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為何作寶方鼎被鏽蝕,而應公方鼎卻完好,因古人有神秘「黑科技」

為何作寶方鼎被鏽蝕,而應公方鼎卻完好,因古人有神秘「黑科技」

讀者們都有過參觀博物館的經歷,但不知您有沒有這樣一種疑惑,有些青銅器明明是同一時期的,但有的光彩依舊,有的卻已經鏽蝕得面目全非,這究竟是為什麼呢?如果您也想知道答案,那就讓小編來揭秘吧: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在揭秘之前,小編先給您說個地方,即北京故宮裡的東宮殿,現在是故宮博物院青銅器文物修復中心,也是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的實景地。如果您看過《我在故宮修文物》,應該知道青銅器的修復,是一項極具挑戰和困難的工作,畢竟它們都是3000多年前古人的作品,想要修復不光要有耐心,更要有高深的技術才成。

在東宮殿中,曾有兩件反差巨大的青銅鼎擺在那裡,一件叫做作寶方鼎,一件叫做應公方鼎。文物專家經過研究,根據鼎上銘文和製造工藝,確定這兩件青銅鼎都是西周時期的。但讓專家們感到費解的是,它們看起來卻截然不同。

先看作寶方鼎,它整體生滿了綠銹和銅斑,甚至有些地方都已經腐蝕得透光了,因此在它身上也看不出任何精緻的地方,也許它在當時是精美的,但經過3000多年的掩埋,早已沒了昔日的光鮮。再看應公方鼎,它不僅保存完好,而且表面鮮有銹跡,讓人看到之後會感覺到驚艷。

一直以來,文物專家們都十分不解,它們為何會出現如此大的反差呢?而且類似的現象,在其他的青銅器上也時有出現。專家們為了破解謎團,便對其進行了一番深入的研究。

專家們通過現代科技的鑒定,發現應公方鼎的表面有一層神秘之物,經過光譜儀的分析,讓人想不到的是,它竟是現代十分常見的東西——蠟,而且經過千年的保存和滲透,蠟已經在青銅器表面,形成了一層嚴密的保護膜。如此一來,專家們恍然大悟,蠟燭是一件很普通的東西,也沒有多少科技含量,但它卻有一個最大的特性就是不溶於水。因此古人便將液體蠟塗在青銅器上,以起到防水和隔絕空氣的作用,同時專家們還在古代文獻中,找到了這一工藝的名稱,即燙蠟。

根據文獻資料記載,當時西周人的燙蠟工藝,並非使用的是純蠟,而是混入了牛油的液體蠟。

燙蠟的工藝是這樣的:首先西周人利用模範,製造出相應的青銅器,然後等青銅器成型之後,趁著還有餘溫,便將混合好的油蠟均勻地塗抹在青銅器上,從里往外,從上到下,不遺漏任何一個地方。因為一旦有地方漏塗了,空氣中的水分子就會滲透進去,從而對青銅造成一定的腐蝕和傷害。

在塗抹完頭道油蠟之後,匠人們就會將青銅器放在陰涼通風處晾乾,然在對錶面進行一定的打磨加工,使其變得更為光亮。第一遍打磨完成之後,再進行第二次塗抹油蠟,並重複第一次的流程,直到塗抹3-5次後為止。

專家們為了驗證燙蠟法的效果,他們便做起了一次很有意義的對照試驗。專家們首先選取了2塊青銅板,一塊沒有經過任何處理,一塊則經過燙蠟處理,然後將2塊銅板置於相同濕度和溫度的環境下,最後通過每天的觀察和記錄,結果3個月之後發現,沒有經過處理的銅板已經開始生鏽,而經過燙蠟處理的銅板則依然光亮如初。因此,這次試驗足以說明,燙蠟工藝能對青銅器起到非常好的保護作用。

專家們破解了燙蠟的工藝,不僅將其應用到青銅器修復上,而且在其他領域中,燙蠟工藝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比如修復和仿製古代的傢具,比如古代蠟箋紙的修復和仿製等等。不得不說,古人的智慧真是無窮的,小小蠟燭都能玩出這麼多花樣,他們的鑽研精神,著實讓人佩服。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劉立江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大解密 的精彩文章:

這位「神」皇帝曾經幹了一件事,最後奠定幾百年三省六部制的格局
太篷山有座「楊氏之墓」,墓中埋藏著一件寶貝,可以解開千古謎團

TAG:歷史大解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