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李承乾已經是大唐太子,為何還要冒險謀反?原來都是溺愛惹的禍

李承乾已經是大唐太子,為何還要冒險謀反?原來都是溺愛惹的禍

唐太宗歷來為史學家們奉為聖明之君,他勵精圖治,文韜武略,開創了"貞觀之治"的盛世局面。然而他的兒子們似乎沒有遺傳到他的良好基因,諸子多有不善,尤其是其長子李承乾。他年少聰敏,深得太宗喜愛,八歲時即被立為太子,卻在17年後,因謀反被廢,一手好牌打得稀爛。那麼,本已是太子的李承乾,為何要冒險謀反呢?

李承乾成長的過程,正值父親宮斗的厲害之際。小小年紀的李承乾經常被南征北戰的父親丟在家中,一別就是好幾年,放在現在,李承乾可謂是一名典型的留守兒童,因此他們父子關係基礎有可能並不太好,而後李世民於公元626年發動玄武門之變,手足相殘,幾乎殺光了同宗血親,而當時八歲的李承乾也銘記了這一切。

空虛的童年、暴力的父親、淡薄的親情觀念,這也許就是李世民在兒子小時候給兒子留下的印象。李世民登基後,雖然對這個兒子格外疼愛,不僅悉心教導,還欽定為繼承人,但是童年耳熏目染的一切在李承乾心中埋下一顆惡的種子,成年的李承乾十分的暴躁、驕縱,行為也愈發的荒淫無道。

自從貞觀十年開始,李承乾愈發的長大,言行舉止也越來越張狂,後來不僅經常不上朝,還不聽人勸誡,有人斗膽來勸諫,他還要報復人家,甚至寵幸男寵,在宮裡養了幾個美女美男,整天同起同卧,他這些荒淫奢侈的行為也引起了老爹李世民的不滿,而長孫皇后後來又給李承乾生了個弟弟,也就是李泰。

這位同父同母弟弟的存在,吸引了不少父母的注意力,甚至奪走了父親的寵愛,這讓從小恩寵優渥的李承乾大為不滿,李世民越注意弟弟李泰,他就越作妖,像一個幼稚的孩子一樣,做各種荒唐事來引起父母注意,可惜,李承乾並不是一個三歲頑童,他的所作所為也讓李世民失望極了,漸漸的,李世民開始重視起弟弟李泰,疏遠了這個嫡長子李承乾。

父子之間出了間隙,李承乾便被嫉妒蒙蔽了雙眼,那顆邪惡的種子也飛速發芽開花,他的第一個想法便是起兵造反,要揮刀砍老爹。可是論造反,李世民可是骨灰級別的,李承乾這點伎倆當然不夠看,李承乾很快就敗下陣來,並且要為自己的行為埋單,面對這個一步步走錯的兒子,李世民也仍懷有一顆慈父之心,只是將他貶為庶人,流放黔州,保全了他的性命。只可惜李承乾過不去心中的那道坎,最終鬱鬱而終。

李承乾的悲劇是我國古代歷史上所有皇太子悲劇的一個縮影,在人治的社會環境下,太子之位是真正的燙手山芋。而李承乾最後的悲慘結局,和唐太宗過分的溺愛以及太過急切的教育方式密不可分。一定程度上說,李承乾的悲劇,唐太宗需要負大部分責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舊人講史 的精彩文章:

古代打仗,為何不將城牆修成斜坡?網友:把這個智囊拖出去斬了!
清末四大奇案之首,刺馬案險些動搖國本,為何慈禧不敢處置真兇?

TAG:舊人講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