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當車內攝像頭成為「標配」,我們的隱私怎麼辦?

當車內攝像頭成為「標配」,我們的隱私怎麼辦?

對於隱私而言,給用戶自主選擇權只是解決方案的其中一部分,怎樣讓車企正確使用數據、加強對於數據隱私安全的保障,也是解決方案的關鍵所在。

在特斯拉 Model 3 剛上市的時候,有一個小細節經常被忽略,但發現的人都會很迷惑。

在後視鏡的上方,特斯拉安裝了一枚面向車內的攝像頭,位置之隱蔽很難讓人輕易發現,因此引來很多人的猜測,比如愛好陰謀論的人就會說這是馬斯克監控司機的設備。為此特斯拉官方回應確認了攝像頭的存在,但表示這枚攝像頭目前還不可用,更多詳細信息也沒有透露。

特斯拉 Model 3 的車內攝像頭 | Electrek

直到現在,我們終於知道這枚攝像頭的真正用途。

根據 Electrek 報道,特斯拉在最近申請的一項專利中表示,他們將計劃用駕駛室內的攝像頭來提升駕駛員的個性化體驗。

實際上,在很多車內交互新功能中,許多都與車內攝像頭息息相關。駕駛員疲勞監測、身份認證識別等等都是被人們熟知的新應用。不過,另一些人卻對這項功能頗具微詞,稱它是破壞隱私的最後一道防線。所以在車內安裝攝像頭,到底是不是一個好的決定?

特斯拉的「特立獨行」

在特斯拉這項專利被曝光之前,外界對於 Model 3 車內攝像頭的猜測大多關於駕駛員監測系統(Driver Monitor System,簡稱 DMS)。原因也很簡單,目前大多數「智能汽車」,包括我們常說的「新造車勢力」,幾乎全部在車內安裝了車內攝像頭,並且基於面向司機的攝像頭延伸出了不少應用。

其中最常見的應用就是 DMS,威馬 EX5、小鵬 G3、凱迪拉克 CT6 等車型都應用了該系統,用於監測駕駛員疲勞情況。根據小鵬汽車最近更新的 Xmart OS 1.5 版本顯示,通過車內攝像頭實時檢測駕駛員在行車過程中的疲勞行為特徵(打呵欠、長時間閉眼等),在發生疲勞行為時及時做出預警。

沃爾沃則在 2019 年初宣布將使用安裝在車內的攝像頭監控駕駛員的行為,在駕駛員看上去分心或酒駕時進行系統干預。沃爾沃方面表示,車內攝像頭將監控眼球運動,如果駕駛員注意力在其他地方,比如看了一段時間手機、未能將手放在方向盤上,沃爾沃會通過救援中心的代表致電警告;對於不看道路、甚至閉著眼睛的司機,必要時汽車將自動減速或停止。

沃爾沃車內攝像頭 | 網路

顯然,這些車企並不包括特斯拉。以特斯拉 CEO 伊隆·馬斯克的敏銳度,如果車內攝像頭要搭載 DMS 系統的話,不會耽擱兩年之久。

事實上,馬斯克曾旗幟鮮明地 diss 過駕駛員監測系統。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曾在 2016 年 6 月第一起特斯拉致命車禍發生時建議公司,應找出監測方向盤以外的方法來監控駕駛員的狀態,但馬斯克不予理會。

「眼球追蹤的提議之所以不被採用,並不是因為成本,而是因為這種做法『無效』,」馬斯克在推特上說到。「特斯拉是目前最安全的汽車,比普通汽車安全了 4 倍之多。」如今特斯拉展示的專利也證明,其車內攝像頭承載著比 DMS 更大的構思。

據悉,特斯拉這項名為「基於乘客身體部位空間位置的個性化系統」(Personaliz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Vehicle based on Spatial Locations of Occupants』 Body Portions)的專利是這樣描述的:

「該個性化系統包括車內的圖像捕獲裝置。該裝置經過設置增加了對車輛乘客的整體舒適性和娛樂體驗。無論是在駕駛前還是在駕駛過程中,個性化系統提供先進、智能和自動的實時或近實時車內系統個性化,以增強一致的車內舒適性和娛樂體驗。」

特斯拉個性化系統專利截圖 | Electrek

專利提到,個性化系統能夠根據一名或多名車內乘員的相關位置和捕獲的圖像,估計各種身體部位的各種高度,根據用戶預先設定的偏好,確定不同高度、不同身體部位和不同車載系統之間的聯繫。該新方法除了能夠計算車內人數之外,還能夠實現其他功能。

簡單概括,特斯拉希望把攝像頭當做乘客識別記憶,這樣每一次有人進入車輛內都不需要手動調整座椅、後視鏡等。

如果在私人車輛內,座椅記憶功能只需要進行自定義即可,為什麼還需要攝像頭來判定?

顯然,馬斯克的構思內不僅限於私人車輛,面向的是 Robotaxi 等自動駕駛車隊,打造一整套的個性化系統。從以車為核心轉變到以人為核心,能讓人上任意一輛車後,汽車都能感知你的行為偏好以及駕駛習慣。

特斯拉個性化系統專利截圖 | Electrek

總的來說,DMS 與特斯拉的個性化系統都是由車內攝像頭結合了人臉識別技術帶來的強大功能。但人們會對這顆一直監控著車內情況的攝像頭買賬嗎?仍有不少人質疑車內攝像頭,其中最擔心的問題莫過於隱私。

隱私是最大障礙?

因為會存儲並分析生物特徵數據,車內的攝像頭也引發了人們對於隱私的思考。

「你不關心隱私,不代表別人不關心,這個功能是不合理的。」一位網友在論壇里評價車內攝像頭如此說到。

對於這類反對的聲音,車企給出的回復是:給用戶自主選擇的權利。

「在進行技術開發的時候,我們要考慮的是和整個完整場景的融合,如果有用戶擔心所謂的隱私泄露,直接關閉就可以了,甚至是不激活。」斑馬網路 CEO 郝飛告訴極客公園(ID:geekpark)。在斑馬最近展示的新技術里,包括了通過車內攝像頭識別駕駛員姿態、表情等信息功能。

最近上市的奇瑞星途車型當中,奇瑞與小度車載 OS 合作安裝了一顆面向司機的攝像頭,可以用於人臉識別、刷臉支付等等。奇瑞的工作人員同樣向極客公園(ID:geekpark)表示,如果不需要的話,可隨時將攝像頭關閉。

星途車內攝像頭在司機的右上方 | 星途官網

寶馬汽車公司無人駕駛資深專家德里克·維塞爾曼 (Dirk Wisselmann) 曾表示,車企明白駕駛員監測技術會引發隱私問題,因此寶馬不會存儲駕駛員監控的信息。

有趣的是,特斯拉之前還提出過一個想法:給攝像頭加一個滑蓋,就像筆記本電腦上的攝像頭一樣,不需要的時候就把蓋子合上,但這個前瞻的想法最終並未在 Model 3 上實現。

但是,不開啟攝像並不是最終的解決方案。

就像手機出現前攝像頭、iPhone X 首次搭載了深度攝像頭可進行人臉識別一樣,既然用戶能夠接受手機的前攝像頭,那麼車內攝像頭是同樣的道理。需要讓用戶了解的一點是,這枚攝像頭在個性化體驗方面都能帶來很大的想像空間。

如果有人坐在後排,攝像頭會識別並自動調整通風口;有乘客損壞車輛時它拍攝的畫面將是有力的證據;開啟自動駕駛時如果有司機昏倒的情況存在,可以直接通知到醫院……更不用說在自動駕駛方向,車內攝像頭存在的意義實際上是加強安全保障。如果沒有攝像頭監控司機行為,主機廠們擔心司機會誤用或濫用輔助駕駛系統,甚至以後的全自動駕駛。

當自動駕駛來臨時,車內攝像頭可以起到更大的作用 | 視覺中國

為了提供更高級的服務,汽車上除了機器視覺之外還加入了語音等技術,形成多模態交互。「這些系統都會成為所有汽車的標準配置,」高通汽車產品管理副總裁 Nakul Duggal 表示。

多種多樣的用途能夠提升用戶體驗,這是大趨勢之一。「技術本身沒有可接受或不可接受,而是說能不能夠用更低的成本,達到更高的性能效果,甚至達到更好的使用體驗。」郝飛如此說到。

我們必須承認,為了迎接趨勢,需要放手一些東西,但並不意味著犧牲掉隱私。所以,對於隱私而言,給用戶自主選擇權只是解決方案的其中一部分,怎樣讓車企正確使用數據、加強對於數據隱私安全的保障,也是解決方案的關鍵所在。

責任編輯:王訓魁

汽車正在變成科技產品,我們希望在這裡解構每一個新湧現出的汽車功能。在這裡讓你看到每一個微小的體驗變化背後,在那些看似不可動搖的原則上,打破被局限價值定義的嘗試是如何發生的。我們不會界定正確與錯誤,在這裡,我們希望你獲得的不只是一個個功能,而是對汽車新體驗的更多思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極客公園 的精彩文章:

越聽越上癮,Spotify 是如何推薦新歌的?
降噪媲美頂級頭戴式耳機?索尼 WF-1000XM3 真無線耳機體驗

TAG:極客公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