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運動能抗癌!不注意這些,往往適得其反!

運動能抗癌!不注意這些,往往適得其反!

癌症的治療與康復,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患者的體能因素常具有重要意義。就中醫而言,體能屬於「正氣」範疇,留得正氣,自能抗擊邪氣(癌瘤)。

眾所周知:適度運動能增強心肺功能,促進血液循環和增加肺活量,提高代謝能力,增強體能。而對癌症患者而言,適度運動不僅能增強患者體能,也能緩解癌症相關性疲乏(通常以體力、精力降低為主要特徵),讓患者跳出疲乏-休息-疲乏的惡性循環,還能促進食慾、改善睡眠,同時能改善患者的情緒,甚至能減輕放化療伴隨的副反應,是最好的鎮靜劑和安慰劑,也是抗癌促康復的一大良方。

已有不少患者注意到這一積極意義,並付諸行動。上月在門診遇見一個老病號老劉,2009年做的腸癌手術,最近因為身邊幾個熟悉的病友出現了轉移和惡化,擔心自己是不是也有複發轉移的傾向,特地來門診複查。多年未見,老劉雖然滿頭白髮,但身材挺拔,看起來精神矍鑠、紅光滿面。細細檢查後並未發現異常。攀談之餘了解到,老劉自手術康復後便開始鍛煉身體,至今已堅持近10年,明顯感覺身體素質變好,小毛小病也很少再犯。運動慢慢變成他的一種習慣,也成為一種健康的寄託。

認識到鍛煉的好處,老劉也常常建議其他病友去運動,但是大家對於選擇什麼時間段、選擇什麼運動方式各有看法。有人習慣「晨練」,因為早晨鍛煉後一整天都精力充沛,整個人「連毛孔都是舒坦的」;有人習慣「晚練」,因為堅持晚上鍛煉後發現睡眠得到了很好的改善;有人每天鍛煉1小時;有人每天要鍛煉3、4小時;有人喜歡游泳;有人喜歡練太極拳......

關於鍛煉的時間段,醫學界也是一直存有爭論,各有利弊。近期的一篇論文顯示,早上鍛煉可激活肌肉細胞中的某些基因,從而提升代謝糖與脂肪的能力;晚上鍛煉會消耗較少的氧,從而讓運動變得更有效率,並會提升運動表現。

55歲的老洪,患有前列腺癌3年,只要不颳風下雨,都會堅持早起鍛煉1小時,每次鍛煉完都會感覺全身輕鬆。即便有時工作、就診比較繁瑣忙碌,睡眠時間也相應縮短,但還是覺得精神奕奕,不感疲勞。有段時間因為家事,老洪將晨練改成晚練,明顯感覺身體疲乏無力,直到又改成晨練,這才恢復了往日的輕鬆感。

到底是選擇「晨練」還是「晚練」?其實並沒有一個統一的答案,適合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但是晨練的患者要注意,我們不主張太陽還沒出來就起床鍛煉,「聞雞起舞」並不健康。《黃帝內經》中也強調「早卧晚起,必待日光」,等太陽出來後再出門鍛煉。這也屬中醫學中的「因時制宜」,除外還要講究因地、因氣候制宜,濕地,空氣不流通或路旁,車水馬龍處及有污染源處不宜鍛煉;陰霾天、高溫天、天氣驟變時,也不宜鍛煉。

臨床上也常看到一些患者急於求成,拿命鍛煉,一練就是4、5個小時,近乎走火入魔,要知道欲速則不達。因體力透支而猝死,或引發其他嚴重問題的不在少數。

47歲的馮先生,1年前被診斷出胃癌,聽說鍛煉身體有利於癌症康復。於是一有時間就鍛煉,家裡各種運動器材10餘種,每次不大汗淋漓不停止。一個月不到的時間,總感覺自己疲憊不堪,又並發感冒、發燒,還時常覺得噁心、胸悶。懷疑自己是癌症複發,去醫院檢查後,所幸是因運動過度,導致的免疫力下降,虛驚一場。

癌症患者的體能鍛煉,必須講究適度,講究循序漸進,每次運動後微微出汗,自我感覺舒適,不感疲勞即可。當運動後出現大汗淋漓、呼吸困難、心跳加快、頭暈目眩等癥狀時,就要警惕是否運動過度了。只有合適的運動強度才有助於癌症患者的身體康復,寧可慢些,不可過度,不可疲勞,這是關鍵。

在運動方式的選擇上,郭林功這種動靜相兼的功法是個不錯的選擇,但也不是說必須要選擇此法,只要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及體力讓自己「動起來」就好,例如散步、慢跑、太極拳、五禽戲、游泳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不管是「晨練」還是「晚練」,強度如何,方式如何,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把「動」變成一種享受,而不是一種任務,不需要每天花長時間來應付,只要鍛煉完後自己覺得全身輕鬆,心裡踏實、放鬆,那就是最好的效果。

最後,還要記住最重要的一點,任何鍛煉方式都不能代替中西醫治療。我們有理由相信,癌症康復,是有徑可循的,積極適度的鍛煉,加上合理的中醫藥治療,康復不再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

閱讀精選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何裕民 的精彩文章:

誰說癌症只有痛苦,她說自己很幸福!

TAG:何裕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