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佛教英語培訓班在珠海普陀寺開班
2019年8月6日上午,由中國佛教協會主辦,廣東省佛教協會協辦,廣州光孝寺、珠海普陀寺承辦的「2019佛教英語培訓班」在普陀寺三學堂舉行開班儀式。來自全國佛教界的80餘名代表們,將在珠海普陀寺完成為期一周的佛教英語培訓。
(現場視頻,如有廣告為騰訊自動插播,敬請諒解!)
廣東省委統戰部柯維良副巡視員,廣東省民族宗教委曾曉暉副主任,中央統戰部有關部門負責同志,珠海市委統戰部副部長、市民族宗教事務局陳坦局長,廣東省委統戰部盧晴副調研員,廣東省民族宗教委副處長張薇、科長李廣生,珠海市香洲區民族宗教事務局卓國章局長,珠海市民族宗教事務局黃毓飛科長,珠海市香洲區民族宗教事務局陳澤華主任以及中央統戰部有關部門負責同志等領導蒞臨開班儀式,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研究員夏德美參加了開班儀式。
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廣東省佛教協會會長、珠海普陀寺方丈明生大和尚,中國佛教協會駐會副會長宗性大和尚,中國佛教協會副秘書長宏度法師,中國佛教協會教育培訓部主任園慈法師、中國佛教協會教育培訓部逄歡,廣東省佛教協會副秘書長、珠海普陀寺首座果慧法師,珠海普陀寺首座代監院悟和法師、悟倫法師、妙一法師等出席了開班儀式。開班儀式由妙一法師主持。
上午8時30分許,「2019佛教英語培訓班」開班儀式在莊嚴的國歌聲中拉開序幕。
明生大和尚代表廣東省佛教協會、珠海市佛教協會、珠海普陀寺對參加開班儀式的各位領導嘉賓以及學員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他表示,佛教文化是全人類共同的瑰寶,語言既是文化的載體,又是人類交流的工具,佛教的傳播離不開語言,而培訓翻譯人才更是弘法的關鍵。
當前,在各級黨委和政府的支持下,中國佛教界正積極探索外語僧才培養的新模式,以多種方式培養具有較高外語水平的僧才。對此,明生大和尚提出三點建議:第一、深刻認識佛典翻譯的任務。把系統完整地翻譯漢語系佛教經典作為當前佛典翻譯的任務。第二、總結梳理佛典翻譯的理論,認真研究中國譯經家總結出的翻譯理論,對其進行仔細梳理和弘揚。第三、逐步建立翻譯人才的梯隊,搭建佛教碩博法師平台,遴選高水平翻譯人才和弘法人才,通過多種途徑助推漢傳大藏經的國際傳播,展示好中國佛教形象。
明生大和尚特彆強調,佛教中國化的重要體現是中國佛教世界化,而雙語人才的培養,則是世界化的核心保障。中國佛教的世界化,是廣大佛子當下不可推卸的歷史責任和崇高使命。每一位佛子不僅擔負著向世界傳播弘揚佛教文化的責任,也應該為服務「一帶一路」文化交流,為服務粵港澳大灣區的文明建設,為服務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力量。
來自中國佛學院普陀山學院的學員代表慈園法師在發言中表示,作為一名佛子,應該以歷代譯經家們為榜樣,學習高僧大德們為法忘軀的精神,樹立崇高目標,在佛教全球化趨勢中,自覺擔當起新時代賦予的責任和使命,把握時光,以此次「2019佛教英語培訓班」為契機,激發潛力,強化責任,精進修學,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推動佛教文化的國際交流發揮積極的作用,為佛教事業奉獻青春與力量。
宗性法師在致辭中充分認可了佛教英語交流基地設置的功能與意義,並分享了他對佛教如何在全球化的時代能夠有所作為的相關建議。宗性法師表示,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高素質人才,是更好地應對和融入全球化時代潮流的基礎之一。舉辦佛教英語培訓班,對於發現和培養專業人才、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佛教文化發展交流具有積極影響。中華文明是多元一體構成的格局,中國佛教應該承擔起文明交流互鑒的歷史使命,做促進民心相通的「文化使者」,佛子們更要深入了解世界不同文明的特點與異同,從而組合各種文明的優點,引領未來人類文明的發展方向。
中央統戰部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在致辭中對佛教英語交流基地舉辦的佛教英語培訓班給予了高度認可,強調了英語交流基地在對外交流、文明互鑒、文化自信方面的積極意義,並對中國佛教走出去、辦好佛教英語交流基地、對外講好中國故事,助力於「一帶一路」建設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出三點希望:第一、提高認識,明確角色定位;第二、珍惜機會,做到學有所成;第三、勤於實踐,做到學以致用。
上午9時40分許,廣東省民族宗教委曾曉暉副主任宣布「2019佛教英語培訓班」正式開班。隨後,在莊嚴的《三寶歌》聲中,開班儀式圓滿。
接下來的七天,學員們將跟隨來自北京大學、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廣東外語外貿大學、中國佛學院等院校的高校學者及高僧大德學習相關課程,掌握英語翻譯技巧、理解其他文化內涵、提升對話交流能力、豐富個人知識結構,為今後的弘法事業打下堅實的基礎,為促進佛教文化國際交流互鑒發揮積極作用,更好地向世界弘揚中國佛教文化。
合影


TAG:珠海普陀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