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肝硬化腹水,從這個角度辨治,效果也是極好的

肝硬化腹水,從這個角度辨治,效果也是極好的

悅讀中醫

每天

11:30

推送最新鮮的

中醫藥權威精品知識

喜歡,就為我標星

小 編 導 讀

肝硬化腹水是肝硬化最常見的併發症之一,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腹部膨隆、腹脹、輕微腹痛,並可出現呼吸困難、噁心、嘔吐、食欲不振等癥狀。治療時,辨證必不可少,我們首先想到的大多是八綱辨證,六經辨證可行嗎?經方名家徐書教授認為行,他從六經辨治肝硬化腹水的經驗都在這啦。

肝硬化腹水,余之經驗,其病機為正虛是病之本,腹水是病之標。肝失疏泄,脾土不能制水,腎失開闔,三焦決瀆無權,水液內聚成鼓,肝、脾、腎三臟俱病。余從經方入手,從太少兩感、厥陰虛寒、太陰少陰合病三方面來辨治,取效甚捷。

《金匱要略》云:「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肝病,則脾首當其衝,脾為制水之臟,脾陽傷,不能為胃行其津液,致使痰飲結聚,飲食精華無從上歸於肺,下輸膀胱,濁氣在下則化而為濕,濕郁過久郁而化熱,濕熱相搏而致腹脹,況且大腹為三陰之地,脾不傳輸,水濕必瀰漫於腹,而成腹水。《金匱要略》又云:「脾能傷腎,腎氣微弱,則水不行;水不行,則心火氣盛,則傷肺。」脾病則腎病,水濕下滲,則傷腎,腎失開闔,三焦決瀆無權。所以腹水的形成往往是脾腎同病,嚴重者心肺受累,誘發心衰、肝衰、腎衰。

從臨床癥狀來看,本病以腹脹為主要表現,多伴有納差、乏力、腰酸、怕冷、水腫等癥狀。對於腹水的治療,病位在肝、肝脾、脾腎,辨證主要從太少兩感、厥陰虛寒、太陰少陰合病三方面來辨治。

【辨證分型】

1.太少兩感

本型可表現為氣滯夾濕,以及濕阻熱郁,以氣滯為多見,癥狀特點為腹脅脹滿疼痛,食後腹脹更甚,噯氣不舒,伴血瘀證者可見面色黝黑,頭頸部可見蜘蛛痣,舌質紫暗。傳統中醫從肝論治,以逍遙散為主方。此時的治療非常關鍵,如果能解決氣滯的問題,就可以防止脾傷與腹水的發生。余在臨床中體會,治療這一類病人,從氣滯入手,效果不佳,因其病機主要是水寒、木郁而致,故以麻黃附子細辛湯作為散寒解郁之方。適當加入香附、鬱金來解郁,當歸、白芍來和血。根據水濕的情況,可以合用當歸芍藥散。

2.厥陰虛寒

本型以肝陽虛衰,脾土大傷,運化失職,清濁相混,隧道壅塞為主要病機。以肝脾同治,治療以當歸四逆湯來溫陽化水,振奮脾陽,重用白朮100g以培土製水,適當加入半枝蓮、半邊蓮、水紅花子、陳葫蘆瓢,寒熱同調,可達到溫肝培土、制水之效。當患者出現外感癥狀的時候,余常用麻黃連翹赤小豆湯合防己黃芪湯加味,主要以宣肺、補脾、開塞為大法。

方葯:荊芥15g,麻黃6g,連翹24g,赤小豆40g,防風12g,桔梗10g,山豆根10g,甘草3g,薄荷8g,防己18g,生黃芪50g,莪術20g,紅花10g,茜草15g,柴胡10g,通草10g,炮姜6g,佩蘭10g,金錢草20g,茵陳20g,枳殼24g,制商陸9g,狼毒2g,升麻24g,蒼朮20g,白朮20g,大蒜250g。兩天服用1劑葯。

3.太陰少陰合病

太陰少陰合病表現為腹部脹大,面色?白,乏力倦怠,形寒肢冷,臍突,下肢水腫,舌苔白膩,脈細無力,方用真武湯合理中湯加味。若出現少陰腎精虧虛,虛陽上浮,則表現為腹部脹滿,口燥咽干,鼻衄齒衄,手足心熱,時有低熱,舌質紅,苔少,脈細數,這種類型的水腫最為難調。其根源在於腎精虧虛,虛火上沖,方用引火湯加味,以填精化氣法可奏捷效。

【驗案集粹】

高某,女,54歲。2013年5月19日初診。

現病史:患者有慢性肝炎20年,肝硬化6年,一直以西醫治療,療效差。近1年來,腹脹明顯,大便稀溏,乏力,腰酸,曾求治於其他中醫治療,療效不顯。面色黝黑,鞏膜無黃染,精神萎靡,手足逆冷,腹脹如鼓,下肢輕水腫,大便溏稀,口乾,食慾差,小便少,舌淡胖苔白,脈兩關弦細滑,沉取無力,兩尺弱。

辨證:厥陰虛寒。

治法:溫肝散寒,破陰利水。

方葯:當歸四逆湯加味。

當歸10g,桂枝10g,白芍10g,細辛3g,通草10g,三七10g,半枝蓮10g,半邊蓮20g,雞屎藤30g,制附子10g,白朮100g,紅參10g,五靈脂10g,甘草5g,鬱金40g,木香10g,砂仁10g,茯苓30g。同時加服螻蛄散。10劑。

二診:腹脹減輕,下肢水腫消失,小便增多,食慾佳。繼用上方治療,根據病情加入黃芪、大腹皮、澤蘭、三棱、莪術、車前子。至8月20日複查,腹水基本消失,以醋制膠囊鞏固治療。後追蹤觀察3年,無複發。

按:古有腫者多寒、脹者多熱之說。余臨床體會,肝硬化腹水中以局部的熱、全身的寒居多。這些患者面色晦暗,手足逆冷,故選用當歸四逆湯做底,根據患者局部熱的情況,重者可配黃芩、黃連,輕者以半枝蓮、半邊蓮。寒熱並用療效頗佳。

【臨證心得】

在治療中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雖然肝、脾、腎俱傷,但是以脾為中心,正如《內經》所云:足太陰虛則鼓脹。故在辨證的基礎上可重用參、術以制水。

2.關於攻逐水飲,只能用於早期實證,正氣尚可時可用。

3.對於中晚期腹水,在辨證的基礎上,余常加用驗方螻蛄散。

組成:肉桂5g,鹽水炒黃柏10g,知母10g,螻蛄20g。

製法:諸葯研成細末,每次1g,3小時服1次。也可諸葯加蔥7根、生薑少許、麝香1g,攤成餅,納臍中,6~8小時換1次。

4.在消腹水的處方中,余喜加用半枝蓮、半邊蓮及馬鞭草、水花子。半枝蓮抗病毒,常用量15~30g。半邊蓮利尿作用顯著而藥力持久,常用30~60g。馬鞭草活血,通經利水,常用量30~50g。水紅花子活血利水,主脅腹癥瘕積聚、水鼓,常用量15~30g。馬鞭草、水紅花子活血而不傷血,活血可以利水。四葯在辨證方中加用,療效優於五苓散。

徐書教授臨證三十餘年,擅長以六經辨證結合專病專葯治療各種疾病。

如果你對六經辨證感興趣,不妨從閱讀這本書開始。

《 徐書專病特效方 》

(點擊封面,立即購買好書)

徐書師承國醫大師朱良春教授、國家級名老李士懋教授、民間陳瑞山老中醫,在基層從醫近30年,長期從事中醫經典方劑治療疑難雜病的臨床研究。臨床上提出「以經方作為龍頭,經驗方、時方作為龍尾,專病專葯畫龍點睛」的觀點。治療很多疑難病療效頗佳。本書為徐書師承醫集。

隨時隨地無負擔閱讀

悅醫家移動書館是首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悅讀中醫 的精彩文章:

高血壓飲食寶典:請轉給你身邊需要的人
大暑養生的首選食物竟是它

TAG:悅讀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