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劉備的死,對三國政治局面都造成了什麼影響

劉備的死,對三國政治局面都造成了什麼影響

都說諸葛亮是蜀漢最後一根頂樑柱,自他在五丈原死了以後,蜀漢便日薄西山,可若要說影響力,劉備的死才是最大,它的直接表現,便在於導致了當時蜀國部分地區的叛亂,多為少數民族地區,不過這毀滅性的打擊,並不全是劉備死後帶來,而是死亡前後這五年。首先是政治洗牌,劉備在世時,眾人尚還尊他為首,可在其死後,不滿的聲音卻多了起來,主因是太子阿斗無德無能,所以到了諸葛亮這裡,政治洗牌是必然的結果,在蜀漢的領導層里,身居要職的武將死傷無數,關羽在220年被殺,黃忠在同年去世,馬超死於222年,除了這些知名武將,蜀國南中地區官職最高長官鄧方,也在221年病逝,朝廷委任的鎮北將軍黃權投靠了魏國,東征將軍馮習被潘璋的部下所斬殺。

在文官方面,除了諸葛亮這個丞相,被譽為第二把手的司徒許晴,很遺憾在222年死亡,而第三把交椅的法正,死得比許晴還要早兩年,兩位國舅糜竺、糜芳,一個憂愁至死,另外一個直接成了叛徒跑去東吳,還有黃柱、賴恭等人也在那幾年相繼去世。整個蜀漢的領導層,均出現罕見的洗牌,再加上襄樊戰役與夷陵戰役的失敗,導致原本強悍的蜀漢一下子變成了小國,並且夾在兩個大國中間岌岌可危。可要是說這都是劉備死後造成的,那確實是言重,不過劉備之死確實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了蜀漢的政局,不過也帶來了一些好處,高層的洗牌給了蜀漢一個實行改革的機會,以至於後面諸葛亮徹底放開手去改革,充分發揮丞相的作用,將蜀漢的行政效率提升了好幾個層次,把魏、吳兩國都給比了下去。

其次,劉備的死對蜀漢造成毀滅性打擊,還有在政策上的改變,長期以來,劉備三兄弟對於東吳向來是以強硬的態度,但以諸葛亮為首的大部分文官們,更傾向於聯合東吳勢力,所以當劉備去世後,諸葛亮便開始修復與東吳的關係,但關鍵點在於,孫權的態度並不明朗。在現代人的認知中,兩個弱國聯合起來抗擊強國,那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在戰國時期便已經有了前車之鑒,可是孫權並不那麼認為。實際上諸葛亮走這一步,也是冒著極大的風險,假設那時的孫權無心聯盟,但諸葛亮又派了使者前去主動示好,而東吳的人可以從中判斷出,劉備的死造成蜀漢內部不穩,弱主即位壓不住國內一眾老臣,可以說完全是給了東吳乘虛而入的機會。

諸葛亮這一步是險棋,也是一種政治博弈,到了這裡我們就不得不說一下當時魏國的統治者曹丕,自打夷陵之戰後,僅僅過了一年的時間,曹丕便發動對荊州的戰爭,並且用的人還都是魏國十分強勁的武將。曹丕作為統治者還是十分合格的,他雖然想繼承父親的遺願統治天下,可又不能一口氣吃成一個胖子,所以強迫孫權將其子送入洛陽為質,對於孫權,曹丕選擇一邊打一邊談,既不撕破臉發動戰爭,也不坐下來好好談談。所以諸葛亮過來示好,本質上是逼孫權站隊,一旦答應蜀漢聯盟,那麼與魏國只能兵戎相見,此後再也沒有緩和的餘地。其實劉備剛戰敗的時候,孫權也曾向其表示過求和的想法,但本人來看的話,更像是在試探。

而劉備死後,局面與以前就不同了,這也是諸葛亮所面對的困局,與東吳修好已經成為必要的事情,在劉備死後,蜀漢就處於一個內憂外患的環境中,昔日伐吳的精銳部隊在夷陵死傷無數,同時領導人還是劉備,故而蜀漢的士氣難免會低迷動蕩,東吳在夷陵戰役中大獲全勝,並且藉助這股氣勢,抵擋魏國三路大軍來犯,並且還獲得了勝利,東吳在擊敗蜀漢後,就不斷挑撥蜀地的少數民族來反對劉漢朝廷,假如這是孫吳、曹魏聯合起來同時對蜀國用兵,這個由劉備創造起來的國家,恐怕也是難以招架,很大幾率會直接亡國,但好在曹丕選擇討伐東吳,才使得蜀國暫時喘息過來。不過話又說回來,劉備的死也不一定能讓孫權出兵,自古便有唇亡齒寒的道理,一旦與魏國聯合滅蜀國,那時孫吳也不一定能好到哪裡去,所以最好的決定就是弱弱聯合起來抗曹。

最後劉備死後,其所宣揚的正統地位也有一定的動搖,從歷史經驗來看,開國皇帝一般是武功為先,為子孫開創大面積的疆土,以至於不怎麼注重文治方面,故而到了二代皇帝,很可能就會接手一個爛攤子,人口缺少不說,土地、民生、管理都是一團亂,以往在高壓下的異心,也會在一代皇帝死後迸發出來,總的來說,劉備的死對蜀漢的影響是無比巨大,但這是每個國家在建立之後都會面臨的問題。當然了我們也不能把所有黑鍋全扣在劉備頭上,蜀國自己內部就有問題,同時存在好幾個派系,在劉備死後,蜀國的人才和軍隊也消耗的差不多了,諸葛亮接手的是一個爛攤子,加上他本人政治能力比較突出,其他能力跟不上,故而只能保住蜀國一時太平而已。

後期蜀國的衰敗,是源於一開始埋下的因果,諸葛亮雖然是個王佐之才,知人卻不擅長用人,更不會去培養人才,所以劉備一死,很多問題就暴露出來了,一是君臣不能齊心協力抵抗外敵,其二多年的北伐戰爭,造成人口銳減與經濟下降,其三本身國力就不如魏國,還膽大的去打消耗戰,其四內部不培養人才,導致高層人才逐漸死去,出現無人可用的局面,自此蜀國再也無法組織有效的進攻,諸葛亮這才想出一招以攻為守,保住蜀國短暫的和平,但要說統一天下的話,那的確是不可能的。以上我們說到了劉備死後對蜀國的影響,那就不得不聊到那場被稱為三大戰役的夷陵之戰,在這場大戰裡面,史書上雖記載蜀國損失了五萬人馬,但實際上遠不止這些人,根據不完全統治大概在十萬人左右,夷陵之戰的主因在於關羽失守荊州,荊州被孫權奪走之後,劉備間接又損失了四萬人馬,之後又在夷陵戰役中損失五萬人馬,這些人馬都是劉備安身立命的本錢,結果打了一場仗都給打沒了,正所謂槍杆子里出政權,手上沒兵馬就沒資格談爭奪天下。劉備損失那麼多人馬,造成的後果就是國內人心不穩,以劉備為首的中央權力衰落,內部的叛亂開始興起。

根據史書上所記載,夷陵戰役失敗後,漢嘉太守黃元生異心妄自獨立,朱褒、高定等人直接謀反,很多人認為,劉備死後留下了一個爛攤子給兒子與諸葛亮,才導致後面蜀國滅亡,本身諸葛亮為了平判就已經忙的焦頭爛額,好不容易把蜀國內部維持穩定,還要聚集國力組織北伐,在與司馬懿對峙時,司馬懿曾評價諸葛亮是逆天而行,這句話一點兒也不為過。在這件事中,最重要的一點是,四川這個地方本不是劉備所有,而是他用軍事威脅出來的,沒有經過長期經營,根基自然也不穩,再加上身邊有那麼多勢力,在生前還可以壓制一下,死後各個問題就暴露出來了。

參考資料

陳壽 《三國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心安歷史說 的精彩文章:

溥儀在被驅逐出北京故宮的時候,為何把田黃石三鏈章藏在棉衣里?
清宮廷飲食文化的發展過程,不斷融合和創新

TAG:心安歷史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