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提升網路綜合治理能力

提升網路綜合治理能力

7月2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九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加快建立網路綜合治理體系的意見》。會議指出,要堅持系統性謀劃、綜合性治理、體系化推進,逐步建立起涵蓋領導管理、正能量傳播、內容管控、社會協同、網路法治、技術治網等各方面的網路綜合治理體系,全方位提升網路綜合治理能力

探索綜合治理模式

加強互聯網內容建設,建立網路綜合治理體系,營造清朗的網路空間,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戰略部署。在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熊光清看來,網路綜合治理關係到社會穩定與國家安全,已經成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內容。黨的十九大以來,網路治理體制機制建設、主流媒體的網路平台建設、網路宣傳隊伍建設、網路輿論環境建設和網路政治生態建設均取得顯著進展,初步構建起了比較完善的網路綜合治理體系,網路綜合治理能力顯著提高。

西安交通大學新聞與新媒體學院教授吳鋒認為,首先,黨的十九大以來,網路信息安全工作的政治地位不斷提升,新一輪黨政機構改革使網路安全和輿情監管工作的重要價值得到進一步彰顯。其次,跨部門重大事項和重大項目會商、網上重大輿情和網路安全風險通報、網上網下協同處置等機制不斷健全,網路治理機制趨於完善。再次,網信部門密集出台部門規章和規範性文件,依法治網的規則和規範體系初步建立。最後,網路綜合治理體系建設試點工作加快推進,各地各單位結合實際打造了一系列管網治網工作品牌,探索出行之有效、各具特色的互聯網治理模式。

加強多維治理

熊光清認為,網路技術正在不斷解構原有社會結構和社會秩序,而我國社會轉型加速推進,網民規模龐大,現實社會中的問題必然映射到網路社會之中。這使得網路社會中存在著許多亟待解決的系統性和全局性問題,需要動員多方力量,採取多種手段,才有可能解決好,網路綜合治理體系建設就顯得尤為重要。

熊光清建議,一方面,應發揮不同治理主體的優勢。黨和政府應發揮好政策引領作用,市場主體尤其是網路運營商應積極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社會組織應發揮好溝通協調作用,網民應持續加強自律。要推動多元治理主體共同參與,形成協同效應。另一方面,要綜合運用多種手段,明確網路治理領域、內容和許可權,通過適當的法律手段、行政手段、技術手段和社會手段加強網路綜合治理,提升治理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吳鋒表示,要加強互聯網的多維治理。加強信息基礎設施網路安全防護,加強網路安全信息統籌機制、手段、平台建設,加強網路安全事件應急指揮能力建設,積極發展網路安全產業。此外,也應充分發揮網民積極性,形成「全民參與、全民治理」新格局,讓違法違規行為無所遁形。

建立多維度保障體系

未來網路綜合治理體系建設要綜合考量多方面新變化。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教授陳先紅認為,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區塊鏈、5G移動通信等互聯網最新技術的發展與應用,帶來了新媒體時代輿論生態緊張化、輿論話語權擴張化、輿論主體去中心化、社群化和低齡化、輿論生成機制多元化、泛內容時代輿論產品泛娛樂化等諸多新問題。面對這些問題,亟須管理者轉化視角,改變思路,運用跨學科知識和互聯網思維,尋求綜合解決之道。

天津社會科學院輿情研究所研究員王來華認為,互聯網的新發展,既增強了網民意見交流的互動性,也增強了網民利用網路表達政治意願和關注具體社會問題的自主性。應不斷完善網路輿情表達機制,推動輿情工作與協商民主有機結合,實現對輿情表達的疏解。

吳鋒建議,未來要進一步完善網信部門執法人員的培訓、考試考核、持證上崗、資格管理等方面的制度,不斷提升執法水平。加強區縣層級網路治理,完善人才保障及輿情應對機制,健全網路綜合治理體系。

「在建立網路綜合治理體系的過程中,加強黨的領導和政府引領至關重要。」熊光清認為,未來,黨和政府要推進網路法律法規與制度建設,進一步完善網路立法,加強網路執法和促進網路守法,推動網路主流輿論話語建設,掌握網路意識形態的主導權,加強網路監管,營造風清氣正的網路生態環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新變局下能源、環境與經濟發展的機遇和挑戰」學術研討會召開
唐代書肆——文人詩書生活的倒影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