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堅定文化自信 凝神聚力實現中國夢

堅定文化自信 凝神聚力實現中國夢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在進行偉大鬥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的過程中,文化日益成為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凝聚共識、奮勇前進的強大精神動力。堅定文化自信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對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具有重要意義。

第一,文化自信源於實現中國夢的深層精神追求。我們所說的「文化」,既包括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也包括熔鑄於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這一文化植根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成為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深層精神追求。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融合互動,成為共同支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文化積澱,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不斷煥發出勃勃生機,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了強大精神力量。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滋養文化自信的根基和源泉。中華文明歷經五千多年悠久歷史而延續不斷,與博大精深的文化密切相關。可以說,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智慧結晶,凝聚著自強不息的精神追求和歷久彌新的精神財富,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國人內心,潛移默化影響著中國人的思想方式和行為方式。它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是建設中華民族共同精神家園的深厚基礎和重要支撐。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動力之源,也是每一個炎黃子孫的重要使命。

革命文化鑄就文化自信的理想和信仰。自鴉片戰爭開始,無數仁人志士為救亡圖存前赴後繼,革命文化在中華民族偉大鬥爭中孕育成長。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革命文化從此注入了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理論品格和堅如磐石的共產主義理想信念。革命文化生於中華民族危亡之際,融會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優質基因,以先進的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深深植入了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由秉持堅定理想信念的中國共產黨人在革命實踐中不斷創新完善,發揚光大。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實踐的結合催生了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豐富生動的革命文化思想,具有「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精忠報國」的愛國情懷、「天下興亡」的擔當意識、「捨生取義」的犧牲精神、「革故鼎新」的創新精神、「公而忘私」的奉獻精神等豐富內涵。

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文化自信的共識和願景提供基礎。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引領、立足於社會主義實踐,為堅定文化自信提供了凝聚共識和建立願景的基礎。首先,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時,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吸取外來文化成果,代表著人類文化的前進方向。其次,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是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它植根於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實踐,凝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被賦予嶄新的時代願景。最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為人民服務的文化,通過為人民群眾提供健康向上、品質優良的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第二,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明確了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方略,即「堅持馬克思主義,牢固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增強意識形態領域主導權和話語權,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繼承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更好構築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當前,在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過程中,實現這一方略應高度重視三個方面的工作。

首先,堅持黨對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牢牢把握領導權、管理權和話語權。意識形態工作事關黨的生死存亡,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管理權和話語權至關緊要。話語權是基礎,管理權是保證,二者共同鞏固領導權。加強領導權的關鍵是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通過加強理論武裝,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人心,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使全體人民在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上緊緊團結在一起。同時,積極建構主流話語,以主流話語反對和抵制各種錯誤觀點,不斷增強意識形態話語權。深化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建立體現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引領各種社會思潮。

其次,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聚社會共識,築牢理想信念,弘揚當代中國精神。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需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價值引領,而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也需要國家治理體系的支持。我們的文化治理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凝聚社會共識。因此,我們應運用各種現代文化治理舉措,提升國民教育、創建精神文明、傳播文化產品、繁榮文化市場、發展文化產業,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社會發展的各方面,轉化為人們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

最後,充分運用信息技術等現代傳播手段講好中國故事,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國家文化軟實力是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影響國家形象的塑造和評價。中國國家形象的建構必須彰顯鮮明民族特色,用中國話語傳播獨特的價值理念,塑造文明大國、東方大國、負責任大國和社會主義大國的形象。同時,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媒體推動了傳播載體和手段等的創新,也為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提供了新理念、新方法和新平台。我們應充分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傳播弘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使其具有強大的吸引力和認同感。

第三,以守正創新的精神,增強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主體精神和自覺意識,肩負起建設文化強國的使命。堅定文化自信,既要守正又要創新,保持敏銳清醒的中國立場,堅守和提高中國文化的主體意識和文化自覺,培養理性包容的世界眼光;不斷開拓新實踐、推出新成果,作出與新時代偉大實踐相匹配的文化新貢獻。

一要勇於執著堅守。堅持馬克思主義,牢固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堅定文化自信的信念根基和前進動力。這要求我們清醒認識世界文化格局和中國文化的位置。在世界文化版圖中,我們的文化在話語權方面仍處於劣勢,不斷遭遇挑戰、誤讀,甚至被妖魔化;隨著文化交往的日益頻繁,在國內我們的主流文化也會遭遇各種思潮的挑戰。因此,在新時代我們應堅定理想信念,夯實文化自信的思想基礎,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於心、外化於行。二要善於理性思考。我們應理性思考和對待中國傳統文化的優秀基因,而不是對自己的文化寶藏視而不見。中西文化各有優長,我們應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充分展示中華文化的魅力,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三要勤於實踐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根植於中國土壤,文化的創新發展必須經受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考驗。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激活我們的文化基因,樹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文化自信和慎終追遠的精神定力。四要敢於開拓創新。人類文明的每一次進步都是建立在創新創造基礎上的。文化創新往往為促進民族發展和戰勝風險挑戰提供製勝法寶。我們應立足於人類文化整體發展態勢,以文化創新發展為人類共同面臨的問題提供中國方案。要具備勇立潮頭的浩氣、超越前人的勇氣、與時俱進的朝氣,充分發揮創新創造潛能,做文化創新和知識創造的生力軍。五要樂於擔當奉獻。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過程中,我們肩負著弘揚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實現中華文明復興的歷史使命。這既是實現新時代文化復興的重大責任,也是為世界文明創新貢獻智慧的重大機遇。在這場前無古人的文化革新中,我們應進一步堅定文化自信,勇於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實踐創造中進行文化創造,在歷史進步中實現文化進步。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副所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物」的民族志:視野與方法
從語言語素—音節編碼類型看世界語言分類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