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季女孩,三個月來反覆燒到40度,居然與吃了這種葯有關
前一段時間,一名14歲的花季女孩,因為連續三個月反覆發燒高達40度,被送進了河南省人民醫院住院。在此之前,這名女孩的父母已經到處求醫很久了,可沒有一家醫院能夠查出女孩反覆發高熱的原因,女孩和父母都快絕望了。女孩這次發熱的起因,只是一次普通的感冒,體溫曾經燒到38.7℃,除此之外比較明顯的癥狀就是頭痛。當時的醫生給了孩子一些口服的感冒藥,女孩的體溫也就逐漸恢復正常了。
可此後每隔2星期,女孩就會發熱1次,有時體溫會高達40℃。醫生一般都認為這是感冒引起的細菌繼發感染造成,於是就給女孩用上了抗生素,可是女孩的發燒卻是越治越嚴重,反反覆復拖延了將近3個月,她的父母這才帶她到省人民醫院救助。經過人民醫院的專家會診,結合一系列的檢查結果,終於找到了女孩發熱的原因——那就是與她吃的葯有關;女孩的發熱是一種特殊的類型——藥物熱。
藥物熱,顧名思義就是因為吃藥引起的發熱癥狀,我們可以理解為一種藥物過敏反應的表現,是常見藥物副作用的一種,往往會在首次服藥後1-2周內發生。藥物熱大都是持續性的高熱,通常會高達39-40℃,服用一般的退燒藥效果都不會太好。給藥物熱患者退燒,最好的辦法就是停止服用可疑的藥物,患者體溫就會逐步恢復正常。不同藥物作用於不同人身上,表現出來的副反應是不同的,能造成一個人高熱的藥物,不一定就會造成另一個人的高熱。
除了人體對藥物的特異反應(如過敏反應、免疫缺陷等)之外,引起藥物熱的原因還有:
1、藥物製造工藝不過關,或者受到了污染,混入了某些熱原性物質,這種情況在輸液中最常見;
2、藥物的使用過程不規範,引起患者體內產生炎症,從而引發了發熱;
3、某些藥物的作用機制特殊,在治療疾病的同時刺激了機體的體溫調節中樞、引起高熱等。
只有最後一種情況,才與藥物本身的作用有關,是非人為因素造成的。最常見的可能產生藥物熱的藥物有:
1、抗生素類,如磺胺類、青黴素類、兩性黴素B、博來黴素、更生黴素等;
2、抗過敏葯,如抗組織胺類藥物;
3、激素類藥物,如甲狀腺素、腎上腺素等;
4、一部分抗腫瘤化療藥物等。
發燒是人體對抗感染和炎症的一種生理反應,有利於疾病的痊癒。但如果高熱長期不退(體溫超過38.5℃),對患者身體的消耗和傷害也是很大的。如果我們服用某種藥物7-10天以後,身體突然又開始發熱,服用退燒藥的效果也不好,就要高度懷疑是否由藥物熱引起的了。處理藥物熱的辦法,就是停止一切藥物24-48小時,體溫自然就會恢復正常。如果有了一次教訓,下次就不要再服用同種藥物了。


※不用少吃東西也能減肥,只要「過午不食」就可以了,你能接受嗎?
※一顆腎結石,價值3000萬?夏季腎結石高發,怎樣有效預防?
TAG:葯療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