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劉備聽到一消息,立刻判斷張飛已死,說了四個字

劉備聽到一消息,立刻判斷張飛已死,說了四個字

最原始、最集中地全面記載張飛事迹的史書當推陳壽的《三國志》和裴松之為其所作的注。陳壽在《三國志》中將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五個人的傳合寫為一篇,其中記載關羽、馬超、趙雲的文字均在兩千字左右,記載黃忠的不到三百字,而記載張飛的文字不到一千字,僅多於黃忠。

因此,從作者為人物所花的筆墨這一層面來看,張飛在史書中屬於次要描寫對象,在幾位武將當中並不突出。作者在不到一千字的簡短記錄中,通過一記述張飛拒水斷橋、義釋嚴顏、智取張郃等主要事迹,給我們提供了張飛的歷史原型。

1.獨擋一面——拒水斷橋

史傳按照時間順序,寫完張飛的生平之後,接著記載了張飛拒水斷橋的史事,相關記載如下:

「先主從曹公破呂布,隨還許,曹公拜飛為中郎將。先主背曹公依袁紹、劉表。表卒,曹公入荊州,先主奔江南。曹公追之。一日一夜,及補當陽之長阪。先主閏曹公卒至,棄妻子走,使飛將二十騎拒後。飛拒水斷橋,嗔目橫矛曰:身是張益德也,可來共決死!敵皆無敢進者,故遂得免。」

史傳的這段記載主要給我們展現了張飛的兩個方面,一是追隨劉備,忠心不二,值得信賴;一是獨擋一面,具有非凡的威懾力。在緊要時刻,劉備能夠將斷後的任務交給僅僅帶領二十騎軍馬的張飛,可見對其是多麼地信任。

張飛也沒有辜負劉備,他毫無託詞地接受了這一艱巨的任務,面對曹軍毫不畏懼,不用拚死決戰,不傷一兵一卒,僅憑自己鎮目橫矛,拒水斷橋的氣勢就嚇得「敵皆無敢進者」,「身是張益德也,可來共決死!」一句話的威懾力可想而知,最終使劉備及其妻兒幸免於難。

陳壽對張飛拒水斷橋這一事件簡單的描寫使我們大致對張飛的虎將之勇有了一個初步的了解,但我們無法根據張飛一句「身是張益德也,可來共決死!」來想像他是如何單憑二十騎軍馬就能把追兵嚇退,只能通過「飛為中郎將」猜測他武藝高強,所以被封為大將;通過「嗔目橫矛」、「拒水斷橋」想像他獨擋一面的氣勢和威懾力。

2.尊賢愛士——義釋嚴顏

正史中記載的張飛不單有虎將之勇,還有著寬闊的胸襟、氣度和「國士之風」。陳壽在《三國志》中曾用「飛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評價張飛,最能表現張飛這樣性格特點的事件是「義釋嚴顏」:

「至江州,破璋將巴郡太守嚴顏,生獲顏。飛呵顏曰:大軍至,何以不降而敢拒戰?顏答曰:卿等無狀,侵奪我州,我州但有斷頭將軍,無有降將軍也。飛怒,令左右牽去聽頭,顏色不變,曰:祈頭便研頭,何為怒耶!飛壯而釋之,引為賓客。」

張飛雖然勇猛粗莽,卻頗有敬愛君子、禮賢下士的風度和胸襟。在「義釋嚴顏」的事件當中,嚴顏被擒後架鶩不馴的態度和氣勢惹怒了脾氣火爆的張飛,張飛毫不掩飾自己的情緒,將喜怒哀樂表現在臉上,「呵」、「怒」、「壯」一連串的字眼表現了張飛的情緒變化過程。

然而面對泰然自若、視死如歸的嚴顏,張飛能夠立刻轉怒為喜,將其「引為賓客」,為自己所用,可見在粗獷的性格之外還有一種重視賢才的寬闊心胸。能展現張飛這一品質的事迹不僅一例,陳壽曾經在《三國志·蜀書·劉巴傳》中一記載:

「張飛嘗就巴宿,巴不與語,飛遂忿志。諸葛亮謂巴曰:張飛雖實武人,敬慕足下。主公今方收合文武,以定大事;足下雖天素高亮,宜少降意也。」

該段記載表現了諸葛亮為把蜀漢君臣的關係搞好作出了很大的努力,他告誡劉巴不要太清高,如果張飛主動表示友好,就應該和他處好關係。如果我們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顯然說明張飛非常樂意積極主動地與士大夫搞好關係,他作為當時的著名虎將,還屈尊主動「就巴宿」,可見其愛惜君子的美好品質。

3.智勇雙全——大破張郃

張飛在正史中是一個具有卓越軍事指揮才能的大將。最膾炙人口的歷史事件是建安二十年張飛憑藉高超武功和巧妙智謀大破張郃的戰役。

「曹公破張魯,留夏侯淵、張郃守漢川。都別督諸軍下巴西,欲徒其民於漢中,進軍宕渠、蒙頭、盪石,與飛相拒五十餘日。飛率精卒萬餘人,從他道邀都軍交戰,山道窄狹,前後不得相救,飛遂破都。都棄馬緣山,獨與魔下十餘人從間道退,引軍還南鄭,巴士獲安。」

這是歷史記載中張飛打的一次漂亮仗。同樣身為大將的張都深受曹操倚重,武功一流,屢建戰功,在軍中聲望甚至高於曹操的親信大將夏侯淵氣在該戰役中卻被張飛打得一敗塗地,凸顯出了張飛的威猛無敵。

在這次戰役中,張飛不僅展現了部署軍隊的才能,還表現出善用謀略的一面,「率精卒萬餘人,從他道邀都軍交戰,山道窄狹,前後不得相救,飛遂破郃隊」展現出了張飛善於用兵的軍事才能。

4.致命弱點——不恤小人,暴而無恩

根據正史記載,張飛有個致命的弱點是不恤小人,暴而無恩,這也是後來他被殺害的一個性格上的根本原因。陳壽曾經對張飛這一性格弱點作了客觀的評價:「飛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飛暴而無恩,以短取敗,理數之常也。」

在那個戰爭年代,張飛作為將領馳騁疆場數十年,與士卒一起出生入死、面對敵人是常有的事,所以他們屬於一個擁有共同利益的團體,但在上級善待部屬這一方面張飛做的不盡人意,常常將士卒鞭打致死,「暴而無恩」。

劉備經常告誡他「卿刑殺既過差,又日鞭撾健兒,而令在左右,此取禍之道也。」表明大哥劉備早已意識到,張飛這個致命的性格弱點如果不加以重視和改正,不注意防範,最終會將自己引向「取禍之道」。

然而張飛果真沒有重視這件事,漢昭烈章武元年六月,張飛被部將張達、范強刺殺。「先主伐吳,飛當率兵萬人,自間中會江州。臨發,其帳下將張達、范強殺飛,持其首,順流而奔孫權。飛營都督表報先主,先主聞張飛都督之有表也,曰:嗯!飛死矣。」

劉備「聞張飛都督之有表也」,就立刻明白張飛已死,可見,張飛性格上不恤小人、暴而無恩的弱點是他所一直擔憂的事情。即使是這樣,也不能避免悲劇的發生。儘管史傳材料中並沒有詳細闡述二人殺害張飛的具體原因,但是張飛本人的暴慶性格為他最終的性格悲劇埋下了伏筆。

綜上,在正史文化的記憶中,張飛作為三國一代名將,性格特色比較鮮明。敬愛君子,有國士之風;智勇雙全,有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暴而無恩,有性格中的致命弱點。

作為史官記載的史傳形象,此時的張飛是最貼近歷史真實的面貌,史學家簡練、嚴肅而客觀的記載使張飛形象稍顯單薄,有待後世繼續加工和塑造。史官陳壽記載的張飛與普通的老百姓在情感上有一定的疏離感,不能讓人感到親切有趣。這就為後代民間社會的市井細民按照自己的審美心理對張飛形象進行再創造提供了更為廣闊的想像空間,為激起他們再塑張飛歷史形象的慾望奠定了藝術原型基礎。

撰稿/麗平【讀史品生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讀史品生活 的精彩文章:

讀懂帝王心:張廷玉如何玩轉高層權力
三姓家奴·孤膽英雄:呂布悲劇揭示亂世稱雄真諦

TAG:讀史品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