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救命啊!這裡的蟲子都好大啊啊啊啊啊!

救命啊!這裡的蟲子都好大啊啊啊啊啊!

常言道見微知著,從細節出發,可以推測、理解事物的全貌。我本以為自己對這個成語理解已經十分透徹了,直到看見下面這張照片:

航拍視角下的森林?衛星拍下的神奇地貌?某種特質的纖維材料?這其實是一隻來自印度尼西亞婆羅洲的虎甲標本……的背部。

虎甲的體表覆蓋著排列緻密的微小結構,呈現一種夢幻般的藍綠色調,這或許是為虎甲提供在雨林環境中的偽裝。

這裡的「見微知著」顯然不是指通過一張局部特寫判斷出昆蟲的樣子。在一些資深昆蟲迷眼中,那些精美紋路、形狀特別的結構,也許都是某種自然選擇的結果

以上圖片中的昆蟲,都是牛津大學自然史博物館的館藏標本,通過特殊的顯微攝影技術,將前所未見的細節呈現在我們眼前。

這些細緻入微的精美圖片,都收錄在了這本《牛津大學終極昆蟲圖鑑》中!

《牛津大學終極昆蟲圖鑑》

果殼商店獨家首發,戳圖6.9折帶走

要獲得細節如此清晰的照片,可不是用微距鏡頭對著標本按下快門那麼簡單。

攝影師先要根據昆蟲的尺寸劃分出30多個區域分別拍攝,為了展現每個局部的微觀結構和美感,拍攝時要不斷更改布光方式。

顯微鏡頭的景深很淺,相機每次更換拍攝位置只能移動10微米(人類髮絲平均直徑為75微米),否則很難再重新對焦。

就這樣滴水穿石般地逐漸拍完30個區域,產生的圖片包經後期處理成為一張巨大的昆蟲顯微照片。

每隻昆蟲標本前後一共要拍攝8000多張照片!加上後期處理,每張照片要耗費3周時間,實在是一個漫長而細緻的過程。

牛津大學自然史博物館的大多數昆蟲標本並不起眼而且脆弱不堪,因此也不合適面向公眾展出。就算有幸目睹它們,也看不到如此豐富的細節。

書中收錄的標本來自世界各地,有些甚至歷經了150多年的滄桑,下面這隻蝽就是達爾文本人在1836年乘小獵犬號航行時採集的

一口氣看完書中所有昆蟲寫真,不但領略了那種令人驚異的美感,也能通過其中的解說探知昆蟲外在背後的奧秘,對昆蟲的演化產生的簡單思考縈繞在腦海中,也許這就是真正的見微知著了。

《牛津大學終極昆蟲圖鑑》

果殼商店全網獨家首發

戳下圖,6.9折帶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果殼 的精彩文章:

胃酸反流很常見,但它卻讓我父親得了癌症
莧菜紅是莧菜來的嗎?

TAG:果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