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戈爾巴喬夫為何輕易背棄信仰?從其童年、大學生活能找到痕迹

戈爾巴喬夫為何輕易背棄信仰?從其童年、大學生活能找到痕迹

蘇聯解體已經28年了,很多人在總結蘇聯解體原因時,找了一大堆原因,但戈爾巴喬夫卻永遠迴避不了。蘇聯解體後,戈爾巴喬夫試圖為自己解釋,但越解釋越能看出戈爾巴喬夫內心。很多人不明白,作為蘇聯體制下培養出來幹部,而且戈爾巴喬夫的成長進步,以及他家人幸福都得益蘇聯體制,為何他如此痛恨蘇聯體制,對蘇聯充滿如此大的仇恨呢?

戈爾巴喬夫為何輕易背棄信仰?從其童年、大學生活能找到痕迹


童年影響

中國有句俗話「三歲看小,七歲看老」,一個人的童年生活影響著其成人後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即使中間有所改變,改變也不大。那麼戈爾巴喬夫是什麼樣的童年呢?

1931年3月2日,戈爾巴喬夫出生於北高加索斯塔夫羅波爾邊疆區的一個農民家庭。作為一個農民兒子,戈爾巴喬夫最後能成長為蘇聯最高領導人,他也是蘇聯制度的既得利益者,但蘇聯制度卻沒有給戈爾巴喬夫留下好的印象,在戈爾巴喬夫記憶里,蘇聯有成堆的問題,在他看來只能摧毀這個制度,才能實現心中的政治理想。這個想法由來已久,貫穿於戈爾喬夫整個歷程。但很多人不明白,戈爾巴喬夫作為蘇聯時期的優秀幹部,他那時就想摧毀蘇聯?

戈爾巴喬夫為何輕易背棄信仰?從其童年、大學生活能找到痕迹

戈爾巴喬夫的童年正好趕上蘇聯大變革時期,據戈爾巴喬夫自己說,上世紀30年代那場運動,波及了他的家庭成員。一位是他的祖父安德烈·莫伊謝耶維奇·戈爾巴喬夫,曾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戰爭結束後回家務農。但在農莊中,戈爾巴喬夫的祖父拒絕蘇聯政策,因此一直是個體農民。

1934年,戈爾巴喬夫的祖父因為沒有完成播種計劃而被捕,後來被流放到伊爾庫茨克州伐木,由於在勞改營里表現不錯,1935年提前釋放。

戈爾巴喬夫的外公叫潘捷列伊·葉菲莫維奇·戈普卡洛,他是蘇共一員,上世紀三十年代擔任農莊的主席,但在運動中受到迫害並被逮捕,理由是「托派反革命」領導人,但後來證據不足獲釋。但戈爾巴喬夫的外公能夠正確看待這個問題,釋放後仍然努力工作,1939年,重新當了農莊主席,直到1953年去世。

戈爾巴喬夫為何輕易背棄信仰?從其童年、大學生活能找到痕迹

對於祖父和外祖父的遭遇,戈爾巴喬夫從小就印象深刻,並給他留下陰影。他曾在回憶錄中寫道:「外公被捕後,鄰居及鄰居小夥伴像敵人一樣看著我及我的家庭……,這一切讓我震驚,而且終生難忘。」戈爾巴喬夫自己說童年對他的影響。其實這個影響很大,伴隨著戈爾巴喬夫的成長。

戈爾巴喬夫在大學入D時需要解釋這些歷史問題,他回憶:「入D前我面臨一個問題:履歷表中關於爺爺與外公的事如何寫?外公雖然未受到審判,卻蹲了14年大牢,爺爺也沒受到審判,卻被流放以西伯利亞。」後來戈爾巴喬夫在蘇共會議上,也長篇大論對祖父和外祖父的事進行解釋,但提到最多是外祖父,因為外祖父至少是官員,並沒有任何問題。

戈爾巴喬夫家庭成員的歷史問題,一直影響著戈爾巴喬夫一生,因此他對斯氏的政策有看法,曾對斯氏產生過怨恨。

戈爾巴喬夫為何輕易背棄信仰?從其童年、大學生活能找到痕迹


大學轉變

1950年,戈爾巴喬夫中學畢業後,由於各項成績優秀,他被保送到莫斯科大學攻讀法律專業。也正是在大學期間,戈爾巴喬夫經歷了斯氏逝世前的蘇聯社會變動。而此時西方也已經對蘇聯進行了「和平演變」,通過大眾媒體開始宣揚西方的自由民主和價值觀念。由於蘇聯此時長期積累的矛盾太多,因此一些人對蘇聯現行的體製表示不滿,有些人甚至想改變現狀,接受西方的思想與觀念。

戈爾巴喬夫為何輕易背棄信仰?從其童年、大學生活能找到痕迹

在大學期間,戈爾巴喬夫也讀了很多看不到的禁書,也逐漸接受了西方的理念。他參加一些大學集會,在會上戈爾巴喬夫甚至敢於說出一些自由民主的觀點,甚至對時局進行抨擊。他評價當時蘇聯大學體制:「當時的氣氛是極度意識形態化,和全國各地一樣,斯的《聯共(布)史簡明教程》奉為公式大行其道,被當成科學思想的準備。看來教學過程的目的就是從入學之初將年輕人的思想束縛起來,向他們硬性灌輸一整套顛撲不破的真理,使之受獨立思考、分析、對比的誘惑。思想的上禁錮在某種程度上表現在講課、課堂討論和學生晚會的辯論之中」。這席話是戈爾巴喬夫在後來他的《回憶錄》中所說。

戈爾巴喬夫為何輕易背棄信仰?從其童年、大學生活能找到痕迹

戈爾巴喬夫不僅接受西方的思想,而且開始懷疑蘇聯理論的科學性,他說:「最先使我對我們傳授的『終極真理』之顛撲不破產生懷疑的作者,竟然是馬恩列,但確實如此。」戈爾巴喬夫認為,「我愈是仔細閱讀『經典作家』的作品,就愈加深入地思考他們關於社會觀念與我國現實生活之間是否有一致性。」「活生生的現實深地植入我的學習生涯中,連那些書籍所宣揚的社會觀在這樣現實面前顯得蒼白無力,一觸即潰。」「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對各種各樣的歷史的橫斷面也了解得愈來愈清楚,因而,我的疑問也隨之漸漸擴大。」他後來直接說道:「期待和發起改革運動,也是出於『想把現實與理想變得一致』修正『蘇聯體制變形』,這是在學生時代就在我們這一代所產生的一種憧憬與祈願!」大學裡心理變化,戈爾巴喬夫在回憶錄中全部說出來了。

戈爾巴喬夫為何輕易背棄信仰?從其童年、大學生活能找到痕迹


崇尚赫氏

蘇聯歷史上有名的會議當屬蘇共二十大,此次會議就是赫魯曉夫否定前任,拋出「秘密報告」的一次會議。蘇共二十大時,戈爾巴喬夫才25歲,剛大學畢業沒多久,但正處於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赫魯曉夫提出的各種錯誤理論,給正在思想形成過程中的戈爾巴喬夫又留下深刻的烙印,更加動搖了他的理想和信念。

戈爾巴喬夫為何輕易背棄信仰?從其童年、大學生活能找到痕迹

因為戈爾巴喬夫本來就有獨特的家史,他對赫魯曉夫全面否定斯氏,否定蘇共歷史的秘密報告領會更深,思想轉變也更快,戈爾巴喬夫曾說:「我和其他許多人一樣,贊成二十大後我國社會中喚起的期望,認為這是我自己、我的同齡人新的重要機會。」「對於歷史和大政治來說,赫魯曉夫的政治行動的實際後果卻具有重大的意義……這一批判極權主義在道義上聲譽掃地,引發了對體制進行改革的希望,對政治經濟領域和精神生活領域的新的過程發起了推動作用。」

戈爾巴喬夫還認為「無論赫魯曉夫人的主觀意願如何,就其意義而言,這是對極權主義體制的第一次衝擊,這是使我國朝民主化邁進的第一次嘗試。」可以看出戈爾巴喬夫對赫魯曉夫有多崇拜。

當然戈爾巴喬夫對赫魯曉夫也有不滿的地方,他認為赫魯曉夫否定的還不徹底,沒有從制度根源上批判斯氏。


露出真面

勃列日涅夫時期,戈爾巴喬夫更加對蘇聯體制失去了信心,但他並沒有表露出來。他還要靠自己的假象去贏得領導人認可。勃列日涅夫是幫助戈爾巴喬夫進入克里姆林宮的重要人物,但他與戈爾巴喬夫地位懸殊很大,因此戈爾巴喬夫對勃列日涅夫印象並不好。但誰也想不到推翻蘇聯制度的決心已經在戈爾巴喬夫心中形成。

契爾年科去世後,蘇聯全會要進行選舉的前一天夜裡,這個時間是1985年3月10日,戈爾巴喬夫從克里姆林宮回到家裡,他對妻賴莎說了一段話,據賴莎回憶,當時戈爾巴喬夫告訴她:「明天召開會議,可能提出讓我當最高領導的問題」。戈爾巴喬夫說完後陷入沉思,隨即自語道:「在斯塔夫羅波爾工作多年,到莫斯科工作七年,任何宏偉重大的成熟的問題都解決不了。彷彿有一堵牆。生活早就提出了要求。」最後戈爾巴夫說:「不!再也不能這樣生活了!」

戈爾巴喬夫為何輕易背棄信仰?從其童年、大學生活能找到痕迹

戈爾巴喬夫與妻子的對話,在他的回憶錄中也提到過。通過戈爾巴喬夫這番內心獨白,我們可以看到一個蘇聯內部破壞分子誕生了,他享受了蘇聯體制帶來的利益,卻又無比憎恨蘇聯制度。但戈爾巴喬夫認為改變這個制度機會來了,這就是他當選後開始的「改革」。

戈爾巴喬夫為何輕易背棄信仰?從其童年、大學生活能找到痕迹


結語:

通過戈爾巴喬夫童年、大學經歷來看,戈爾巴喬夫作為蘇聯解體的關鍵人物,其思想變化早就形成了,只是沒有給他生存的土壤,但戈爾巴喬夫只要掌權,蘇聯解體是不可避免的。由此可見蘇聯在勃列日涅夫時的幹部工作就出現了重大問題,並沒有真正考察出戈爾巴喬夫真實面目。也可以看戈爾巴喬夫受家庭影響,讓他從小就有反蘇聯的心理,但為了生存了,他把真實心理埋藏太深,也使他享受了體制內帶來地位與榮耀,但最終還是要瓦解這個有恩於他的體制。不得不說這是蘇聯的悲哀。

歡迎各位看官批評指正,圖片來源網路,版權歸原作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泥腿看客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隋朝像秦朝一樣短命?並非隋煬帝無能,3個因素無法改變
蘇聯解體後15個獨立國家都曾經歷鎮痛,為何萬里之外小國最難受?

TAG:泥腿看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