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地方合作視角下的中美關係

地方合作視角下的中美關係

中美兩國在地方層面的交流合作十分廣泛,為兩國人民帶來了切實益處。近日,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舉行「中美關係:城市和州視角」(US-China relations: The view from cities and states)研討會,與會政府官員和專家學者從地方合作的視角探討了中美關係的未來走向。

美國中西部農業生產者充滿憂慮

美國俄勒岡州州長凱特·布朗(Kate Brown)談到,外國投資對俄勒岡州的經濟增長十分重要,該州對對外貿易的依賴度較高,是美國對外貿易依賴度最高的10個州之一,也是將中國視為最大貿易夥伴的4個州之一。農業是俄勒岡州經濟增長的支柱,但受中美貿易摩擦影響,該州的農產品外銷受到衝擊。例如,由於出口審查期延長,某些較脆弱的農產品腐爛變質,給農戶和出口商造成嚴重損失;2018年俄勒岡州冷凍馬鈴薯產業因出口關稅上升損失了2000多萬美元。

美國前密蘇里州州長、美國韋伯斯特大學兼職教授羅伯特·L.霍爾頓(Robert L. Holden)表示,中美貿易摩擦嚴重打擊了密蘇里州等美國中西部地區的農業和製造業。中西部農業生產者十分擔憂,如果美國與中國及其他貿易夥伴關係破裂,他們會永久失去這些外國市場。關稅衝突對農業部門來說尤為致命,農民的生計與農產品的生產和銷售周期息息相關,如果錯過黃金時間,挽回損失的幾率非常小;如果連續損失,基本上就「永無翻身之日」了。

文化和教育往來促進友誼

布朗談到,除了經濟領域,期待能在政治、文化、教育領域與中國建立更密切的聯繫。例如,在俄勒岡州波特蘭市有一座中式公園——「蘭蘇園」(Lan Su Chinese Garden),它被譽為「中國境外最正宗的蘇州古典園林之一」。波特蘭與蘇州早在1988年就結為「姐妹城市」,因此「蘭蘇園」不僅是波特蘭與蘇州合作的成果,更是兩座城市友誼的象徵。此外,俄勒岡州在助力中美教育往來方面也很成功。俄勒岡州的許多學校都開設了中文課程,並接納了許多中國留學生。即使過去兩三年里美國收緊了簽證政策,俄勒岡州的學校錄取中國留學生的數量仍相對穩定。

霍爾頓也認為,文化和教育交流有力地促進了中美關係和兩國人民的友誼。作為將中國孔子學院引入美國高校的先鋒人物,霍爾頓對於近來美國關閉多所孔子學院感到遺憾。他在出任密蘇里州州長後不久也拜訪了一所中國學校,並感受到了中國師生的熱情和友好。他認為,在教育方面,中美兩國各有所長。他希望,中美兩國架起溝通橋樑,這樣兩國關係就容易朝健康方向發展。

中美友好符合雙方利益

霍爾頓談到,如今的美國人也不能完全理解美國與其他國家之間的關係為何出現了這麼多問題。自20世紀四五十年代起,美國的國際地位迅速上升,並結交了重要的安全和經濟盟友;而今,美國在全球的影響力下降,盟友關係出現不穩定跡象。這些均令美國人感到慌張。20世紀70年代以來,中美領導人為兩國關係的正常發展做出了巨大努力,而最近兩三年美國政府忽然轉變態度令很多人費解。事實上,變化不是一夜之間發生的,其本質是美國人對於工作和機遇流失(包括流失的可能性)並轉移到其他國家感到恐慌,這種情緒和輿論氛圍作用於政治並成為政策轉向的一個驅動因素。但是,恐懼不能解決問題,中美兩國應該加強溝通合作,尋找符合共同利益的解決方案。

美國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杜大偉(David Dollar)表示,從中國對美國投資和出口數據來看,當下中美經貿關係緊張未必會在短期內給美國宏觀經濟造成明顯損失,真正的風險是長期性的。儘管此刻美國經濟表現尚佳,但只有在一個開放的、競爭性的、充滿創新的外部環境下,美國才有可能恢復生產率增長。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貿易大國,預計在未來10多年裡將保持高速增長,這對美國而言是一個巨大的機遇,與中國「斷聯」將明顯拉低美國人的生活水平。中美幾乎必將成為接下來10—20年里全球創新能力最強的兩個經濟體,增加中美貿易和投資往來將給雙方都帶來巨大益處。這要求兩國以良性方式競爭,在國家安全問題與經濟問題之間合理「劃界」。相反,如果雙邊貿易和投資持續減少、兩國經濟「脫鉤」,中美兩國以及全球的繁榮穩定都會受損。

美國國務院全球政府間事務前特別代表瑞塔·喬·路易斯(Reta Jo Lewis)對本報記者表示,在當前的中美關係中,應格外警惕一切政治化的趨勢,不可否認兩國之間不乏意見分歧,但許多問題更適合在特定的、明確的框架下和範圍內加以思考、討論、處理,無論是關乎貿易、金融,還是技術、教育、科研。即使國家層面出現政策波動,中美雙方在地方層面的交流合作都應繼續下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關於公布浙江文化研究工程第四批立項課題的通知
德法共治提升網路經濟治理水平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