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新中國第一架國產噴氣式戰鬥機,三把巨大翼刀,專滅美國佩刀!

新中國第一架國產噴氣式戰鬥機,三把巨大翼刀,專滅美國佩刀!

殲-5是高亞音速噴氣戰鬥機,是新中國第一架國產噴氣戰鬥機,1954年10月開始研製,1956年9月8日,瀋陽飛機製造廠試製成功中國第一架噴氣式殲擊機殲-5,隨後批量生產,這標誌著中國成為當時世界上少數能夠成批生產噴氣戰鬥機的國家之一。

在國產殲-5殲擊機之前,中國空軍主要使用從蘇聯進口的米格-9,米格-15比斯和米格17殲擊機。其中米格-15的數量最多,中國進口了3批次的總數量大約在2000架上下的米格-15。這些進口殲擊機成為新中國建國之後空軍的「頂樑柱」。到了50年代中期,中國空軍需要新一代的國產戰鬥機,於是殲-5誕生了。

殲-5以蘇聯米格-17φ(米格-17F)戰鬥機為基礎仿製,採用機頭進氣的後掠式中單翼氣動布局。飛機全金屬結構。該機配備的渦噴-5發動機由瀋陽黎明航空發動機廠生產。殲-5系列戰機總共生產1994 架,到1969年停產時,殲-5先後生產了760架,後來又在該機基礎上研製了雷達夜戰型的殲-5甲戰鬥機,以及雙座型的殲教-5殲擊教練機,包括殲-5甲124架,殲教-5教練機1087架,殲偵-5戰術偵察機16架。

殲-5曾經被稱為56式戰機,仿製的是蘇聯的米格-17戰機,自此之後我們才實現噴氣式戰機的自主量產。殲-5的原型機是在蘇聯政府的建議下,由沈飛開始試驗仿製,成功完成仿製米格-17。

米格-17算是米格-15的真正完善型號,更換了大推力發動機,第一次使用了加力式發動機,高速性能明顯改善,後機身加長,改善了操控特性。米格-17和米格-15戰鬥機在外觀上很相似,最明顯的區別是看翼刀,米格-17有三對翼刀,米格-15則有兩對,而且內翼刀上帶有缺口。此外,米格-15的後掠角是35度,米格-17的機翼是重新設計的,後掠角放大到45度。米格-15發動機噴口不外露,米格-17外露。米格-17的座艙頂部帶有一個後視鏡,米格-15則沒有這個設備。米格-17的總產量高達10367架,其中蘇聯製造了7999架,波蘭生產了540架。此外就是中國仿製生產的殲-5戰鬥機。

米格-17比斯和殲-5的高空性能非常好,低爬升率高,尤其在5000~10000米高度的發動機推力和操縱性能仍很好,可以吊打當時美軍的主力戰鬥機F-86F佩刀。

這是中國空軍殲擊機的四代同堂照片。從抗美援朝戰爭開始算起,中國空軍經歷了五代殲擊機的發展,第一代是蘇制米格15/17和國產殲-5。第二代殲擊機是殲-6,數量龐大,曾統治祖國天空30年。第三代是殲7和殲8戰機,現役還保留數百架。第四代是俄制蘇27/蘇-30MKK,以及國產殲11系列重型戰機和殲10中型戰機。第五代則是是殲-20隱身戰鬥機。

殲-5戰機使用時間最長的是殲-5甲夜間戰鬥機,是在殲-5基礎上改進的的全天候型戰鬥機,前機身加粗,機頭上端有突出進氣口前緣313毫米的鯊魚嘴狀雷達罩,進氣口內加裝了半球型天線中錐,裝有光學半自動瞄準具。1959年5月29日,空軍第18師截擊大隊隊長蔣哲倫成功駕駛殲-5甲戰鬥機在夜間擊落了敵人的B-17G重型轟炸機。到1968年5月停產,殲-5甲共生產了124架 ,在整個七八十年代,中國大陸的夜晚,只能靠這一百多架殲5甲和少量殲-6甲夜間殲擊機值班。

殲-5退役後,部分改為無人靶機,重新命名為靶五乙,先後有幾百架退役的殲-5被改裝為靶機,用於鑒定各類航空兵器的性能,供空軍戰鬥機和地面防空部隊打靶。這種靶機在國外被稱為全尺寸靶機FSAT(Full Scale Aerial Target)。

可以說我國空軍的發展是從蘇聯模式中一步一步發展而來的,走的是「從進口、到仿製、自主研製再到如今的出口和領先世界」的大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羅廖夫 的精彩文章:

中國全民熱議996工作制,俄國人卻想做4休3,每周只上四天班
又折騰!美軍再向海灣增兵500人,中東猛虎:百萬大軍嚴陣以待

TAG:科羅廖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