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何謂英雄,《烈火英雄》把中國兩千年的道義說明白了!

何謂英雄,《烈火英雄》把中國兩千年的道義說明白了!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孟子》

《烈火英雄》自8月1日公映以來,連續4日單日票房過億,4天過5億,5天過6億,且在周末實現了票房逆襲,貓眼評分9.6,展現出強勁的勢頭。

這部既燃情又催淚的大片隨後也引發了諸多討論,究竟它是否值得這麼高的評分和票房呢?

評價一部電影作品,大體無非從兩個維度來看:情感、技巧。

技巧包括製作、畫面、敘事結構、鏡頭安排……等等,可以比喻為血肉;情感則是穿插在電影主線中的靈魂內容,兩者缺一不可。

整部電影圍繞著一場救火行動展開,主角簡而言之:人和火。人又格外指消防員,因為在整場火災中,與災難直面抗衡的人就是他們。

這部電影的一個極優秀之處,就在於將人和火這兩方面都處理得非常好。

當火起的時候,普通市民表現出了本能的逃生行為;作為片中重要角色的消防員家屬也不例外。

通過消防員這條紐帶,影片很自然地將觀眾的目光轉移到了其家人身上,由此打開一條緩調整電影節奏的支線。

這條支線與主線息息相關,相互補充和映襯,讓劇情更加豐滿、流暢。

主線則是人與火生死搏鬥的過程,情節緊湊、急促,瀰漫著刻不容的氣氛。

在主線內容中,人與火的鏡頭相間得當。

比如,當你馬上因消防隊員之間的情誼而沉溺時,火場的威勢就會馬上出來狠狠提醒你,重新拉回心態肅容以觀,這裡體現出的是導演的敘事功力。

本片在人物塑造方面也有許多可圈可點之處。

比如,市民在逃難時搶購商品、擠爆地鐵、爭相上船的畫面,增加了災難片的真實感,甚至讓人聯想到抗戰時代侵略者佔領前夕的城市。

這些求生本能下爆發的擁擠、混亂,甚至是人性的無情,都是合理的。

片中孕婦求助被拒也非常真實而且拒絕幫助的人絕非完全不可理解,只是會讓人對災難本身、災難下的人性,產生更大的恐懼感和無力感,以及思考。

影片對災難面前普通民眾求生本能的呈現,也從另一個側面烘托出消防員的偉大,逆流而上的他們難道不惜命、不熱愛生活嗎?

不!他們只是牢記自己的責任,扛起了犧牲奉獻、誓死保衛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使命!

當我們記住:第一,電影的主旨是致敬消防隊員;第二,電影的情節取材於真實生活,這兩點時,就會發現這部電影是不可能不煽情、不可能不動人的。

違背本能對人來說需要強大的意志力,"逆行者"們在生命的威脅前迎難而上,這一幕是何等偉大乃至壯烈之處。

影片通過消防員在火場里熏黑的臉、碰傷的創口、流淌的血、不甘的怒吼、英勇的誓言來正面勾畫,也從家屬的眼淚、逃生的本能、真實的恐懼來反襯逆行的壯烈,讓觀眾為之動容。

再談火這方面。這部電影在描繪火的形象的時候,也花費了相當大的心思。

通過正面展現和側面烘托兩種方式來刻畫"火"!

正面展現中,火焰迎風而來、火焰勢成龍捲而起、火焰如水銀一樣迅速鋪滿人所在的地方流瀉、席捲……在速度、高度這些有形有聲的地方,電影為燃燒配上了如蛇一樣的"嘶嘶"聲,聽上去尖利而野性,幾乎已經將火具象為一種野獸或是怪物的"惡類"形象。

側面烘托中,通過細節來表現不可看也不可聽,即電影本身難以表現的溫度:

有這樣幾個鏡頭,包括消防員摸到金屬製品,燙得下意識一縮手、消防員轉那個幾乎轉了一個世紀之久的閘門開關,手上被嚴重燙傷甚至像烤肉似的開始冒煙,提醒這個場景是有令人窒息的高溫的,這都從側面渲染了火的威力。

人與火,這兩個絕對的主角,在《烈火英雄》里相映相稱。烈火之中的人類越渺小脆弱,背後支撐的人性就越壯烈偉大。

孟子說:"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消防員在面對生死和大義的選擇時,毅然選擇就義。

這份視死如歸的決絕,不正是中國兩千年來最推崇的高風亮節嗎?

再次致敬消防員,致敬最偉大的"逆行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來現實 的精彩文章: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上元節」,在唐代是一種怎樣的存在?
賈寶玉累了進賈蓉房間休息,為什麼一扭頭進了秦可卿的閨房?

TAG:歷來現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