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人物 > 相思無期,七夕道「勇」

相思無期,七夕道「勇」

相思無期,七夕道「勇」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相思無期,七夕道「勇」

今日來講四個追愛的故事。

相思無期,愛終需「勇」進。

相思無期,七夕道「勇」

崔護與桃花少女

《太平廣記》里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唐朝有個叫崔護的書生,那年他考進士落榜,鬱鬱寡歡,便在清明日,獨行至長安城南的郊外。

忽見一處花木蔥翠的庭園,佔地一畝卻寂若無人。

相思無期,七夕道「勇」

他叩門良久,門縫才微微打開,露出一少女嬌艷的容顏,崔護道:

「尋春獨行,來討碗水喝。」

少女便將他讓進院子,飄飄然捧來一碗井水。

清凌凌的水下肚,崔護周身的細胞都精神了。

再抬眼,只見少女正斜倚著院中一棵花期正艷的桃樹看著他,「妖姿媚態,綽有餘妍」。

四目相對良久,崔護起身告辭。

此後的日子,崔護度日如年,少女令他魂牽夢繞,但直到第二年清明日方鼓起勇氣再赴城南。

來到庭院門前,花木依舊,而門上卻多了一把冰冷大鎖,鎖住了人去樓空。

崔護在傷感與嘆息中題詩門扉: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然後悵然而去。

數日後,崔護又至城南尋訪,喜見冷鎖不存,但聞院中哭聲。

他急忙叩門,開門的卻是位老者,一見他便淚眼婆娑地問:

「君是崔護嗎?」

「是呀。」崔護回答。

這下老者哭得更厲害了,說:「君殺吾女啊!」崔護大吃一驚。

原來老人的女兒知書達理,乖巧可人,可自去年以來,卻時常精神恍惚,失魂落魄。

近日,老者帶女兒外出,回來見門上崔護題詩後,女兒竟接連幾天不言不語,粒米不進絕食而死。

「難道不是你殺了我的女兒嗎?」老人又嚎啕大哭起來。

崔護也感動地哭了,他衝進屋中,見少女的屍體仍在床上,

便扶起少女的頭,輕輕放在自己的大腿上,一邊哭泣一邊呼喚:

「崔護來了!崔護來了!」

過了一會兒,少女竟緩緩睜開了眼睛。

老者驚呆了,後來將女兒許配給了崔護。

相思無期,七夕道「勇」

沈從文與張兆和

「青蛙13」——收到沈從文的第一封情書,張兆和就將他編了號。

「觸目為青山綠水,一對眸子清明如水晶」的她不乏追求者,但「青蛙13」這麼明目張胆地示愛還真有些意想不到。

那是一個多麼害羞的人啊!

張兆和第一次見到沈從文是在上海吳淞公學的課堂上。

初登大學講堂的沈從文,漲紅的臉堆滿了局促,就是擠不出半句話來。

最後,實在沒辦法,竟在黑板上寫下六個大字——「請給我五分鐘」。

張兆和回家和二姐講起自己的這位老師,就像發現了新物種。

相思無期,七夕道「勇」

可情書怎麼來了,而且一封厚似一封,一封滾燙似一封:

「我不知怎麼忽然愛上了你!」

望著北平高空明藍的天,我只想下跪,你給我的影響恰如這天空,距離得那麼遠。

......

張兆和煩了,對二姐說:「沒頭沒腦的,真叫人難受。」

後來的情書就從人話變到囈語了,讀起來還有些賤兮兮的過分:

「莫生我的氣,許我在夢裡,用嘴吻你的腳......」

「愛情使男人變成傻子的同時,也變成了奴隸!不過,......做奴隸算什麼?......」

張兆和受不了了 ,就跑去校長鬍適那兒告狀,可胡適卻替「青蛙13」說話:

「我知道沈從文頑固地愛你!」

張兆和則脫口而出:「我也頑固地不愛他。」

後來,一根筋的沈從文去了青島大學教書,但情書照舊殷勤,張兆和的「鐵石心腸」似乎被情書們敲開了一道縫,

說實話,那文字實在太美,「儘管有時很噁心」。

1933年,貴族世家出身的張兆和嫁給了小學文化、大兵出身的文學巨擘沈從文。

「女神味」的美酒沈從文總算是喝到了,但張兆和才發現她愛上的只是他信中的文字。

抗戰時期,沈從文跑去昆明西南聯大教書,她以孩子需要照顧為名,不和他南下;

後來,在沈從文百般催促下去了昆明,卻又不與他同房,獨自住在「小火車一鐘頭外加小馬顛十里」遠的呈貢;

......

1995年,張兆和在與沈從文分居近50年後,她突然想問:「從文同我相處,這一生,究竟是幸福還是不幸?」

得不到回答,沈從文早在1988年就去世了。

但通過整理他的手稿和書信,張兆和才「真正懂得他的為人,懂得他一生承受的重壓。」

她說:「他不是完人,卻是個稀有的善良的人。

相思無期,七夕道「勇」

高君宇與石評梅

他們都來自山西,走「五四」的路。

高君宇是北大的學生領袖,後追隨孫中山成了一名職業革命者。

他對石評梅這位與冰心、林徽因齊名的嬌嬌才女早有耳聞,但直到一次同鄉會才首次相見。

相思無期,七夕道「勇」

秋天,石評梅收到一封高君宇的信,拆開來,是一片紅葉,北京西山碧雲寺的紅葉。

早年間,高君宇因反抗封建家庭的包辦婚姻,氣出了咯血的病,每逢秋天便到西山靜養。

石評梅將紅葉舉向艷陽,看清了上面提句:

秋山滿色關不住,一片紅葉寄相思。

只可惜石評梅剛剛從一段痛苦的初戀中走出來,傷害她的是一位隱瞞已婚家事的風流公子。

而高君宇雖未隱瞞,但畢竟是有婦之夫,她便在紅葉背面回復一句:

枯萎的花籃不敢承受這鮮紅的葉兒。」原封寄回。

高君宇為革命奔波,一次躲避軍閥追捕,他逃回故鄉,徹底解決了自己的婚姻糾葛。

這下他以自由之身寫信給石評梅求愛,隨信還寄來一枚清冷的象牙戒指。

石評梅在信上禮貌地回復他,願保持「冰雪友誼」,卻在日記中喟嘆:

「從此後,真的孤身隻影流落天涯,連這個禮教上應該敬愛他的人也莫有了。」

1924年,輾轉革命的高君宇回京了,卻住進病房,咯血症日重,石評梅反而來照顧他,用她戴上象牙戒指的手。

萬千甜蜜湧上心頭,高君宇對她說:

評梅啊!我是飛入你手中的雪花,在你面前我沒有我自己。

冬天一場大雪過後,石評梅攙扶高君宇去北京陶然亭賞雪,見那銀裝素裹的天地,高君宇突然對她說:

「這北京儘是被軍閥糟蹋的污穢,只有陶然亭這塊荒僻地還算乾淨。

評梅,我死後,你就把我葬在這吧。我知道我生也孤零、死也孤零......」

相思無期,七夕道「勇」

轉年春暖花開,高君宇走了,石評梅把他葬在陶然亭,碑文道:

「君宇!我只有把剩下的淚流到你墳頭......,評梅。」

三年後,終年沉寂在悲哀里的一代才女石評梅病故,葬在高君宇的墓旁。

相思無期,七夕道「勇」

司馬相如與卓文君

西漢有位武常騎士,名叫司馬相如,曾擊敗過漢景帝手下的第一勇士。

可後來辭職了,原因竟是「景帝不懂我的文賦」!

於是寄居在自己的發小,臨邛[qióng](今成都臨邛古城)縣令王吉聞家。

一日,他正意興闌珊地走在縣城的陋巷中,忽聞陣陣如泣如訴的琴聲。

要知,司馬相如不僅文武雙全,還是位撫琴高手。

誰人能彈出如此哀怨凄婉的琴音呢?

巷邊一道高牆內,正是容貌姝麗,卻梨花帶淚的卓文君。

王吉聞後來告訴他,這卓文君琴棋書畫樣樣精通,是蜀地難得一見的才女。

可是紅顏薄命,十七歲就成了寡婦,終日鬱鬱寡歡,以琴為伴。

不日,卓文君的父親,當地富商卓王孫宴請賓客,邀請了縣令王吉聞,王吉聞便帶著司馬相如同去。

酒過三巡,王吉聞起身提議道:

「今朝有酒今朝醉,有酒無琴如何醉?我家相如兄是蜀中古琴第一高手,何不請我兄彈唱一曲以祝酒興?」

於是一曲《鳳求凰》驚鴻一片!

相思無期,七夕道「勇」

有一美人兮[xī],見之不忘。一日不見兮,思之如狂!......」

司馬相如一邊撩撥著纏綿悱惻的情絲,一邊繼續唱道:

「......有艷淑女在閨房,室邇(近)人遐(遠)毒我腸。......」

與此同時,他分明看到一位體態輕盈的姑娘正躲在珠簾之後,含情脈脈地看著他。

不久後,司馬相如便託人去卓家提親,沒想到被卓王孫一口回絕。

你小子是「蜀中第一才子」怎麼了?我早調查了你的底細,

辭皇別駕——「瘋癲!」

吟詩作賦——「浪蕩!」

難道讓我愛女陪你一輩子吞紙飲墨不成?

可司馬相如才不是輕易退縮的人,他抄了份自己的《鳳求凰》,最後兩句用了加粗的「初號」字,

派一個小書童幾經周折送到卓文君手上。

卓文君打開一看,最後兩句寫道:

交情通意心和諧,中夜相從知者誰?

雙翼俱起翻高飛,無感我思使余悲。

「我的天啊!」卓文君心都化了。

不得不承認,司馬相如這情詩寫得高,人家不說「我愛你愛到睡不著覺」,

而是說「因為我愛你,但你感覺不到,所以我悲涼。

然後,卓文君就順著這個思路下去,「我怎能讓這麼愛我的人悲涼呢?」

第二天,卓王孫總覺偌大的宅子格外冷清,

「呀!女兒的琴音哪兒去了?」

他匆匆跑進卓文君的閨房,然而一切都晚了。

卓文君跑了,在兩千多年前的古代,中國的古代,在一個女性的靈與肉被牢牢禁錮的中國古代,與司馬相如私奔了。

相思無期,七夕道「勇」

無論是崔護與桃花少女邂逅的情路坎坷,還是沈從文對張兆和的單戀、苦戀,

無論是高君宇與石評梅因舊傷而錯過的刻骨銘心,還是司馬相如與卓文君為愛的亡命天涯,

不論結局如何,他們的「戀」中都透著一個「勇」字。

因為在他們心中,馳神遙望,祈之不來,盼而不見的相思,大約早已被古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詩句給淹沒了。

而作為普通人,哪怕沒有發著金光,帶著火焰,浸著蜜糖的詩話,有些時候怎麼也說句「忽然覺得甚是愛你」。

相思無期,七夕道「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實人物 的精彩文章:

捍衛活著,她在神經病院抗抑鬱的38天
浮生若夢總關情,半世平凡是無常

TAG:華實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