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POW、POS、DPOS傻傻分不清楚?看這一篇就夠了

POW、POS、DPOS傻傻分不清楚?看這一篇就夠了

我們都知道區塊鏈是新興的技術,是去中心化的,沒有中心記賬節點的,所以需要對賬本達成共識。共識機制是區塊鏈的核心技術,當區塊鏈技術越來越多應用於現實,共識機制也在不斷的改進,目前的共識機制主要有三種,常被人掛在嘴邊的POW、POS、DPOS正是共識機制的核心概念。

POW:Proof of Work/工作量證明

在POW共識機制里,獲得多少貨幣,取決於挖礦貢獻的工作量。你擁有的算力越多,獲得的幣也就越多,可謂是「多勞多得」的典型代表。我們常常將POW共識機制形象地稱為「挖礦」,正是在POW的不斷刺激之下,參與到比特幣挖礦的礦工們不斷通過競爭生成新區塊,不斷更新著比特幣公有鏈上的分散式賬本,也不斷維繫穩固著比特幣系統的運行。但無奈的是,挖礦卻要耗費現實世界中大量的電能能源,這也一直成為了POW的廣受詬病之處。

簡單來說,POW就是「按勞分配」,一個礦工付出多少工作量,他就能獲得多少報酬,這是人類千百年社會以來最為公平的分配方式。可是,面對日益嚴峻的能源枯竭,我們也不得不嘗試著開發新的共識機制。POS(權益證明)就趁著這個風口應運而生。

POS:Proof of Stake/權益證明

POS共識機制是一種根據持有人持有貨幣的量和時間進行利息分配的制度。POS機制最核心的邏輯就是誰持有幣,誰就有網路的控制權;誰持有幣的時間越長,誰挖到幣的概率越大。

這種運行模式的目的在於讓鏈上所謂的「權益持有者」來代替POW里的礦工,以「權益所有」代替「挖礦」。沒有了挖礦過程,也就意味著解決了POW能源消耗的問題。自創世區塊就明確寫下股權分配比例,再通過轉讓、交易等方式,逐步分散到用戶手裡,以「利息」的制度,從而實現對節點的獎勵。但POS機制的全節點使區塊確認的效率提不起來,且時間越長,馬太效應越明顯——即持有幣越多的人會獲得更多的幣獎勵,從而加大貧富差距,最終產生超過50%的中心化節點,被動演化為非預期的中心化的結果。

DPOS:Delegated Proof of Stake/委託權益證明

DPOS共識機制是基於POW及POS的基礎上,出現的一種基於投票選舉的共識演算法。在DPOS共識制度下,持幣人根據手中持有的代幣投票選出一定數量的代表,來負責生產區塊和運營網路。如果生產者不稱職,就有隨時有可能被投票出局;而持幣者也可以隨時通過投票更換這些代表,以維繫鏈上系統的「長久純潔性」。

DPOS的優勢就在於能將維繫網路運行的能源消耗降到最低,以一種低成本的方式來管理整個鏈上的運行,這就很大程度上解決了POW的能源耗損問題。同時,更加「去中心化」的管理方式,將區塊鏈網路運行的決定權分散到全網的各個節點手中,這就很大程度上避免了POS容易出現的被莊家操縱的「控股」現象。DPOS共識機制的出現,將通過實施區塊鏈上的「民主」來對抗「中心化」所產生的負面效應,用被公選的「弱中心化」的方式來提高全網運維的效率。

簡單來說,這三種共識機制具備以下特點:

POW(工作量證明):安全、去中心化,去信任化;但速度低,共識時間長,耗能大;

POS(權益證明):共識時間短,耗能小;但效率低下,易產生馬太效應,帶來中心化;

DPOS(委託權益證明):出塊時間很短,效率相對更高。

通過三種共識機制的對比,我們發現DPOS似乎更符合區塊鏈技術時代發展的需求。然而,存在即合理,我們不能標榜每一種共識演算法的未來發展價值,它們都具備各自不可替代的時代意義。無論在技術上,還是業務上,我們都應該更客觀理性地進行全面分析,而這一切都還尚需時間給我們答案。

(作者:區塊鏈追蹤,內容來自鏈得得內容開放平台「得得號」;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鏈得得官方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鏈得得APP 的精彩文章:

Defi 實力派:MakerDAO 技術分析
Bitcoin單日跌幅為5.15%,Binance位居交易量排行榜第二

TAG:鏈得得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