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李白被賜金放還:沒有根基、缺乏人脈,再牛的人也不能長久

李白被賜金放還:沒有根基、缺乏人脈,再牛的人也不能長久

作為盛唐最為著名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的人生遭遇值得今天很多人說道說道。

他的文學表現力確實是千百年來無人匹敵。飄逸的風格,誇張的想像力,獨特的創新想像,都是這世上獨一無二的存在。但是這樣一個才華橫溢的詩人,一生的仕途經歷卻如此的坎坷,說來也不禁讓人唏噓。

公元742年,李白大概42歲的時候入朝,因為接到了唐玄宗的詔書。他「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可謂是志得意滿,對未來也充滿了美好的期待。甚至在那首《南陵別兒童入京》當中,他還嘲諷那些看不起他的人,甚至包括當時的妻子劉氏(「會稽愚婦輕買臣,余亦辭家西入秦」)。

不得不說,李白當時確實詩名很大,所以才引起了唐玄宗等人的注意。但是這樣一個牛人,在京城只待了不到兩年的時間就被「賜金放還」。

說好聽點是賜金放還,說難聽點,那就是被皇帝趕出來了。

從他被賜金放還的原因來看是多方面多層次的,而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在於李白沒有根基。

就像是再美麗的花朵也離不開大地的襯托一樣,失去了政治上的靠山和根基,家族的勢力和幫助不夠給力,失去了才華的積累和自我定位,再牛的人也沒辦法在盛唐的長安城混下去。

一、家族缺陷:身為富二代,卻當不了官一代

古代中國最講究的就是門第觀念,包括平常的結婚一直到現在一直在講究門當戶對,就說明門第觀念在對中國人的文化心理影響之深刻。今天尚且如此,更不必說在盛唐李白所生活的時代了。要知道在魏晉南北朝時期,還曾經流行過九品中正制,那完全是豪門大宅士族勢力把控朝堂當中的一切。

唐代雖然是一個開放的時代,但統治者對家世、血統觀念卻很重視。尤其是對於士農工商這樣四個階層的分別可謂涇渭分明。唐代法律明確規定,「凡官人身及同居大功已上親,自執工商,家專其業,及風疾、使酒,皆不得入仕。」

經商的人是不能參加科舉考試的,也是不能夠當官的,所以李白想去科考當官這條路堵的死死的(李白父親是個商人),他自己沒有辦法。所以他要想處理當官必須要別出心裁獨闢蹊徑,那就是找人引薦。

李白出生在一個商人的家庭,家境富足,雖然沒辦法幫助他直接參加科舉拿到職位,但是卻能夠讓他周遊四海,結交天下好友。事實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也給他帶來了敲門磚,奉詔入京就是最好的機會。

可惜門第觀念之下,李白很快受到排擠,家族又不能夠為他繼續精於仕途提供強大的後盾,以至於兩年之後,李白就被迫離開京城。

二、人脈缺陷:皇帝喜新厭舊,沒了新鮮感也不再找李白

當年李白以詩名聞名於世,再加上唐玄宗周圍很多人都欽佩於李白的才華,所以才讓會下詔讓李白入京。但是待入京之後,李白和唐玄宗之間一直存在著一種若即若離的關係,沒有機會也沒有心思進入到真正的權力中心,也沒有真正和唐玄宗搞好關係,使得他在朝堂當中的政治根基非常薄弱。

在這一點,當初我們可以拿唐代最著名的宰相詩人張九齡作為比較。張九齡在唐玄宗作為太子的時候就是跟隨者,而且是唐玄宗親自選拔的人才,兩人之間的情感自然非常深厚,這樣的政治根基和情感維繫,李白拿什麼與之相比?

而且從李白奉詔入京的過程來講,他很可能是通過玉真公主的推薦。而公主不過是一個出家人,精力並不在這世俗的功名之上。她對於李白的舉薦,不過是傾慕他的才華,給他提供了一個進入上流社會的機會。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短時間內得到唐玄宗的賞識是大概率事件,畢竟讓皇帝耳目一新。但同時這種概率也是隨機的,情感的維繫實在太過薄弱,如果有人存心從中作梗,李白很難得到繼續和唐玄宗親近的機會。

所以後來他被賜金放還,一下子就淪落出去,再也沒有機會進入到長安城進入到唐玄宗的朝堂當中。這顯然說明李白的根基非常淺顯,任何的風吹草動就能夠把李白置於朝廷之外。

三、人脈缺陷:賀知章一走,李白犯了愁

我們知道李白之所以被稱為謫仙人,最早還是賀知章提出來的。賀知章對李白有知遇之恩。兩人同為飲中八仙,賀知章要比李白大三四十歲。等到李白逐漸受到唐玄宗喜愛的時候,賀知章突然要告老還鄉。

在飲中八仙當中,賀知章可以說是最欣賞李白才華的人了,他這一走,這個小團體幾乎可以說是名存實亡,而李白也失去了在政壇上最大的靠山。

賀知章在政壇上的成就非常有限,但是他的職位非常高。正三品的太子賓客,和中書令和吏部尚書是同一個級別。這樣的地位是非常深厚的,如果他一直在位,可以給李白提供源源不斷的政治幫助。他早早的就離開了,李白的靠山倒了,賜金放還也沒有任何人能夠幫他說情,也是可以預見的事情了。

四、沒有根基,偏偏對自我定位有偏差

還有一點要說的是,李白之所以沒有根基,還是因為他對自我的定位存在問題。立德,立功,立言是中國古代知識分子自己追求的目標,他們最希望做到的就是能夠建功立業名垂青史。李白自身也有著非常強烈的政治抱負,「申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奮其智能,以為輔弼,使襄區大定,海縣清一。」

這樣的政治抱負非常的宏偉,但是他只有報國的熱情,沒有報國的才華。再加上當時唐玄宗的身邊很多的治國能臣,能治國能寫詩者大有人在,什麼能夠輪到李白的出場?

唐玄宗之所以詔令李白入京,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樹立一個招攬賢才的名聲。歷朝歷代皇帝都很注重招攬人才,李白詩名這麼大,唐玄宗自然撿個便宜何樂而不為?另外一方面,玉真公主等唐玄宗周邊比較重重要的人的推薦,唐玄宗也是也賣給他們一個面子;另外一個的是唐玄宗本身也非常好奇,這樣一個在江湖之上博得大名的人,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李白剛剛入朝之後,他的才華和談吐確實讓人眼前一亮,也引起了唐玄宗的好感。所以把他留到身邊,讓他寫寫詩寫一些歌頌生平和吟唱風月的詩歌(唐詩《清平樂》都在此時所作,「雲想衣裳花想容」更是傳揚千古),偶爾的時候也能夠擬定一些詔書放在身邊,當一個刀筆小吏也用得非常舒服。但是這樣的人生經歷和李白心中的想像和追求差別太遠,而且李白又不是那種能夠俯下身來全心全意伺候別人的人: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這樣矛盾就出來了。過了新鮮勁,唐玄宗意識到,李白也就只會寫詩,有那麼幾把刷子,三板斧過後,也沒什麼新意。更何況,皇帝要的是一個花瓶,不是請的一個祖宗……(參考貴妃研墨、力士脫靴)。

由此來看,一個人的根基非常重要。家庭的根基,自己的一生積累也就今天所說的這種人脈,對於一個人的成功非常非常重要。我們之前只知道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但是這天下知不過是知道一個名而已,大多數都在朝堂的傾軋到中變得默默無聞。

因為一個人的成功需要太多因素的支持,包括家族的勢力,包括個人的積累,包括這一路上結交的人脈,都是在為自己之後的成功鋪路,墊台階。

李白的失敗是註定了的,一方面他的政治才華非常的有限,否則兩年的時光並非沒有給他機會,只是他自己沒有表現出真正的讓人眼前一亮的政治才華;同時他也是一個高傲的人,不甘心像那些鑽營人一樣,為了能夠得到更高的職位,什麼事情都做得出,什麼代價都付的出。

五、有酒友有詩友,卻沒有盟友

更為重要的是他在這一路當中,積累的人脈都不過是在詩壇之上的人,有酒友,有詩友,而唯獨沒有政治盟友。你看他結交的那些人,杜甫、孟浩然,哪一個不是在仕途到中受到挫折的?杜甫一輩子窮苦,孟浩然一輩子都沒考上科舉,好不容易見了唐玄宗一面還惹得皇帝不高興。

和這樣的人為伍,李白哪裡能夠在這壇上真正有出頭之日?

再牛的人沒有了根基,未來也必然是一無是處。曾經是李白是這樣,今天的我們也是如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張侃詩詞 的精彩文章:

妙不可言!多少人喜歡詩詞的含蓄蘊藉,是從這一首唐詩開始的
蘇軾最傷感的一首宋詞,年過花甲嘆息仕途之變,全詞都籠罩一層愁

TAG:老張侃詩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