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古人竟然是這樣制玉的,大開眼界!

古人竟然是這樣制玉的,大開眼界!

中國制玉歷史源遠流長,古代玉工的世代傳承讓制玉工藝不斷發展完善,工藝流程也日趨複雜,至清代晚期,已經形成一套完成的玉器製作工藝流程。

故宮博物院收藏的《玉作圖說》是迄今為止記錄古代制玉過程最為詳盡真實的畫冊,成書於光緒十七年(1891年),由清代李澄淵所作,通過這本畫冊,我們可以對古代制玉工藝有一定的認知與了解。

《玉作圖說》共繪有12幅圖,每幅圖分為上下兩部分,上部分描繪製玉的工藝,下半部分說明此工藝需要的材料和器具,圖文並茂,生動寫實。

古法制玉

搗沙:玉石是非常堅韌的物質,尋常器具難以將其鐫刻,所以需選用黑沙、紅沙、黃沙等石沙配合器具使用。將石沙用杵臼搗碎,再以篩子過篩。

研漿:過篩後留下顆粒極細的石沙浸水,去除泥漿備用。

(此圖與搗沙圖合繪)

開玉:玉石原料表面覆有石皮,開玉就是去除表面的石皮。開玉時上掛一隻裝有黑石沙和水的茶壺,壺底有洞,混有黑石沙的水滴到玉璞上,再以鋼絲條鋸來回摩擦切割,才能去除石皮。

扎碢(「碢」古同 「砣」,碾輪石):用鋒利的圓形鋼盤配合堅硬的浸水紅沙將玉料切割成塊狀或條狀。

沖碢:用四五分或二三分厚的鋼圈製成的沖碢配合浸水紅沙,將塊狀或條狀玉料的稜角磨平,使玉器大致成形。

磨碢:用二三分厚的鋼盤將玉器表面磨細,顯出溫潤柔和的光澤。

掏堂:製作有空堂的玉器時,先以鋼捲筒旋進玉器中央,使玉器中央出現一根圓柱,稱為「玉梃」。再將玉梃取出,掏空玉器的內部。

上花:用邊緣鋒利似刀的小圓鋼盤在玉器表面打磨出花紋。

打鑽:製作有鏤空花紋的玉器時,先用金剛鑽打透小眼,再用彎弓鋸配合細石沙來迴旋轉,把玉鑽出圓洞。

透花:打鑽後再用彎弓的鋼絲弦穿過玉片上的小孔,配合浸水細石沙按著畫好的花樣切割。

打眼:製作鼻煙壺、扳指等小玉器時,來回拉「綳弓」帶動「鐵盅」(即一長竿下端鑲嵌有金鋼鑽)旋轉,利用金鋼鑽將玉器打孔。

木碢:大件玉器用木碢配合浸水黃沙或各色砂漿,將玉器表面磨光亮。小件玉器用干葫蘆片作的小碢磨光。

皮碢:用牛皮製成的皮碢給玉器做最後的拋光上亮,使玉器呈現光亮溫潤的效果。

上面13道工序是由一代代匠人在數千年的制玉曆程中總結經驗而成,是玉器匠人勞動智慧的結晶。而現代玉器的加工主要分為選料、設計、琢磨、拋光4個階段。

現代制玉

選料:選出合理的玉石原料,以玉石的顏色、質地、光澤、硬度、透明度、塊度、形狀來決定玉器的造型,力求優材優用。

設計:根據玉料本身的特點設計,將玉料本身的特點和造型藝術結合,施以最合適的工藝,將玉料最美的部分展現出來。

琢玉:即對玉料的琢和磨,琢就是利用鍘鉈、鏨鉈等,利用摽、摳、劃手法將多餘的部分切除。磨就是利用沖鉈和磨鉈等,以沖和軋的手法將多餘的部分磨掉。在基本造型完成後,利用勾、撤、掖、頂撞等工藝清晰細部。勾即勾線,撤是順著勾線去除小余料,頂撞就是平整地紋。此外,還利用疊挖、翻卷等工藝製作飄逸的花瓣、衣邊。

拋光:共有四道工序,先用拋光工具去除玉器表面的糙面,將表面磨細;後用拋光粉磨亮;再用溶液清洗玉器表面污垢;最後是過油、上蠟,增加玉器的亮度和光澤度。

由古至今,制玉領域最顯著的變化是在制玉工具上有了革新與改進,制玉工藝也愈加成熟完善。

玉麒說

一件玉器的製作,從選料到最後完成裝匣,凝結著玉雕匠人大量的心血,稍有不慎即可能前功盡棄。所以一件精品玉器,除了其本身玉料的珍貴性以外,好的製作工藝更是佔了其價值的重要部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幸運寶石 的精彩文章:

生肖狗有貴人相助!
這組和田青花玉作品,拍價7360萬!

TAG:幸運寶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