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景泰:古城悠悠黃河石林氣象萬千 岩畫神秘景泰滾燈陣法多樣

景泰:古城悠悠黃河石林氣象萬千 岩畫神秘景泰滾燈陣法多樣

CCTV-10

2019.8.7 20:50 播出

《中國影像方誌》甘肅卷 景泰篇

景泰篇 預告片

據史料記載,索橋古渡始建於漢,是古絲綢之路北線的一個重要渡口。

索橋渡興盛的時候,這裡的居民達到300多戶,每天商旅不斷,舟來楫往,成了古絲綢之路上的一處盛景。

漢武帝打通河西走廊後,人們由此渡過黃河,向西經過的第一個縣,叫媼圍。

媼圍,是景泰的前身。

從漢到明的漫長歷史進程里,景泰地區一直見證著邊塞烽煙,是隴右雄鎮之一。清朝以後,這裡逐漸恢復平靜。

1933年,國民政府取「景象繁榮,國泰民安」之意,將這裡更名為景泰。

永泰古城:中國古代軍事要塞教科書式的典範

永泰古城建成於公元1608年,迄今已有400多年歷史,是中國西北地區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古城堡。

永泰寓意「永絕虜患,泰平安定」。

古時,這裡曾是中原王朝與西北游牧民族對峙的前線。

永泰古城堪稱中國古代軍事要塞教科書式的典範。

城牆由黃土夯築而成,牆高12米,城基厚6米,佔地面積21萬平方米。

古城當時能容納駐軍2000多人。城牆設炮台12座、瓮城4座,城下圍著護城河,城南北兩側修建了分別指向蘭州和長城方向的綿延數十里的烽火台。

這不僅是一座軍事之城,還是一座生活之城。完備的生活設施,讓它能夠經受外來入侵者長時間的圍攻。

2006年,永泰城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4年,當地政府組織相關部門利用夯築、土坯砌築以及牆頂排水等方法,對牆體進行了加固。

黃河石林 氣象萬千

在成龍主演的電影《神話》里,有一片看起來非常壯觀的山地背景,讓很多人印象深刻。

這些畫面取景於景泰,而這片山地的歸屬正是黃河石林。

影片中成龍廝殺的那條峽谷,叫飲馬溝,全長5千米,是近距離感受黃河石林萬千氣象的最佳地段。

黃河石林的峰柱形態各異,有的如同西天取經的師徒四人,有的像屈原問天,有的又彷彿是千帆競發,十步一景,栩栩如生。

2000年,景泰縣沿著懸崖絕壁開闢了一條直達山下龍灣村的柏油馬路,全長2.3千米,垂直落差約150米,因為要轉22次彎,被當地人形象地稱作「22道彎」。

2004年,黃河石林被評定為國家級地質公園。

2018年盛夏,首屆「黃河石林·謠途」民謠音樂節在這裡唱響。這是黃河石林與當代年輕人的一次互動。

神秘岩畫:古代人類的生活印記

2006年,景泰縣寺灘鄉白茨水村的牧民們在山上放羊時,于山崖邊一塊巨大而平整的石頭上,發現了一些奇怪的圖案。

至2019年3月,景泰縣先後已在8個地方發現了這種神秘畫作。

學術上把這些塗刻在岩石上的畫作統稱為「岩畫」。

岩畫是一種古老的石刻藝術,其圖案多為古代人類用石器在岩壁上刻磨下的生產生活場景,堪稱人類最早的「文獻」。

紅水鎮的姜窩子溝是目前景泰地區已發現的岩畫分布面積最大的一處。錯落的岩石上,隨處可見若隱若現的圖案。

景泰滾燈陣法多樣

景泰滾燈被稱為「從古老長城上走下來的舞蹈」。

據史料記載,上沙窩村的滾燈最早來源於附近駐守長城的明朝軍隊。

為了在各烽火台間傳遞軍情,他們白天使用狼煙,晚上使用燈火。後來,訊號燈流傳到民間,逐漸演變成了今天的滾燈舞蹈。

一支傳統景泰滾燈隊伍,由24盞燈組成,前方2人為頭燈,其餘22人緊隨其後,隊伍以鼓點節奏前行。

表演節奏一般由慢至快,由簡至繁,由於隊伍很長,使得前後隊員的步伐快慢有很大不同,有前面「寸寸步」後面「狗攆兔」之說。

景泰滾燈由多種陣法構成。

其中「探門陣」又稱「四門探」,意為清踏四方、壓住陣腳。

然後是「四門兜底陣」,亦稱「龍門陣」,以表現出強大的戰鬥力。

接著是「一字長蛇陣」,彩燈滾動如一條五彩斑斕的長龍,搖頭擺尾,盤旋往複。

「迷魂陣」俗稱「蒜辮子」,穿插往返,迷惑引誘敵人。

最後是「二龍戲珠陣」,也叫「蛇抱蛋」,即像蛇一樣一圈一圈螺旋前進,越抱越緊,集中兵力圍殲敵人。

2017年10月,景泰滾燈入選第四批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世代生息在黃河岸邊的景泰人,見證了這片土地的風雲變幻、物轉星移,並參與締造了它當下的繁華。

「景象繁榮,國泰民安。」這是他們對未來的期盼。

用影像記錄當下,以地方表達中國

昨天的變遷,今天的影像,明天的歷史

中國影像方誌

《景泰篇》

播出時間:8月7日 20:50

監製 / 閆東 主編 / 劉銘 黃麗君

編輯 / 張蘭 胡悅 李牧宸(實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央視科教 的精彩文章:

伴你高飛
平江:汨羅江畔詩篇激揚九龍飛舞 紅色故土革命精神代代相傳

TAG:央視科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