道。【工作室】助力中醫打造個人品牌,提升醫患互動,創建自己的工作室。【會議服務】全國中醫會議培訓隨時報名,輕鬆加入中醫名師互動圈。下載地址:http://www.zhongyijia.com.cn/down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醫家 的精彩文章:

王俊峰-漫談醫貴中和與虛實補瀉技巧
桂花水除甲醛?太極陰陽五行八卦燒腦解析

TAG:中醫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