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拍拍貸、花唄的廣告,是如何讓你一步步入坑的?

拍拍貸、花唄的廣告,是如何讓你一步步入坑的?

前言

在這個互聯網發展迅猛的時代,生活越來越便利。

連借錢都變得簡單便捷,辦個信用卡有好幾萬額度,花唄、拍拍貸平台短短一分鐘錢馬上就到賬。

尤其是這幾年網貸平台,發展如雨後春筍,無處不在的借貸廣告,你是否也受到廣告的影響呢?

當你需要一筆錢來達成某件事時,有想過網貸平台嗎?

這些借款平台,真的能給你帶來希望嗎?還是如一扇地獄之門,一不小心就踩空了?

這就需要我們理性分析這些網貸平台的廣告,究竟隱藏著什麼樣的信息?到底是怎樣吸引目標消費者?

我們先看一張大部分人都比較熟悉的信貸產品—花唄的廣告海報:

拍拍貸、花唄的廣告,是如何讓你一步步入坑的?

當你看到這海報時有什麼感想呢?看到了什麼信息?我們先來解讀下花唄這張海報的內容:

海報背景S:一個正在外國旅遊,輕鬆自在地觀賞著湖光山色的年輕女孩。

存在衝突C/Q:海報左邊的文案寫著:【我害怕的是我的世界只有兩點一線】,這就反映了年輕女孩當時的心態,厭倦一成不變的生活,渴望改變。

解決方案A:標籤#活成我想要的樣子#,鼓勵受眾要活成自己的樣子,大膽做自己,而海報中的女孩林玉萍,是一名畢業生 ,用花唄開始了自己的環球旅行」。

了解海報的內容後,你是否覺得這是一個傳遞滿滿正能量的走心廣告?對花唄的好感度上升沒?是否頓感一股自由的氣息向你迎面撲來?

不得不承認,花唄這一系列廣告確實是宣揚一種生活態度。

讓年輕人知道花唄不僅是讓你花錢的工具,也能夠幫你去完成一些自己想要完成的夢想,甚至是一些在年輕時本無法完成的事,鼓勵年輕人用花唄,這也是#年輕就是花唄#這句雙關slogan的真正含義。

然而,花唄向年輕人宣揚的這種生活態度,到底是否正確?年輕人,有的是青春,缺的是錢;有的是夢想,缺的是錢。

那麼,要在美好的青春里實現夢想,靠什麼?而借款可以迅速給自己帶來財富,是實現「夢想」的捷徑,瞬間看到了人生的希望。你認同嗎?

關於這個問題,我們先不急著做判斷,無論網貸平台是否給用戶帶來希望,但肯定的是,這些網貸平台能引起用戶的關注,並讓他們轉化為行動,打動消費者的「魔法」,那到底是什麼呢?


01

魔法:通過科特勒的5A決策漏斗模型,將高維度「翻譯」低維度,從「吸引「到「行動」

我們可以利用黃金思維圈透視模式分析,從表面看到的現象(what),一步步拆解抽象的核心原因(why)究竟是什麼。

拍拍貸、花唄的廣告,是如何讓你一步步入坑的?

表面的現象層(What):用戶能看到,感受到的網貸平台無處不在的廣告。

譬如拍拍貸廣告:「簡單、快速、借得到」。明顯感受到拍拍貸傳達借錢是一種很便捷、容易的事情!

拍拍貸、花唄的廣告,是如何讓你一步步入坑的?

該如何做呢?(HOW層):拍拍貸是如何一步步吸引目標用戶注意並發生借款的行動呢?

我們嘗試用5A決策漏斗模型分析拍拍貸是如何把客戶吸引進來的。

首先,了解拍拍貸的行業屬性:結合不同產業類型,根據對應產業類型在五個決策階段的特徵,進一步將5A決策漏斗模型細分成四種類型:

拍拍貸、花唄的廣告,是如何讓你一步步入坑的?

拍拍貸是一個網路借貸平台,用戶對於這種平台產品和服務的好奇度都很高,且發生借貸行為時候具有高決策參與度,高客單價、消費頻次低的特徵,屬於金魚式決策階段。

在網貸平台出現前,借錢從來都是一個難堪的問題,特別是向身邊的親朋好友借,而且借款方催還款也是特別尷尬,該如何開口?

雙方都陷入難以啟齒的困局。所以借錢是一個高度敏感謹慎的行為,那拍拍貸是怎樣吸引用戶,把一個高維度的決策信息(難以啟齒)「翻譯」為能夠有效影響消費者決策的低維度信息(快捷簡單)呢?

我們再看下圖,針對以上拍拍貸金魚式的產業類型,科特勒提出一個四種產業類型的可改善的理想狀態:

拍拍貸、花唄的廣告,是如何讓你一步步入坑的?

從上圖可看到讓用戶產生決策的理想狀態是需要經過五個步驟:了解、吸引、問詢、行動、擁護。

而拍拍貸網貸平台的金魚式產業類型,要提高從「吸引」到「行動」的轉化率,則要提高用戶對拍拍貸借貸的好奇心,以及渠道觸達效率與承諾購買意願。

那麼拍拍貸網貸平台的廣告表達方式就需要先從用戶現狀出發,並給予達成夢想的憧憬,讓這部分用戶找到共鳴,吸引他們的注意力。

最後就是向他們提供購買承諾,加大優惠力度,增加馬上行動的幾率。

我們來看拍拍貸的一個視頻貼片廣告。


02

提高拍拍貸對用戶的吸引力

廣告背景S:

男女主人穿著家居服吃杯麵的生活,女主拿著手機一直把東西不斷放進購物車,示意男主幫她清空購物車(這是反應現實狀況)。

拍拍貸、花唄的廣告,是如何讓你一步步入坑的?

廣告衝突C:

女主一直向男主示意各種買買買,但男主卻邊吃杯麵,邊困惑地拿著手機,為達成女主的要求而尋求解決辦法。

拍拍貸、花唄的廣告,是如何讓你一步步入坑的?

解決問題A:

男主找到拍拍貸APP輸入「就現在,不等待」的口令後,畫面一瞬間轉變,男女主都馬上換成西裝、裙子,生活馬上變小資了。

通過上拍拍貸借款,就可夢想成真,過上好的生活,這是給予用戶的美好夢想,提高用戶的吸引力,感受快捷、輕鬆借款體驗。

拍拍貸、花唄的廣告,是如何讓你一步步入坑的?


03

提高用戶從「吸引」到「行動」的迅速轉化

右邊廣告提示輸入口令:就現在,不等待,也有一語雙關的作用,提示目標用戶,現在缺錢的不用猶豫了,這麼划算的事情,還用考慮嗎?

馬上行動吧。還提升行動意願:突出優惠福利,借1000到賬1100,想想還可以賺100塊,這麼好的事情,還不馬上下手。

拍拍貸、花唄的廣告,是如何讓你一步步入坑的?

這就是拍拍貸通過5A決策漏斗模型從「吸引」到「行動」,讓用戶選擇拍拍貸的轉化過程(HOW層)。

雖然以上只列舉了花唄和拍拍貸的兩個例子,但卻是很多網貸平台宣傳廣告的套路:

描述目標用戶目前所處的一個不滿意的生活現狀,借錢,能為你解決當前的困境,達到自己的理想生活。

看到了吧,這就是給消費者提供一個「希望」,一個改變生活的快捷方式。

從營銷者的角度來看,網貸平台的廣告把【借錢】這個事情向目標用戶詮釋得理所當然,只因他們善於揣摩目標用戶的心態,為了迎合當下目標用戶的消費觀、金錢觀等。

被網貸平台廣告吸引的用戶,到底是一群什麼樣的人?為什麼會受到網貸平台的廣告的影響?

這就需要挖掘網貸消費者的底層心理,才能發現用戶的消費原因(WHY)。

接下來,我們從消費者的文化價值觀、自我概念等方面去探尋真相:

01 文化價值觀的影響

文化是影響人的慾望和行為的基本差異因素。對消費行業影響最為廣泛而深遠。

在中國特色的文化中,臉面文化是核心,面子是中國傳統文化、傳統價值觀、人格特徵、社會文化羞恥感取向共同作用的綜合體。

面子文化,相當一部分原因是迎合某一個社會圈認同的形象,就是面子在他人心中存在的心理上的地位,按照他人心目中已刻畫的地位去行事。

看到這,是否覺得面子的文化價值觀對人的消費行為影響深遠?

引用人民日報社曾發表過的評論:「朋友圈光鮮靚麗,口袋空空如也,「吃土」是常態,在精緻道路上拿出十八般武藝、拼盡全力。」

這就是當年熱詞「隱形貧困人口」很好詮釋,為什麼是「隱形」與「貧困人口」呢?

它很真實地表現出愛面子的文化價值,明明沒錢花,卻裝很能花錢,裝很多錢花,裝光鮮亮麗,那這個「裝」就是愛面子,其實是真正的貧困人口,卻把「貧困」隱藏起來。

就如文章開頭舉例的一年輕畢業生在花唄上借款去環球旅遊的海報(圖一),其實這裡便能很好理解為什麼花唄廣告能吸引人了吧?

因為花唄廣告正是切中了這群愛面子的用戶的心態,用名牌化妝品、最潮流的電子產品、各地旅遊等。

這才能顯示出自己的好生活,讓自己在朋友身邊有面子,在這樣攀比心理的驅使下,就容易受網貸平台塑造的美好場景所吸引,背下沉重債務也渾然不知。

啟示:網貸平台只為迎合攀比消費者心態

中國是一個長期的面子消費大市場,網貸平台廣告就是迎合了這個愛面子、愛攀比的消費群體,也助長了目標消費群體不勞而獲的思想。

這種為了攀比而借錢達成的「夢想」是不值得提倡的,應理性對待。

02 自我概念影響的消費行為

每一個群體都由一個個的個體組成,個體的消費行為很大比例來自自我概念,而網貸平台正是利用理解消費者自我概念的衝突,透視著目標消費者的需求。

自我概念的核心動機就是追求理想自我。

對於如何詮釋著用戶「自我」的概念,通過多個維度揭示自我概念的本質。

網貸平台正是運用「私人自我」—「社會自我」 和 「實際自我」——「理想自我」這兩組維度的對比,體現出目標用戶不同維度的心態,從廣告中,拍拍貸身處用戶的角度想問題,讓用戶感同身受。

拍拍貸、花唄的廣告,是如何讓你一步步入坑的?

用MECE劃分了這四個自我概念的特徵後,網貸平台如何貼合目標用戶的需求呢?

通過一個拍拍貸《就現在,不等待》的視頻廣告分析,站在消費者的視角,以便能更好理解:

1 私人自我(我實際上是如何看自己的)——拍拍貸切中用戶群體的生活的不容易。

從這個狀況上分析,私人自我,就是自己與自己的矛盾衝突關係。

就是目前網貸用戶很大部分原因是不滿意自己的現狀,正如拍拍貸這個視頻廣告,講述了男主正好看中了一個比較滿意的房子,可是月底才發獎金。

現在比較缺錢,要求中介房子能否等多幾天。這其實反映了男主是最清楚自己現狀的時候,自己因為錢不足,不能馬上行動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拍拍貸、花唄的廣告,是如何讓你一步步入坑的?

拍拍貸、花唄的廣告,是如何讓你一步步入坑的?

2 社會自我(我希望別人如何看我)——儘管生活不如人意,但依然希望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社會自我,是希望自己看重的人如何評價我自己。就是希望成為別人眼中的人。

視頻中的男主,在糾結想租但還沒有租房的能力的時候,出現了另一個合租來看房的漂亮女孩。

男主一見鍾情,於是想像著能跟漂亮女孩合租,並渴望兩人日常的甜蜜,如在女主面前換燈泡、打蟑螂,讓女主看到一個優秀的自己。

拍拍貸、花唄的廣告,是如何讓你一步步入坑的?

拍拍貸、花唄的廣告,是如何讓你一步步入坑的?

私人自我 VS 社會自我

拍拍貸通過洞察現在年輕人的現實狀況,很多收入有限,難以支撐昂貴的房租的現實衝突,而又希望能過上更好生活的矛盾,廣告無不透視著消費者對租房與美好愛情的需求與渴望。

3 實際自我(別人實際上如何看我)——一個日子拮据的打工狗,租不起好房子

別人如何看我,這裡就涉及到中國傳統的臉面文化,很在意別人對於自己的評價。也就是在知道自己實際狀況的時候,還是希望能給別人一個好印象,做足面子給別人看。

如視頻中男主租房的這部分,從看到好房子但因為錢而糾結猶豫,到看到心儀女生後渴望美好的生活,再到中介說了「好房不等人」「月底肯定就沒了」,給他一個當頭棒喝,把他拉回現實。

中介眼中的男主是缺錢、猶豫的租客,而男主卻沉浸在與女主一起生活的美好,希望女主看到男主生活得不錯的自我。

拍拍貸、花唄的廣告,是如何讓你一步步入坑的?

拍拍貸、花唄的廣告,是如何讓你一步步入坑的?

4 理想自我(我希望如何看自己)——希望自己沒有任何生活負擔,需要用錢馬上有錢

每一個人都有一個理想的自我,而與營銷關係是一條落差公式:理想自我—現實自我=購買自我提高的解決方案。

男主渴望與女主一起合租,能有一段甜蜜的愛情生活的理想自我,與現實中缺錢,還沒收到獎金,一種想做而做不到的現實落差,那麼解決方案是什麼呢?

拍拍貸從男主的衝突中,找到了解決辦法,男主這時候根本不用擔心因租不起房而失去心儀對象的夢想,馬上拿出手機,就現在,不等待,在拍拍貸借款,房子與愛情馬上都有了。

拍拍貸、花唄的廣告,是如何讓你一步步入坑的?

拍拍貸、花唄的廣告,是如何讓你一步步入坑的?

拍拍貸、花唄的廣告,是如何讓你一步步入坑的?

實際自我 VS理想自我

拍拍貸能從廣告中深層洞察到現在消費者的一個狀況,當渴望美好事物的時候,卻被別人當頭棒喝,提醒著現實的自我就是沒有能力的,要想達到理想,可以選擇借錢,馬上能消除困境。

拍拍貸網貸平台通過一個視頻廣告詮釋著「私人自我」——「社會自我」 和 「實際自我」——「理想自我」,透視著目標用戶的心理,就如鏡子一樣反應到自己的真實狀態,激發消費者的改變慾望。

為了讓大家更好理解,下面的這張圖,可以看到拍拍貸這個視頻廣告如何影響著目標消費者的。

拍拍貸、花唄的廣告,是如何讓你一步步入坑的?

拍拍貸這個視頻廣告,透過自我概念反映著消費者的態度,網貸平台是找准了用戶的一種自我理想與現實狀況的存在的差距:

利用目標用戶對自己所處的現實狀況不滿的痛點(實際比理想差),描繪了實現目標後的一種美好景象,通過洞察消費者自我心理落差,讓目標消費者認知到自身的問題,正是網貸平台找到了與目標用戶連接的橋樑。

傳達「積極」的態度,增強消費者的自尊心或身份的認同,進一步提醒目標消費者改變與行動的迫切性。


總結

綜上,從舉例的花唄、拍拍貸的網貸平台的廣告中,我們透過現象看本質,運用黃金思維的透視模式(what-how-why)進行分析:

1 從看到無所不在的網貸廣告的現象(what)

2 分析到網貸平台如何運用5A漏斗決策模型,從「吸引」到「行動」的轉化(how)

3 網貸平台洞悉到目標消費者的底層心理思維(why)

4 促進目標消費者接受網貸平台的借款服務,是出於中國文化價值觀臉面文化,愛面子、愛攀比心理使然;

再利用每個人都有一個理想的自我的最高目標,從理想自我與現實自我的落差,傳達出可以通過借款便能實現理想自我的快捷通道,激發目標消費者急於改變現實狀態才做出的行動。

雖說這些網貸平台的營銷行為是洞察到目標消費者的心理需求,但迎合目標消費者需求,只能代表對營銷方面有促進作用,達到營銷目標,但不代表網貸平台的營銷價值觀念是正確的。

為什麼這麼說呢?

讓我們回到開篇的花唄海報,一位剛畢業生女生不想過兩點一線的生活,而勇敢活出自己想要的樣子,就是通過借錢去環球旅遊,讓自己活得自在體面。

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不應該是通過自己努力去實現的么?無論是花唄的廣告還是拍拍貸的廣告,卻向你傳達改變現狀,只需要有錢,有錢就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實現自己的夢想。

談到夢想,這裡可分為消極夢想與積極夢想兩種:

第一種消極夢想:只愛做白日夢,思天想地,不努力便希望過上別人羨慕的生活。

第二種積極夢想:現實確實遇到困難,通過一筆錢周轉,渡過難關,後續想辦法還款。

你是屬於哪一種呢?當然,我想大部分人都想活成第一種人,畢竟不努力就能過得好,誰不想呢。

顯然,現實不允許,哪有天上掉餡餅這麼好的事。而網貸平台卻肆意傳達「借錢便能過上好生活」的觀念,這明顯是一種錯誤的觀念。

就像溫水煮青蛙,用這種看似不經意,卻漸漸洗腦的過程,讓你沉迷於美好幻想中,認為借錢便能改變生活的陷阱中不能自拔。

當社會文化影響著消費者的消費觀,自我價值的追求,網貸平台更應是給予一種積極引導,而不能一味迎合。

生活需要錢,但生活不是靠借錢來改善,而是應該通過自己的努力,借款前應該想想自己為什麼要借款?借款有什麼用?借款了我該怎麼還?我有能力還嗎?不能把還款拋諸腦後啊!

網貸平台總是迎合目標消費者需求,這【借】的不是希望,而是衝動消費帶來的不良風氣,是社會的悲哀,更是滋長了很多消費者不當的消費觀、金錢觀。

超前消費,積壓越來越高的貸款,想到會否有種喘不過氣的感覺,應該會是絕望的嘆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速讀 的精彩文章:

2分鐘25圈!教練車駕校內上演「瘋狂大旋轉」…視頻看懵
姑娘和男友吵架跳河,被釣魚小伙勇敢救起……咦?這是我前女友

TAG:環球速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