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樂其樂」的歐陽修曾有抑鬱症?最後竟是用它治好的!

「樂其樂」的歐陽修曾有抑鬱症?最後竟是用它治好的!

科教授為喜歡《百家講壇》的朋友們送福利了,點擊下方小程序,就可以用「聽」的方式獲取更多內容。

不久前,科教授帶大家重溫了一下《醉翁亭記》,回味了太守「樂其樂」的狀態,科教授佩服歐陽修的豁達,其實,古代文人也都覺得他挺自在。

朱熹說:「歐陽公作字如其為人,外若優遊,中實剛勁。」

蘇洵是這樣誇的:「氣盡語極,急言竭論,而容與閑易,無艱難勞苦之態。」

然而,當科教授看到下面這篇文章的時候,發現歐陽修竟然得過抑鬱症。

什麼!?歐陽修得過抑鬱症?

《送楊寘序》說了患病史

這篇文章的創作背景是,慶曆七年,歐陽修的好朋友楊寘日子過得很不順,仕途坎坷、生計艱難,漸漸地楊寘的身體也垮了,精神狀態也日益趨於抑鬱。

看到朋友經受痛苦,歐陽修特意寫了一篇文章,教他走出抑鬱的辦法。可歐陽修又不是醫生,他怎麼知道的呢?

原來他本人就得過抑鬱症。

予嘗有幽憂之疾,退而閑居,不能治也。

大概說的是,歐陽修曾經得過「幽憂之疾」,也就是抑鬱症。由於病情影響,他已經不能正常工作了,於是回家休息,看了很多醫生也沒有治好。

那麼他的病是怎麼好的呢?雖然聽起來有些不可思議,但這是事實——歐陽修靠彈古琴自愈了。

古琴的聲音專治鬧心抑鬱?

五音對應五髒的「音療」

既而學琴於友人孫道滋,受宮聲數引,久而樂之,不知其疾之在體也。

後來歐陽修跟一位叫孫道滋的朋友學習彈琴,一共學習了五聲和幾支樂曲,時間一長覺得挺有意思,竟然忘了疾病的存在,隨著音樂「忘我」,病自然就消失了。

好神奇……這是什麼原理?

夫琴之為技小矣,及其至也,大者為宮,細者為羽,操弦驟作,忽然變之,急者凄然以促,緩者舒然以和,如崩崖裂石、高山出泉,而風雨夜至也。

《黃帝內經》的《靈樞· 邪客篇》里提到:「天有五音,人有五臟;天有六律,人有六腑……此人之與天地相應也。"

這說明了自然音樂中五音六律與人體的五臟六腑有著一定的關係。書里又具體地指出了五音(宮、商、角、徵、羽)分別對應於五臟調養的種種關係。

例如,商音鏗鏘肅勁,善制躁怒,使人安寧;角音條暢平和,善消憂鬱,助人入眠;宮音悠揚諧合,助脾健胃,旺盛食慾;徵音抑揚詠越,通調血脈,抖擻精神;羽音柔和透徹,引人遐想,啟迪心靈。

正如歐陽修所說,「夫疾,生乎憂者也。葯之毒者,能攻其疾之聚,不若聲之至者,能和其心之所不平。心而平,不和者和,則疾之忘也宜哉。」

簡單地說,琴聲可以調和內心及情緒的衝突,致使內心平靜,病也就自然好了。

從抑鬱中走出來的歐陽修,將這一愛好持續了一生,六一居士晚年生活的「六個必需品」就包含了古琴,可見音樂是養生與長壽的妙方。

多聽好音樂能變聰明長壽?

古代文人士大夫是最好的例子

在中國古代,文人士大夫們都多少懂點音律,有的還會演奏古琴等樂器。但是古代對於音樂的概念並不像如今的流行音樂,學琴也不是為了玩樂隊或登台表演,而是為了藉以導養神氣,宣和情志,調理心情,修身養性。

《樂記· 樂象》中這樣表述:「德者,性之端也;樂者,德之華也……樂行而倫清,耳目聰明,血氣平和。」

司馬遷在《史記· 樂書》還說:「音樂者,所以動蕩血脈,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

古人認為,琴與德可以說是劃等號的,通過彈琴聽音樂可以變聰明,還可以提高人的修養、道德,這樣身心氣血才能純正、流通,利於養生。

我們熟知的古代文人,比如蘇軾、白居易、李白等都懂音樂,並常借琴吟詩抒懷,排遣苦悶。雖然人生路上遭遇很多挫折,但他們都挺長壽……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經常彈琴聽音樂可以讓他們比常人更容易幸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央視科教 的精彩文章:

《綠水青山看中國》第三季選手招募
膽囊發炎了,要不要切除?會不會癌變?

TAG:央視科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