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那些年,我們追過的文物紀錄片

那些年,我們追過的文物紀錄片

紀錄片是我們了解未知世界的一面窗口,也是我們在熟悉世界流連忘返的知識寶庫。

最近幾年,國內也湧現出越來越多關於文物的精品紀錄片,用各異的題材和形式,講述關於文物、關於歷史、關於文明的星火故事。

本周內容,我們搜羅並推薦多部刷屏級現象紀錄片給大家,來盤點一下「那些年,我們追過的文物紀錄片」。

就像文物,它的珍貴,既是因為物質上的時間久遠,更是由於負載的文化之延續和保存。所以,這些修復者們,他們一手觸摸草木金石,一手直抵宋元明清。——— 豆瓣網友shuiya

01

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

首播時間:2016年

導演:葉君 / 蕭寒

播出平台:中央電視台紀錄片頻道

豆瓣評分:9.4分

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是由葉君、蕭寒執導,中央電視台出品的一部三集文物修復類紀錄片,重點紀錄了故宮書畫、青銅器、宮廷鐘錶、木器、陶瓷、漆器、百寶鑲嵌、宮廷織綉等領域的稀世珍奇文物的修復過程和修復者的生活故事。

這是國內第一部引發全網熱捧和討論的現象級文物紀錄片,吸引到眾多年輕人的喜愛和熱議。紀錄片中的修復匠人,也被網友們譽為擁有「蜜汁魅力」的大國工匠。很多人看過這個紀錄片之後,甚至萌發了要去故宮打雜、掃地的想法。

這部紀錄片的火爆,吸引到更多年輕人對於故宮以及中國文物、國寶的關注。同一年,這部紀錄片的大電影版,正式通過全國院線上映,同樣取得了不俗的評價和票房。

故宮紫禁幾百年的風雨,如今就像一張未展開的藏寶圖。皇帝的寢宮——養心殿從文物撤陳到修復,殿外時代變遷,而殿內彷彿時光倒流!兩千餘件稀世文物,似乎蘊藏塵土中這座傳奇殿堂中的千言萬語。——— 豆瓣網友烏鴉火堂

02

紀錄片:故宮新事

首播時間:2017年

導演:張志成 / 宗雨萱

播出平台:騰訊視頻、愛奇藝等網路平台

豆瓣評分:8.9分

故宮博物院,一個「故」字,將紫禁城昔日的興衰離合封存在了歷史的另一端。但故宮之中仍有新事 ——— 啟動於 2016 的「養心殿研究性保護項目」,讓這座古老宮殿內凝滯了百年的時間再次流動了起來。紀錄片《故宮新事》正是記錄養心殿研究保護項目的專題紀錄片。

故宮養心殿的修復性研究啟動於 2016 年,次年《故宮新事》第一集播出,這部五集的紀錄片,伴隨養心殿的修復研究工作的推進,以每年一集的節奏播出,精雕細琢、誠信呈現。

再加上,養心殿是昔日紫禁城內八位大清皇帝先後居住的寢宮,很多人對它抱有強烈的好奇心,這部紀錄片一經推出便大受歡迎,在豆瓣收穫8.9的高分。

綜藝是它的外殼,可內里卻是嚴肅認真的文化。用真人演繹歷史故事的形式講述國寶「傳奇的前世今生」,不再是隔著玻璃通過文字。——— 豆瓣網友蹉跎

03

紀錄片:國家寶藏(1、2季)

首播時間:2017年

導演:於蕾

播出平台:中央電視台

豆瓣評分:9.0分(1);9.2分(2)

通過舞台劇和演員表演的形式,來講述國寶文物前世今生的故事,並加入國寶守護人這一儀式感十足的環節設定,讓 2017 年首播的《國家寶藏》一經推出,變迅速走紅,成為當年最火的文物類紀錄片和真人秀。

這部紀錄片同樣由故宮博物院和中央電視台牽頭製作,每一季還加入八大地方博物館共同打造,所選文物,每一件都是名副其實的國寶重器。

但是,《國家寶藏》最為成功和特別的一面還是,它將綜藝真人秀的形式引入到文物紀錄片之中,開創性的運用明星演繹和舞台劇的雙王炸,來介紹不為人知的文物故事。不僅讓虛無縹緲的文物舊事變得更加生動可感,也成功吸引到更多年輕人和學生群體的注意和喜愛。

這才是我們自己的節目,村落成了國,符號成了詩,呼喚成了歌,滄海桑田,恰如你容顏。——— 豆瓣網友滄海一小生

04

紀錄片:如果國寶會說話(1、2季)

首播時間:2018年

導演:徐歡等

播出平台:中央電視台

豆瓣評分:9.4分(1);9.5分(2)

這是一部還未正式播出,就已經憑藉創意、動人的海報和文案刷屏社交媒體的紀錄片,聯合製作單位則是我國文物界的神盾局 ——— 國家文物局。

這是一部著眼述說的文物記錄片:紀錄片沒有渲染獵奇和神秘的曲折表述,也避免了高冷的學術性敘事。每集5分鐘的時間裡,文物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與觀眾平等對話,「訴說」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傳奇。

為拍攝該紀錄片,攝製組足跡遍布全國各地,拍攝了近百家博物館和考古研究所,50 余處考古遺址。這部紀錄片共有 100 集,分為四季播出,目前已經播出兩季,在豆瓣分別收穫 9.4 和 9.5 的高分。

最近一段時間,小編的朋友圈,也被一個名為《我和文物的故事》的紀錄片刷屏了。這部紀錄片由鄭州市文物局和《大河報》聯合出品,並通過大河報客戶端和新媒體平台播出。

紀錄片每集一位主人公,並通過他們的視角,來講述他們和文物之間奇妙的緣分和故事,目前已經更新了四集,聚焦的人物包括動畫創作者、博物館講解員、古建攝影師、收藏家等。

歡迎個人轉發、擴散。公號轉載、商務合作請聯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化遺產 的精彩文章:

TAG:文化遺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