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心電圖,醫生說要預防腦梗,患者疑惑:心電圖能看出腦梗?
門診來了一位56歲女性患者,有高血壓,最近總是覺得心慌,王醫生問完情況,聽診後發現心律不齊,心音強弱不等,說:可能是房顫,需要去做一份心電圖看看。
做完心電圖,果然是房顫,告訴這位患者:您得了房顫,現在不能明確什麼時候發生的,建議您住院,綜合評估,正規治療,要不然會得腦梗。
這位女士很詫異,為啥做了一份心電圖就說會得腦梗呢?
王醫生解釋:首先我們看心電圖就像大家平時吃飯一樣平常,心電圖就能確診房顫,而這種心跳就會引起腦梗死。
房顫是除了早搏之外,最常見的心律失常,最簡單的房顫心電圖要點就是:沒有竇性P波,RR間期絕對不齊。用聽診器聽心臟的特點是心音強弱不等,心律絕對不齊。
其實像這麼專業的問題,根本沒有必要出現在科普中,但是收藏的人還不少,所以就這麼簡單給大家介紹一下,心電圖簡單說就是沒有竇性P波,RR間期絕對不等。
房顫簡單說就是心臟跳亂了,我們的心臟本身在健康的時候,應該是咚噠咚噠,這樣很有規律的跳動。這是一個正常心臟的跳動。
房顫這種心跳跳亂了,會引起患者心慌、心悸的感覺,當然隨著時間推移,很多朋友漸漸的就沒有不舒服的感覺。但房顫危害還是蠻大的,房顫最大的危害就是腦梗死。那有人問了,房顫不是心跳亂了嗎?怎麼跟腦梗死又連在一起?
那是因為房顫這種心律失常發生後,心臟不能把心臟內部的血液完全輸送到全身,會有一部分血流停留在心臟,血液一旦停留,就會形成血栓。心臟內形成血栓後,這些血栓有可能脫落,隨著血管可能流到腦血管,血管到達腦血管後就會引起腦血管堵死,就會發生腦梗死。
房顫是怎麼發生的?大部分心臟病都可能會引起房顫,比如說風心病、冠心病、肺心病、高血壓性心臟病、瓣膜病、心肌病都會造成房顫。還有一種房顫是特發性,就是沒有任何心臟病,就是單純的房顫。隨著年齡的增加房顫發生率會升高,60歲以上房顫1%,70歲以上發生10%。
房顫的患者腦梗死發生率增加5倍,心衰風險增加3倍,死亡風險增加2倍,在所有腦梗死中,房顫引起的腦梗死佔到20%。
所以,當發生不明原因心慌的時候,一定要去做個心電圖,看看是不是房顫。房顫的心電圖怎麼看,這種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醫生就行,我們無需了解,但我們要知道,房顫必須正規控制,否則會發生腦梗死。
發現房顫怎麼辦?
房顫發生後儘可能使用藥物或其他方法,把房顫轉復成正常竇性心律,但沒有特效藥,藥物只能維持一段時間,還可能再次發生房顫。當然目前也有微創手術方法來治療房顫,比如射頻消融手術,但相對成功率低,而且費用高;還有左心耳封堵術,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血栓,但開展的醫院較少,且費用也較高。對於大部分房顫,最廣泛的方法就是抗凝,啥意思呢?
因為房顫是因為形成血栓引起腦梗死,那麼我們就預防血栓就行,目前針對房顫預防血栓的常見藥物包括華法林、利伐沙班、達比加群等等,需要根據個人情況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總之,房顫的心電圖相對比較簡單,很容查看,但發現房顫要引起我們的重視,不能認為沒有不舒服就沒有危害。
為什麼建議這位患者住院?
因為沒有辦法確定這位患者房顫什麼時間發生的,不同時間發生的房顫,治療原則不同;比如超過48小時的房顫,我們就不能隨便去馬上轉復成正常心律,因為超過48小時有血栓風險;血栓一旦脫落就會發生腦梗死。超過48小時的房顫,我們需要足夠的抗凝治療,才能轉復。所以有很多不確定因素,故建議患者先住院治療,制定具體詳細的方案。
最終,這位女士同意住院,結果到住院部做了一份心電圖,心跳恢復正常了;於是王醫生說那就暫時別住院了,回家觀察,定期複查心電圖,有機會做一個動態心電圖看看有沒有很多早搏,但一旦心慌必須複查,並定期複查。
其實少數陣發房顫,誰也不知道啥時候能恢復正常,即使不用藥有時候個別人房顫也能恢復;但肯定的是只要發生過房顫,那麼以後再次發生房顫的可能性100%,所以必須監測,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到底是預防房顫,還是抗凝治療,還是射頻治療,還是左心耳封堵治療。
【心血管王醫生版權,侵權必究!】
#清風計劃#


※為什麼有人能活到90歲,有的人只能活到50歲?難道只是基因作怪?
※50歲做完支架兩年後再次心肌梗死?心肌梗死能治好嗎?還會複發?
TAG:心血管王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