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明日立秋,三伏未盡,又遇立秋

明日立秋,三伏未盡,又遇立秋

明日,立秋!

立秋

七月節

二十四節氣的第十三個節氣

秋天的第一個節氣

孟秋的開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秋,揪也,物於此而揪秋也

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即將來

草木開始結果孕子,收穫的季節就要到了

此時,暑去涼來,萬物澄清

立秋節氣一般在8月7-9日之間。今年立秋交接時刻為8月8日。

立秋簡歷

中 文 名:立秋

外 文 名:Beginning of Autumn

代表寓意:秋季開始,暑去涼來

氣候特點:天氣逐漸涼爽,秋老虎

風俗活動:曬秋節、秋忙會、貼秋膘

風俗食物:西瓜、四季豆、辣椒

三 候:涼風至;白露生;寒蟬鳴

養 生:以養收為原則

立秋三候

一候涼風至。西方凄清之風曰涼風,溫變而涼氣始肅也。

二候白露降。大雨之後,清涼風來,而天氣下降茫茫而白者,尚未凝珠,故曰白露降,示秋金之白色也。

三候寒蟬鳴。秋天感陰而鳴的寒蟬也開始鳴叫。

立秋後,身體由夏季的開放出汗排毒狀態向收斂陽氣儲存能量轉變。這個階段要注意:

1、早睡早起養肝護肺;

2、晚上9點以後不要劇烈運動出汗過多;

3、水果以當季為好,如葡萄、秋梨等。

順應天時,保養好身體,冬季才能避免預防疾病的產生。

立秋之飲食、習俗

秋社、咬秋、貼秋膘五花八門 各地立秋習俗大比拼,作為夏天最重要的節氣,「立秋貼秋膘」可是老習俗了。

1、啃秋

江蘇各地都有立秋日吃西瓜的習俗,稱為啃秋。而立秋這天,也往往是這一年最後一次吃西瓜——人們覺得立秋後,早晚天氣變涼,吃涼的東西會對腸胃產生影響,因此立秋後就不再吃西瓜。

2、食秋桃

立秋時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每人一個,吃完把核留起來。等到除夕這天,把桃核丟進火爐中燒成灰燼,人們認為這樣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3、吃清涼糕

在金華市民的心裡,立秋吃西瓜、吃清涼糕是必不可少的傳統習俗。何為清涼糕?就是用番薯澱粉熬成羹狀,倒在碗里。待第二天早上,結成一整塊。遠看似一塊圓潤剔透的白玉,然後切成小塊,撒上白糖、醋、薄荷,清涼爽口、酸甜開胃。

4、吃「福圓」

立秋節氣是台灣龍眼的盛產期。人們相信吃了龍眼肉,子孫會做大官,而且龍眼又稱為「福圓」,所以有俗諺:食福圓生子生孫中狀元。

5、食小赤豆

從唐宋時起,還有在立秋,必須用井水服食小赤豆的風俗。取七粒至十四粒小赤豆,以井水吞服,服時要面朝西,這樣據說可以一秋不犯痢疾。

6、吃「渣」

山東萊西地區流行立秋吃「渣」,一種用豆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並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嘔也不拉」的俗語。秋天是胃腸道疾病的高發期,很多地區的民俗帶有治病和祈求一年健康的寓意。四川、山東是這一類民俗的典型代表。

7、懸秤稱人

清朝時,那時嘉興的民間流行在這天以懸秤稱小孩的體重,再將體重與立夏時的對比來檢驗肥瘦,體重減輕叫叫「苦夏」。那時的人們認為,既然瘦了就需要「補」,也就是立秋時俗稱的「貼秋膘」。

8、貼秋膘

民間有句俗語:立秋到,貼秋膘,冬去春來身體好。說的是天涼以後,人們應該多吃些肉食,補充一下因伏天食慾差、加上流汗而帶來的虧虛,提高免疫力。不過,許多網友表示,現在的生活不比從前,平日里已經吃得很好、夏天也注意保養,因此不需要在立秋那天特別食補。

9、吃餃子

東北地區立秋當然要「搶秋膘」包餃子(吃黃瓜會越來越瘦,吃茄子會越來越胖)。在東北有句俗語:坐子不如躺著,好吃不如餃子。立秋一般是吃餃子或者包子,習慣叫「搶秋膘」。我搶你碗里的一個餃子,秋天就能體格健壯,補上夏天流掉的油水。

10、稱水

以前,宿遷老百姓要在立秋前後用容器裝滿水,容器的大小要一樣,然後稱重。如果裝的立秋前的水重,就表明伏水重,那麼秋天雨水就少。如果立秋後的水重,那麼秋天雨水就多,有可能形成秋澇。在淮安,湖上漁民也有立秋稱水之習,根據水質輕重,推測秋水漲落,水重則是不祥之兆,舊有秋水漲,賣漁網之說。

11、吃雞蛋

此外,立秋這天,在我國其他地區還有吃雞蛋、桃子等習俗。

雞蛋,性平,補氣虛,有安神養心的功能。雞蛋不傷脾胃,嬰幼兒、孕婦、產婦、病人等都適合,但不宜多吃,每天1~2個比較合適。

12、曬秋

曬秋是一種典型的農俗現象,具有極強的地域特色。

在湖南、江西、安徽等生活在山區的村民,由於地勢複雜,村莊平地極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後及自家窗檯、屋頂架曬或掛曬農作物。這種特殊的生活方式和場景,逐步成了畫家、攝影家追逐創造的素材,並塑造出詩意般的「曬秋」稱呼。

13、祈福

在常州的武進地區,立秋會舉辦秋會紀念猛將菩薩,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另外,由於古時候,常州經常發生蝗蟲災害,在立秋當天農民也會往稻田裡插上三角旗,驅趕蝗蟲。在鹽城的民間也流傳著「爭秋奪福」的說法,這至少有兩三千年的歷史。

立秋養生

立秋既是萬物成熟收穫的季節,也是人體陽消陰長的過渡時期,因此秋季養生,凡精神情志、飲食起居、運動鍛煉、皆以養收為原則。

立秋之後,暑去涼來,但炎夏酷熱仍未消,天氣逐漸轉向乾熱,早晚涼爽,白天悶熱。此時,人易倦怠、乏力,清熱消暑要繼續,但相對炎夏要有變化。

立秋之後,要注意情緒調適,做到內心寧靜、心情舒暢,遇到傷感之事應主動排解。起居方面最好做到早睡早起,待天氣更涼爽後建議加強體育鍛煉,有助於氣血運行、疏導肺氣。

立秋後,在飲食上應以養陰清熱、潤燥止渴、清新安神的食品為主,要盡量少吃蔥、姜等辛味之品,適當「增酸」,蘋果、葡萄等酸味水果要多吃,以增加肝臟的功能,抵禦過盛肺氣之侵入。

潤肺柔肝

肺與秋季相應,而秋季乾燥,氣燥傷肺,肺氣虛則機體對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產生疾病。因此,需要潤燥、養陰、潤肺。可適當食用如芝麻、蜂蜜、百合、杏仁、乳品等柔潤食品,益胃生津,有益健康。另外,肺盛之時易影響肝,而肝主情志,疏泄氣血,人們容易出現情緒低落等表現,可通過養陰、柔肝、疏解等方法調理。

養陰清燥

秋燥症主要靠預防,首先宜多喝水、粥、豆漿,多吃些蘿蔔、蓮藕、荸薺、梨等潤肺生津、養陰清燥的食物,少食或不食辣椒、蔥、姜、蒜、胡椒等燥熱之品,少吃油炸、肥膩食物,以防加重秋燥癥狀。

防治感冒

立秋後,白天炙熱的氣溫到了晚上,就開始變得清涼起來,因此,早晚溫差過大容易引起頻繁感冒。專家提醒,在衣著和居家休息方面,應更注意防止夜間著涼,盡量少用空調。可趁早晚清涼時分勤開窗戶通風,流通空氣,保持室內空氣新鮮。

調養起居

立秋之季已是天高氣爽之時,應開始「早卧早起,與雞具興」。早卧以順應陽氣之收斂,早起為使肺氣得以舒展,且防收斂太過。

適量運動

立秋後,濕熱仍沒有完全消退,在這個時節進行健身鍛煉應該避免運動量過大、活動過於劇烈。最好選擇一早、一晚進行鍛煉;太陽照射下不宜運動過久,以防體力消耗過大,暴晒灼傷皮膚;在高溫濕熱中不宜運動過於劇烈。

版權聲明:本文選自網路,公益分享,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虛心的含象堂 的精彩文章:

女遊客接連在華山遇害,網友都在關注華山撈屍隊真相
止汗偏方,老幼咸宜,拿走不謝!

TAG:虛心的含象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