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熬夜好過早起!哈佛研究:睡眠不足時,可能是真的

熬夜好過早起!哈佛研究:睡眠不足時,可能是真的

來源丨醫學新觀點(ID:HealthHorizon)

作者丨醫學新視點

熬夜傷身,眾所周知。很多研究也已經表明,睡眠剝奪對健康和認知表現有害。但難免有忙得不可開交的日子,挑燈夜戰之時,想必很多人也聽過這樣的勸說:「早點睡,明天起來再做。

那麼,在不得不壓縮睡眠時間的「悲慘」情況下,究竟是熬到深夜再睡,還是先休息再趕早更科學?

圖 | pixabay

一項來自哈佛醫學院的最新研究帶來了有悖常識的發現,對於睡眠時間不足的年輕人來說,熬夜的影響反倒更少。這項研究也在近期的SLEEP 2019大會上進行了報告。

研究人員在52名健康年輕人(20-30歲)中測試了這兩種睡眠模式對第二天認知和情緒的影響。

受試者首先在睡眠實驗室度過了兩個基線「適應」之夜,在這兩天里,他們可以睡足整整8小時(晚11點-早7點),在接下來的3天里,他們需要經受每天只睡4小時的考驗。在早睡方案,受試者從晚上11點睡到凌晨3點,而在熬夜方案中,他們需要凌晨3點才入睡,早上7點起床。

通過多導睡眠圖(PSG),研究人員記錄了受試者在清醒和睡眠期間的電生理學信息,此外還收集了他們的主觀感受和神經行為數據。

圖 | pixabay

結果顯示,早睡方案讓年輕人在感覺更糟糕,更多反饋感到孤獨和憂慮,他們在精神運動警戒任務(PVT)方面也明顯表現得更差,PVT是一種用於評估在清醒時間內警惕性注意力的方法。不過,兩種方案對他們睡眠電生理學的影響沒有差異。

研究人員表示,未來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來了解不同年齡、性別和睡眠時間減少的關聯。

紐約西奈山伊坎醫學院(Icahn School of Medicine)的睡眠醫學教授Neomi Shah認為,這是一項有趣且重要的研究,有助於我們了解睡眠不足對情緒健康和認知表現的潛在影響。

Shah教授還指出了未來的一個探索方向,「通常情況下,下半夜有更多的快速眼動睡眠(REM),而實驗PSG數據顯示兩組的REM睡眠數量相差無幾,但考慮到情緒健康和認知表現的差別,也許REM睡眠發生的時間點和數量同樣重要。

參考資料:

[1] Better to Stay Up Late Than Turn In Early?. Retrieved Jun 18, 2019, from https://www.medscape.com/viewarticle/914521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醫學新視點(ID:HealthHorizon),如需二次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果殼 的精彩文章:

這個寶藏彩妝好piu亮,每個神仙單品都想涌有!
杜蘭特跟腱斷裂,他還能回到賽場嗎

TAG:果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