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負心多是讀書人?看看譚嗣同的婚姻就知道讀書人有多麼好
近年來,民國風大熱,民國文人的婚戀故事十分受關注,很多文人都是外遇、離婚、再婚,負了同甘共苦的結髮妻,這讓某些讀者產生這樣的看法:「負心多是讀書人」。
這個看法是不對的,其實負心的人哪個行業都有,而讀書人是最少的,讀書人都是熟讀四書五經,以中國傳統文化為行動依據,大多數人還是守道德的,負心人只是極少數。有對比才能見真理,不如對比一下譚嗣同的婚姻和梅蘭芳的婚姻。
譚嗣同和妻子李閏是包辦婚姻,可是婚後夫妻感情極好,不但恩恩愛愛,而且志同道合,夫唱婦隨,李閏給譚嗣同生了一個兒子,取名傳鐸,乳名蘭生。譚嗣同和妻子李閏都很喜歡兒子,可是禍不單行,蘭生不到一歲就病故了,而李閏再無生育。
封建社會的人很注重傳宗接代,有兒子的人還廣納姬妾,理由是多生幾個兒子。可是譚嗣同在妻子喪子又不育的情況下,堅決不納妾,因為他怕妻子傷心。而譚嗣同非常尊重婦女,一夫一妻,男女平權,還曾著書反對納妾。
為了讓妻子寬心,譚嗣同讓妻子撫養侄兒,還誇妻子賢惠,照顧老人,撫養侄兒,家裡全靠妻子,他還為妻子賦詩「十五年來同學道,養親撫侄賴君賢」 !
其實譚家人丁稀薄,譚嗣同的父親是清廷二品大員,曾任湖廣總督,自然廣納姬妾,可是譚繼洵只有四個兒子,三個嫡出,一個庶出。譚嗣同是嫡出老三。
雖然譚家兒子不少,但是孫子輩就不行了,譚嗣同的大哥少年病故,自然無子。譚嗣同的二哥活到三十歲出頭就病故了,留下一個兒子。而譚嗣同的四弟是庶出,後來譚嗣同遇難後,他父親把他二哥的兒子過繼給他,算是兼祧,兄弟兩人用一個兒子來繼承香火。為什麼不過繼四弟的孩子?可能四弟也沒有孩子吧。
在妻子喪子後不育的情況下,譚嗣同沒有納妾,哪怕自家人丁單薄,最後讓兄弟的兒子兼祧,兩家共同有一個兒子,他還為了妻子寬心,大力讚揚妻子撫養侄子的賢惠。這樣的讀書人是負心人嗎?
而民國時的名伶梅蘭芳在結髮妻王明華喪子又重病的情況下,另娶美貌新歡福芝芳生兒育女,而美貌新歡福芝芳還不當妾,要和結髮妻王明華平起平坐當正妻,後來王明華拖著病體遠走天津,沒過多長時間就病故了。
相比之下,是讀書人譚嗣同負心,可是名伶梅蘭芳負心?當然前些年還出現富翁給生兒子的年輕二奶用葬禮的方式扶正,氣的髮妻出家為尼的事,而髮妻卻是陪他從窮到富艱苦奮鬥的女人。這就是「我愛你的時候你一貧如洗寒窗苦讀,我離開你時,你功成名就洞房花燭」。這些人能和文人譚嗣同相比嗎?
讀書人遠比其它行業的人好,所以「負心多是讀書人」這句話絕對是錯的。讀書人一般都比其它行業的人更講道理,無論是在愛情婚姻上,還是在其它方面上。


※因為一句話和繼母賭氣,她暴雨天出行,結果發生了悲劇
※他能管百萬雄兵,卻管不了自己的小妾,只能感嘆:內人難馴
TAG:夢裡蓬山路談文論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