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對話綠葉製藥集團副總裁姜華:任重道遠,25年國際創新路

對話綠葉製藥集團副總裁姜華:任重道遠,25年國際創新路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歡迎分享,轉載須授權!

大咖語錄

在國際化發展道路中,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至關重要。發展態勢穩健,方能基業長青。

--綠葉製藥集團副總裁姜華

綠葉製藥集團副總裁姜華訪談錄

文/生物谷

綠葉製藥集團戰略發展及業務拓展副總裁姜華女士(左)

2019年6月18日,綠葉生命科學集團迎來了25歲生日。作為集團旗下的製藥公司,綠葉製藥自1994年成立以來,已逐步發展為一家致力於創新藥物研發、生產和銷售的國際化製藥公司。25年間,產業升級,時代風起。伴隨著中國醫藥產業的高速發展,為達成「2025年躋身全球製藥公司50強」的戰略目標,綠葉製藥必將乘風破浪,一往無前!

本期梅斯醫訪談將帶您走進綠葉製藥,對話戰略發展及業務拓展副總裁姜華女士,傾聽其對中國醫藥政策走向的看法;解讀綠葉製藥在國際化創新道路上的布局;探究下一個五年綠葉製藥的戰略規劃。

中國醫藥產業走向或更偏向「歐洲模式」

自2016年以來,國家對藥品審評審批制度進行了一系列的政策改革,加之海外生物醫藥人才相繼歸國創業。短短的數年間,整個醫藥行業不斷升級,從仿製葯向創新葯轉型。這也意味著國家積極引導企業向創新方向發展,並逐步培養出一批擁有巨大發展潛力的國際化本土葯企。

「中國創新葯企業的崛起,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全球葯價的壓力」。綠葉製藥集團戰略發展及業務拓展副總裁姜華向生物谷表示:「中國醫藥產業的國際化進程不斷加快,如果將其未來的發展方向聚焦到某個體系,我個人認為會偏歐洲化。」縱觀全球醫藥市場發展,可分為「三大陣營」:美國以保險公司為主導支付方,日韓依託政府醫保付費。而歐洲和中國較為相似:國家擁有較為廣泛的醫保覆蓋率,但在藥品上市前幾年商品定價權歸企業所有。隨後醫保部門介入,基於藥物經濟學開展藥品價格談判,從而實現醫保宏觀調控和市場自主定價之間的平衡。

「歐盟有成員國間的差異,中國也有不同省市間的區別。廣袤的地域環境催生了「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醫藥土壤,進而造就了中歐醫藥行業發展的相仿。中國醫藥產業的發展走向或將偏向歐洲模式。」姜華進一步解釋。

伴隨著綜合國力的提升,中國已迅速發展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醫藥市場,這為企業創造了許多獨特的發展機遇。在此背景下,中國生物醫藥企業已經成為國際市場上投資者競相關注的焦點。在走向海外,布局全球化道路的過程中,無論是聚焦新葯研發還是專註仿製葯,企業核心競爭力至關重要。

立足國際化創新,強化核心競爭力

作為一家發源於中國,面向全球的創新型葯企,早在綠葉製藥創建之初,創始人劉殿波就把公司定位為「成為最受尊敬的全球領先的製藥企業」,確立了企業堅持自主創新的根本動力,並開始積極探索適合自身發展的國際化路徑。對此,姜華分享道:「綠葉製藥在國際化道路的探索上相較同行走得更早一些。回顧這些年的發展,也正得益於提前布局和對時機的把握,為我們贏得了更有利的市場環境、政策環境,同時節省了大量時間成本及財務成本。基於『全球研發、全球製造、全球市場』三大戰略重心,25年間綠葉製藥成立了中國、美國、歐洲三大研發中心,建立了全球七大生產基地,業務遍布全球80多個國家和地區。」回憶起過去20多年的綠葉製藥發展,姜華感慨良多,「在國際化發展道路中,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至關重要。發展態勢穩健,方能基業長青。」

以綠葉製藥為典型的中國製藥企業,在立足中國、面向海外的創新道路中不斷深耕。基於三大研發中心,綠葉製藥致力於整合全球研發資源,加速推動創新藥物的研發,並積極布局腫瘤、中樞神經系統、心血管、消化及代謝等規模最大及增長速度最快的治療領域。迄今為止綠葉製藥收穫了30餘個上市產品、近40個國內在研產品,10餘個海外在研產品。得益於在先進藥物遞送技術研究領域的多年深耕,綠葉製藥在微球、脂質體、透皮釋葯等技術的研發實力已處於國際先進水平。

如今,綠葉製藥的自研產品管線中已有多個在研新葯處於臨床後期,主要集中在中樞神經疾病領域。比如已在中、美兩國進入III期臨床、在日本進入I期臨床的羅替戈汀緩釋微球(LY03003),在美國進入關鍵試驗、在中國進入III期臨床的新化合物鹽酸安舒法辛緩釋片(LY03005)等等。重磅產品利培酮微球注射劑(LY03004)更是在無需再進行任何臨床試驗的前提下,直接在美提交新葯申請(NDA),目前NDA順利得到美國FDA受理,而綠葉製藥也早已做好下一步商業化準備。

憑藉穩固的研發基礎和技術壁壘,綠葉製藥得以在瞬息萬變的市場競爭格局中,持續保持雙位數的年增長率,且預計未來每年將有至少2個在研產品獲批上市。在全球七大生產基地的發力下,綠葉製藥已進一步面向海外市場進行產業布局,對標國際質量管理體系,推進產業化和供應鏈創新,並致力將各地相對成熟的產業鏈嫁接到全球先進的供應鏈上,打造從前端原輔料採購到終端患者供應的全球化供應鏈網路。

為了加快全球業務拓展,2016年綠葉製藥收購瑞士製藥集團Acino旗下的透皮釋葯業務,2018年收購阿斯利康的中樞神經產品思瑞康(富馬酸喹硫平)及其緩釋片在全球51個國家和地區的業務。通過這兩次大規模併購,綠葉製藥強化了海外市場銷售網路,使其國際市場觸角遍及全球80多個國家和地區,包括中國、美國、歐洲、日本等全球主要醫藥市場以及高速增長的國際新興市場。

戰略驅動,2025年躋身全球製藥企業50強

在國家醫藥行業利好政策的助推下,基於創新與國際化兩大發展方向,綠葉製藥的競爭優勢得以不斷加強。創始人劉殿波在多次對外場合中強調,在歐美主流市場上與跨國企業進行差異化競爭,才是綠葉製藥要走的路。回首過去25載,綠葉製藥已經歷了五個五年規劃,每個發展階段,都帶給其不同的突破和影響。

在第一個五年發展階段,綠葉製藥奠定了深厚的文化根基,打開國際視野,明確創新與國際化發展的方向,確立了「專業技術服務於人類健康」的使命、願景和價值觀,這奠定了其發展壯大的根基。下一個五年,綠葉製藥將肩負實現「躋身全球製藥企業50強」的目標,披荊斬棘,不斷前進。

未來,是創新葯崛起和井噴的時代,更是強強聯合的時代。為豐富企業既有的產品管線,綠葉製藥採取自主研發和外部合作雙管齊下的研發戰略,已先後與多家前沿的生物技術公司達成戰略合作,共同開發新型雙特異性抗體、用於下一代腫瘤免疫療法的治療型抗體、CAR-T療法、小細胞肺癌創新葯Lurbinectedin等項目,主要集中在腫瘤領域。在終端市場的下沉方面,為提升患者用藥可及性,2019年初綠葉製藥與阿斯利康簽署戰略協議,授權後者在中國大陸地區獨家推廣血脂康膠囊產品。這是跨國葯企首次和中國葯企達成一致,在華合作推廣由中國葯企自主研發的中成藥。對此,姜華總結道:「對於合作夥伴的選擇,雙方的戰略契合度更為關鍵,以此獲得優勢互補、聯合共贏的長遠發展。事實上,我們也通過以往的合作與併購項目,與合作夥伴建立了良好關係,為他們的業務發展輸出綠葉的資源。」

伴隨著中國葯監體系和營銷環境不斷優化,醫藥行業變革大幕已然拉開,企業角逐競爭空前激烈。因勢而變,以變制變。姜華強調:「我們一直在思考用什麼標準來衡量公司價值?銷售額已不再作為唯一指標,歸根結底還是要明確企業發展道路,塑造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在走向全球的過程中,綠葉製藥不斷完善企業組織架構,逐步建立了臨床研究團隊、生產製造體系、國際營銷體系以及配套的財務體系和藥物警戒團隊。在本土葯企逐步走向世界舞台的大形勢下,企業對醫藥人才的綜合能力要求也隨之提升,跨文化溝通、通曉各領域國際規則以及良好的語言溝通能力顯得愈發重要。孤木不成林,綠葉的發展壯大,離不開每片『葉子』的茁壯成長。」

紙短情長,訴不清崢嶸往昔。悠悠歲月,散不盡夢想榮光。綠葉製藥用25年的時光邁步國際創新路。斗轉星移,日新月異。下一個25年,綠葉製藥將深入國際醫藥市場的星辰大海,在廣袤無垠的全球市場中成長為參天大樹!

相關活動推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物谷 的精彩文章:

PLOS Med:計算機輔助診斷程序讓醫生更早發現腦腫瘤的生長
Nature:中國科學院、川大合作新成果!DNA鹼基編輯器或能誘導大量脫靶RNA突變!

TAG:生物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