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運勢 > 方身文老師:《道德經》智慧,忍辱不辯,寡言不爭!

方身文老師:《道德經》智慧,忍辱不辯,寡言不爭!

1

以前結識過一些能言善辯、巧舌利嘴的人,當時曾認為那是他們的一種才能,並沒有認真考慮過善辯與善惡的關係問題。

後來又結識了一些忍辱不辯、寡言不爭的修鍊人,就感覺到了他們的精神境界差異很大。

直到有一天,看到了老子在《道德經》中的最後收筆之言:「聖人之道,為而不爭」,頓時感到恍然大悟。是啊,巧言令色其實並不是真正的才能,忍辱不辯才是人生修養的最高境界。

「善者不辯,辯者不善」一語出自於《道德經·第八十一章》,原文是「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意思是說:誠實的話不一定動聽,動聽的話不一定誠實。世間的好人不會花言巧語,能言善辯的人不一定是好人。聰明的人不一定博學,見多識廣的人不一定真正聰明。人生的修行重在於行,而不在於辯。

2

真理沒有必要每天去爭辯。一天到晚爭論不休,也未必就能辯論出來真理。一切真理與正道,只有真正用心去實修,才能真正領悟。

孔子在《論語·里仁》中說:「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在《論語·學而》中又說:「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由此看來,在人生中應該少說多做,這一點孔子與老子的主張是完全一致的。

因此,不管是人生的修行還是一般的社會活動,做任何事情都應該腳踏實地,不能只說動聽漂亮的話而沒有實際行動。

3

細思之,善良而有能力的人不需要去與別人辯論什麼,不會只用言論去證明自己是正確,即使面對誹謗或人身攻擊,他也能用行動來證明自己的無辜和清白。

忍辱不辯的人往往都是在埋頭做事,他必定有一顆與世無爭的心。與此相反,那些天天與別人辯論的人並不是真正有能力的人,儘管他們在與別人辯論時處處表現自己的能力,然而真正善良的人不需要用花言巧語去贏得別人讚許,空談而沒有實際行動的行為將一事無成。

修口德就要先遠離高談闊論,不對他人評頭論足;真誠待人,與人為善,遇到磨難時忍辱不辯,才是正人君子之所為。

方身文老師,男,1969年生於"盛產堪輿家之鄉(清翰林院士李維楨注)"一一江西省德興市萬村鄉沙畈村,大專文化。(德興市自五代至清末及民國盛產的地理堪輿名師國師有一一吳克誠/吳法旺/吳景鸞/方牛南/張紫瓊/傅伯通/鄒仲容/傅博文/趙紫緣/吳折/傅地/董德彰/郎慶和/徐善繼/徐善述/萬萬山/方余希聖等)。方老師系嫡傳祖傳民間執業實戰風水地理師。繼曾祖父方余希聖(又名彰仙)為清末、民國及建國初期皖贛閩浙四省風水食客,得當地楊瘳仙嫡傳,尤其深得本邑董公(德彰半仙)嫡傳,又及吳氏傅氏嫡傳,故當地民間稱繼曾祖方余希聖為"彰仙"(意思可與楊瘳吳董公齊名)。同時又為"梨頭術絕學"傳承人。方身文老師自幼研習繼曾祖風水地理遺書、遺具,並於乙亥年冬月及後時日無數次得曾祖託夢真傳楊瘳董仙地理風水,遍習家傳楊瘳董公傳承書藉,至為珍寶。後又廣踏先祖師楊瘳仙及曾祖足跡,西進成都,北上開封、瀋陽,東赴杭州,南下南京、福州,又徒足遍及瘳金精(前瘳樂平)、吳景鸞、董德彰、賴布衣等20餘位風水國師當年久居活動之地一一德興、鷹潭、貴溪、弋陽、鉛山、上饒、樂平、婺源、黃山、景德鎮探尋祖師楊瘳仙名穴,並訪交當地民師,紮根民間實戰與研究一體,以實戰立身,並綜合總結形、理、法、課於一體,精通楊瘳仙及董公風水,擅長呼形喝象改運轉運風水秘術。並潛心傳承攻研獨門梨頭術絕學,並在實戰中創新,廣泛結緣福主,運用風水技術於當代新形勢下實戰,並取得重大突破性"應驗迴響"。

方身文老師的人生願景是: 一生研易,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路上不停息,為實現"中國夢"而奮鬥,為構建和詣社會而貢獻力量。歡迎社會各界人士結緣助緣,助力人生夢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緯4522 的精彩文章:

王曉峰老師:宇宙魔方,河圖洛書,無字天書的真實秘密在此!
楊公風水勞炳輝老師:手機號碼尾數為這三個,好運連連富貴有緣!

TAG:北緯45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