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心理學:為什麼有的人明明不笨,卻一事無成?

心理學:為什麼有的人明明不笨,卻一事無成?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要弄清這個問題,首先要區分「能力」和「聰明」這兩個概念。聰明是對個體智力特徵的描述,在心理學上也叫做「智力」 ,衡量這個人在理解、記憶與推理等維度上的高低水平。

心理學:為什麼有的人明明不笨,卻一事無成?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雙生子研究

發展心理學上曾有過一個經典的實驗——雙生子研究(Twins study),目的是通過比較同卵雙生子之間、異卵雙生子之間在心理發展特徵上相似程度,來了解遺傳和環境因素對心理發展特徵的影響程度。

通過雙生子研究發現,智力的先天遺傳成分較大,有的人的確更加聰明。但更聰明並不意味著一定有所成就,聰明只不過是成功的前提條件之一,並不是決定性因素。

心理學:為什麼有的人明明不笨,卻一事無成?

而「能力」往往是與活動緊密相連的,能更好的預測一個人的辦事效率、成就大小。能力高的人能更順利地完成某件事情,較快地掌握知識與技能。而能力的提高離不開個人的主觀努力,即「主觀能動性(Subjective initiative)」。

如果這個人每天積極向上、勤奮努力,有強烈的求知慾,那麼他的能力就會得到較好的發展;相反,如果這個人不願意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與學習中,對待新事物總是感到乏味、無趣,那麼他的能力就不能有較好的發展。即使他再聰明,沒有經過實踐的應用與遷移,也照樣一事無成。

心理學:為什麼有的人明明不笨,卻一事無成?

人格心理學:性格具有功能性

由此可見,個人的主觀能動性在聰明與能力的展現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這也是個體性格與情緒特徵的綜合體現。《人格心理學》一書中曾提到,性格具有功能性,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個體的生活方式,甚至會決定某些人的命運。

比如,當面對同樣的困難與挫折時,性格堅強的人會奮發圖強,而懦弱者會一蹶不振,這就是「非智力因素」對我們事業成敗的影響。類似的,個人的「主導心境」也會通過影響情緒,進而又想辦事效率。試想如果你整日悶悶不樂,盡往消極的方面考慮問題,怎麼會有能量去創造自我價值、發揮自我潛能。

人的心境是具有「彌散性」的,不是關於某一特定事物的情感體驗,而是用同樣的態度去對待一切事物。所以,一旦你陷入了消極悲觀的心境中,就會用消極的方式應對生活中的一切事情,即便再怎麼聰明,沒有成就的動機,自然也不會取得成功。

心理學:為什麼有的人明明不笨,卻一事無成?

認知風格差異

除此之外,心理學家Herman·Witkin通過圖形鑲嵌測驗(Graphics Mosaic Test),將人的認知風格分為「場依存(Field Dependence)性」和「場獨立性(Field Independence)」。

對於場獨立性的人來說,他們更喜歡獨立思考,在加工信息時,主要依據內在標準或內在參照,因此更可能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而那些場依存性的人,有較大的依賴傾向,經常會過多的考慮別人的看法與感受,導致難以獨立決斷。所以,即便他們比較聰明,由於缺乏果斷的決策能力,也很難取得成功。

心理學:為什麼有的人明明不笨,卻一事無成?

並且,這兩類人不僅在處理信息、做決斷的方式上存在差異,在處理人際關係中也不同。具有「場依存性」認知風格的人與別人交往時會更多考慮對方感受,這也使得他們在遇到問題時,更傾向於向他人尋求情感支持,而不是靜下心來獨自尋求問題解決方案。具體表現為,喜歡向他人傾訴和抱怨,避重就輕、忽略問題本質,這種做事風格,使他們經常採用逃避的方式處理問題,也就難以取得成功。

為什麼有的人明明不笨,卻一事無成?綜合來看,原因在於他們的能力沒有得到實踐的應用與遷移、過於消極而悲觀的人生態度以及極具依賴性的認知風格。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心理學導論》


微信公眾號:第一心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心理 的精彩文章:

心理學:伴侶的同情與支持能降低我們的疼痛感
章瑩穎案宣判:罪犯永遠也不會透露章瑩穎屍體的下落,原因很可怕

TAG:第一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