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古人如何過七夕?

古人如何過七夕?

農曆七月七日是中國傳統歲時行事中的重要節日。

如今人們視之為情人節,但在中國傳統中,七夕有更為豐富的內涵。

南朝吳均《齊諧記》中記:

掛陽成武丁有仙道,常在人間,忽謂其弟曰:「七月七日織女渡河,諸仙悉還宮,吾向已被召,不得暫停,與爾別矣,後三千年當復還。」弟問曰:「織女何事渡河,兄何當歸。」答曰:「織女暫誼牽牛,一去後三千年當還。」這是「七夕」最早的記錄。

宋代薛映《戊申年七夕五絕》中講:

天媛貪忙為靈匹,幾時留巧與人間」。大意是:織女始終在為自己的牛郎相會之事忙得焦頭爛額,哪裡有空去關民間的事情。明李昌祺《剪燈余話》中講:「世謂今宵天孫賜巧,小女輩未能免俗,謾設瓜果之筵。」七夕那天,織女會向民間恩賜,傳授「巧」(紡織技巧),民間女子當然要向織女索取,乞求「巧」,所以七夕的主要活動就是「乞巧」,七夕也被講作「巧日」、「巧夕」,宋人劉克莊《即事》詩:「粵人重巧夕,燈火到天明。」

添加小編,有驚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樂活中國 的精彩文章:

書法,靜下心來生活
這才是玩書法的人最高級的炫富!

TAG:樂活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