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醇香五糧液老酒 濃郁了我與老師三次作別情懷

醇香五糧液老酒 濃郁了我與老師三次作別情懷

從事了大半生新聞工作,東奔西走,交往算是不少,但我的酒量一直屬於中下等,終究沒有練出來。

不過,酒量雖不行,對酒的喜愛度倒是不低。

醇香五糧液老酒 濃郁了我與老師三次作別情懷

(家鄉半圓河上的水泥大橋已有五十多年歷史)

我的第一次喝酒,是與自己搞新聞的啟蒙老師者恆喝的,而且喝的是正宗名酒五糧液。

1976年,老師32歲,我剛滿20歲。我們同在東北邊疆的一個國有大型森工企業廣播站工作。老師一表人才,英俊瀟洒。1962年,他高中畢業當了五年播音員,之後改行當編輯,是當地資深的新聞筆杆子。

我因業餘愛好寫作,從中學讀書到畢業上山下鄉,始終有作品在上級報刊廣播發表,憑此自創的小「名氣」,被幸運從山場被選調到林業局廣播站,成了當地媒體的記者。

事實上,愛好文學寫作與搞新聞報道完全是兩碼事。

幸運的是,我遇到了者恆這位啟蒙老師。

者恆老師從新聞寫作的「五要素」教起,讓我把文字才華轉移到寫新聞稿件上來。特別交代我:新聞稿件的生命就是「真實」,決不可任意虛構。

老師說,撰寫新聞稿主要堅持邏輯思維,能把一個新聞事件說明白,讓聽眾聽明白就基本成功了。而想寫得好,還要有新角度、事件切入點等等。但寫人物通訊,則要有形象思維,有細節,達到生動感人的目的。

俗話說「師傅領進門,修仙在個人」。

我的老師者恆卻說「師傅指指門,修仙在個人」。

老師要求很嚴格,我自己也真是很努力,知道「勤能補拙」。

那段歲月,我堅持當日採訪當日完稿,點燈熬油是家常便飯。有時寫一篇豆腐塊小稿,也反覆推敲幾遍。

辛勤努力,加上老師指點,我很快適應了工作。

散發著青春活力,在廣播站工作了三年。改革開放後的1979年初春,上級黨委為鍛煉培養我,決定下派我到一個正在籌建的林場當團支部書記。

和者恆老師的三年朝夕相處,我們彼此結下了很深感情。老師的人品、博學,新聞敏感,文筆風格、接人待物禮節等,都給我的世界觀打下了不淺的印記。

要分手了。一天晚上,老師邀我到他家中吃飯,說是給我餞行。

從事教育工作的師母精心做了四道菜,老師神秘地拿出一瓶五糧液酒。

醇香五糧液老酒 濃郁了我與老師三次作別情懷

他拿著酒瓶來告訴我,這是一年前,他在省城商業部門的大哥派孩子看他時送給他的,是八大名酒之一。

我記得那玻璃酒瓶並不華美,上粗下細的大肚形狀,像一穗倒置的玉米,瓶子表面有顆粒麻點,手感明顯。

當時我還不會喝酒,除了上中學時偷著嘗過父親買來的散裝燒酒,覺得很辣外,再未曾沾過酒。

者恆老師也不善酒,他平時基本滴酒不喝。

為了給一個「萍水相逢」的寒門徒弟餞行,老師拿出了珍藏的好酒,一片厚意,無限深情。

窗外飄著春雪,屋內春意盎然。

師母斟了五錢的兩小杯,讓我倆慢慢品嘗。

那酒好香啊!真是「醇厚、甘美,入喉凈爽,香氣悠久···。」

總共喝了不到二兩,我們師生二人都已是「兩朵紅雲撲面」。師母見狀,試探著說,你倆可別喝醉了,剩下的酒留著下次再喝吧。我和老師都連連點頭應允。

老師把酒瓶蓋蓋好,又找來藥用膠布封了封口,笑著說,「這些留著下次喝掉」···

我第一次正式喝酒,就是在老師家喝的名酒五糧液,起點絕對不低。

此後,我因工作和個人交往,參與的各式喝酒場合不少,但留在心靈深處酒的甘甜,還是在老師家的那一兩多的五糧液。

在林場的兩年工作,使我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鍛煉。建場基建蓋房,木材採伐、集材、裝車、運輸,造林、撫育、森林防火,包括苗圃育苗等生產工序的活兒,幾乎都干遍了。

但忙裡偷閒,我始終沒忘記寫作。林場一線火熱的生活實踐,寫作素材多的是。

1979年夏天,我采寫的一篇反映一名護林員捨生忘死保護森林的人物通訊在省報和省電台發表,還被新華社新聞稿刊發全國。在此期間還創作了一些詩歌、散文等文學作品。

1980年深秋,我被市廣播電台海選記者選中,成為一名專業新聞工作者。

這年八月,去市裡報到之前,我特地跑去向者恆老師辭行。

老師自然為我的進步驕傲。見面時,他拍拍我的肩膀悄悄說,別忘了,咱倆還有半瓶五糧液沒喝呢。

當晚,我又應邀來到老師家,參加有一次餞行「家宴」。

老師對我「入市」工作諄諄叮囑,我一句句認真記在心頭。

他把瓶中上次剩下的七八兩好酒分開倒在兩個玻璃杯內,他的杯內約三兩,我的杯有半斤。

老師舉杯說,新聞這碗飯好吃也不好吃,要瞄準更高的目標邁進,好好乾吧!「來,為這個,喝上一大口。」

我連忙站起來,眼噙淚水說:「謝謝老師,請您放心,我一定不忘師恩,定會加倍努力!」

醇香的五糧液,湧進喉嚨,那種夾雜著情感的滋味妙不可言。

師生的親切交流中,不知不覺把杯中的美酒喝光了。

者恆老師的親情盛意,令我永生難忘;

而那瓶五糧液老酒的酒瓶模樣和紅底白字的商標,也深深留在我的記憶中。

歲月荏苒,我在市廣播電台一干就是15年。當記者、當編輯、當記者組長,後來當上了編輯部主任,成家立業,人過中年。

我的老師者恆亦是事業有成。他以敏捷的才思、出色的文筆,先是被組織部門相中,由企業組織部調到市委組織部,後來在市政府一個綜合部門當領導。

上世紀九十年代,我們工作的林業資源型城市因為可採伐林木資源枯竭,經濟陷入危機,人員外流嚴重。有人形容是「大雁南飛,小燕亂飛」,海南、深圳、大連、威海等沿海、沿邊開放城市成了人們趨之若鶩的地方。

經不住人流潮湧動的誘惑,我所在的廣播電台許多人都躍躍欲試,有的先行者已經在三亞紮下了根。

當時,同為東北的吉林琿春也是沿邊開放的熱點城市。那裡地處中朝俄三國交界,「雞鳴聞三國,犬吠驚三疆」,一度被宣傳為北方的「鹿特丹」,東北亞的「金三角」···

通過一個新聞界同行的推薦,我收到了來自琿春電視台的一紙人事調令,決定也出去「闖蕩」一番。

這次是真正離開土生土長的故鄉,即將踏上一片全新的熱土。

我第一時間是要去向者恆老師辭行。

十多年過去了,我一直難忘兩次與老師喝酒的五糧液情懷。這次,我買來一瓶九十年代出產的52度五糧液,與我的家人一道,把老師和師母邀到一處特色酒館,準備痛痛快快喝上幾杯惜別酒。

醇香五糧液老酒 濃郁了我與老師三次作別情懷

深秋的傍晚,冷雨連綿,有些與我將惜別家鄉故土、惜別老師和友人的心境相照應。

者恆老師的心情很矛盾,既為我要出去闖蕩的勇氣讚賞和高興,又有些依依不捨。

我們倒上酒,相對無言,先共同幹了一小杯。

老師說,古人寫詩有「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如今不同了,交通便捷、通訊發達,已經是祖國處處有親人了。

「出去闖就要爭取闖出個樣來,但也要把困難想足,你的能力我不擔心,可全新的環境,全新的人際關係,一定不容易···」

酒桌上,我們回憶往昔,憧憬未來,你來我往,興奮中把一瓶酒喝見了底。

酒酣耳熱,醉意初顯,灑淚而別。

在新的城市,經歷了迷茫、孤單等精神困苦,終於紮下了根。十幾年中,當過電視台總編室主任、總編輯、副台長,在新聞事業中獲得了人生新的收穫。

我和老師者恆一直保持著通信聯繫,經常寫一封長信互訴衷腸。不幸的是,老師退休不久,於2005年被癌症奪去了生命。

參加悼念時,我特地把一杯美酒敬獻在老師靈前。

十年後,我也退離了工作崗位。

往事如煙,唯獨與老師這三次飲酒作別的場景永遠不能忘懷。

衷心感謝各位朋友閱覽《掌心春秋》,如果您喜歡,可點擊欄目右上角的提示「訂閱」或「關注」。我們共同賞析歷史趣聞,回憶歷史往事…(聲明:文中配圖均源於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掌心春秋 的精彩文章:

在歷史記載中 吳三桂以其各式表演,最終被定格為哪類人物
咸豐慈禧夫妻無愧一丘之貉 他們對待同樣軍國大事竟然驚人相似

TAG:掌心春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