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楊維楨的濃枯筆,你就說野不野

楊維楨的濃枯筆,你就說野不野

楊維楨,是元代書壇最具代表性的書家之一,他的「鐵崖體」書法,傳譽至今。尤其是楊氏狷直狂漫不拘一格的藝術個性,使得他在詩文和書法兩個方面的成就極高。

在元代書壇對趙書趨之若鶩,模糊了審美感知時,總有一些氣度高曠、放蕩不羈的革新者奮勇崛起,其中最為突出的是楊維禎,他以非凡的才智膽魄,開張放達的氣勢、放縱奇絕的氣度,另闢蹊徑,以「奇絕」的風格獨標一幟。

他的書法作品中,濃筆與枯筆的運用極為凸顯。

楊維楨 《草書「溪頭流水泛胡麻」七絕詩軸》 紙本草書,107.7×34.9cm 至正二十三年(1363)上海博物館藏

釋文:溪頭流水泛胡麻,曾折璚(瓊)林第一花。欲識道人藏密處,一壺天地小於瓜。老鐵。

此件為楊維楨草書張雨《小遊仙詩》之一(應為余善《追和張外史遊仙詩之一》)。所書清剛勁邁、縱橫不羈,個性鮮明,為其代表之作。自署"老鐵",鈐有"楊廉夫"白文、"鐵笛道人"朱文兩印記。書於至正二十三年(1363)正月,作者時年六十七歲。

此作最大的特色是濃枯筆的運用,造成強強弱弱的節奏感,整幅作品看似隨意,其實著力經營,字體的選擇和字的大小等等安排精心設計,「天地」之「地」最後一筆向右下引伸,頓感突兀、令人精神一振。由此而造成的左下部空白,將「小」字向左下移動作挪位處理求得平衡。

落款「老鐵」以枯細草書連綿寫出,虛靈而與正文產生對比,有如迷蹤,頗得思味。

楊維楨 《張中 桃花幽鳥》題跋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楊維楨《真鏡庵募緣疏卷》 局部

他的作品真、行、草相雜,行草中多帶入章草的筆法和結體,結字奇正多變,字形大小懸殊,筆道粗細輕重、墨色濃淡枯潤,反差強烈,章法跌宕起伏,似亂石鋪街,全篇產生一種跳蕩、激越的節奏,氣勢豪放雄宕,代表了其行書的典型風貌。

因此,觀楊維楨的書法,不能以尋常的書法標準來衡量,他的字就是他的人,人奇字亦奇,有一股奇氣鼓盪。只有雅與俗,沒有美與丑。楊維楨的書法就如一碗酸辣湯。在世俗的楊維楨「丑書」中,能讀出一股名士派頭兒,一位學富五車,詩情萬丈的文宗,如何的倔強而又奇絕。

楊維楨《真鏡庵募緣疏卷》 局部

聲明:本公眾號內容及圖片如沒註明出處則來自網路,無從考證來源,僅用於公益傳播,如有侵權請在後台留言或直接聯繫我們告知刪除或標註來源,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怕黑與責任 的精彩文章:

書法,該如何求變?
看了這9個字,你一定會愛上書法

TAG:怕黑與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