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唐詩鑒賞辭典》第六十二首《夜歸鹿門歌》

《唐詩鑒賞辭典》第六十二首《夜歸鹿門歌》

【篇目】

【作品介紹】

【注釋】

【譯文】

【作者介紹】

【賞析一~~賞析三】

【古風泊客一席談】

夜歸鹿門歌

【盛唐·孟浩然·七言古詩

山寺鐘鳴晝已昏,漁梁渡頭爭渡喧。

人隨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歸鹿門。

鹿門月照開煙樹,忽到龐公棲隱處。

岩扉松徑長寂寥,惟有幽人自來去。

拼音版:

shān sì zhōng míng zhòu yǐ hūn ,yú liáng dù tóu zhēng dù xuān 。

山寺鐘鳴晝已昏,漁梁渡頭爭渡喧。

rén suí shā àn xiàng jiāng cūn ,yú yì chéng zhōu guī lù mén 。

人隨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歸鹿門。

lù mén yuè zhào kāi yān shù ,hū dào páng gōng qī yǐn chù 。

鹿門月照開煙樹,忽到龐公棲隱處。

yán fēi sōng jìng zhǎng jì liáo ,wéi yǒu yōu rén zì lái qù 。

岩扉松徑長寂寥,惟有幽人自來去。

[作品介紹]

《夜歸鹿門山歌》是唐代詩人孟浩然創作的一首七言古詩。這是一首寫景抒懷詩。此詩通過描寫詩人夜歸鹿門山的所見所聞所感,抒發了詩人的隱逸情懷。

[注釋]

鹿門:山名,在襄陽。

晝已昏:天色已黃昏。

漁梁:洲名,在湖北襄陽城外漢水中。《水經注·沔水》中記載:「襄陽城東沔水中有漁梁洲,龐德公所居。」喧:吵鬧。

余:我。

開煙樹:指月光下,原先煙霧繚繞下的樹木漸漸顯現出來。

龐公:龐德公,東漢襄陽人,隱居鹿門山。荊州刺史劉表請他做官,不久後,攜妻登鹿門山採藥,一去不回。

岩扉:指山岩相對如門。

幽人:隱居者,詩人自稱。

[譯文]

黃昏時山寺的鐘聲回蕩山谷,漁梁渡口處一片喧鬧的聲音。

人們沿著沙岸向江村走過去,我也乘坐一葉小舟返回鹿門。

鹿門的月光使山樹顯現出來,我忽然來到了龐公隱居之地。

清冷的山岩路寂靜的林間道,唯有隱居的人在此飄逸來去。

[作者介紹]

孟浩然(689~740),唐代詩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人,世稱孟襄陽。因他未曾入仕,又被稱為孟山人。浩然,少好節義,喜濟人患難,工於詩。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頓、痛苦失望後,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隱士終身。曾隱居鹿門山,生了六子。詩與王維並稱「王孟」。其詩清淡,長於寫景,多反映山水田園和隱逸、行旅等內容,絕大部分為五言短篇,在藝術上有獨特的造詣。著詩二百餘首。有《孟浩然集》三卷,今編詩二卷。

賞析

壹/

孟浩然家在襄陽城南郊外,峴山附近,漢江西岸,名曰「南園」或「澗南園」。題中鹿門山則在漢江東岸,沔水南畔與峴山隔江相望,距離不遠,乘船前往,數時可達。漢末著名隱士龐德公,因拒絕徵辟,攜家隱居鹿門山,從此鹿門山就成了隱逸聖地。

據《襄陽記》載:「鹿門山舊名蘇嶺山。建武中,襄陽侯習郁立神祠于山,刻二石鹿夾神廟道口,俗因謂之鹿門廟,後以廟名為山名,並為地名也。」孟浩然早先一直隱居峴山南園的家裡,四十歲赴長安謀仕不遇,遊歷吳、越數年後返鄉,決心追步鄉先賢龐德公的行跡,特為在鹿門山辟一住處,偶爾也去住住,其實是個標榜歸隱性質的別業。此詩當作於作者四十歲後隱居鹿門時,即景龍二年(708)至先天元年(712)間,故題為「夜歸鹿門山」。

文學賞析

開篇二句寫詩人傍晚江行的見聞。首句寫白晝已盡,黃昏降臨,幽僻的古寺傳來了報時的鐘聲,次句寫沔水口附近的漁梁渡頭人們急於歸家時搶渡的喧鬧,首句表現的是安寧靜謐的環境,次句卻表現喧囂,形成了鮮明而強烈的比照,這是遠離人寰的禪境與喧雜紛擾的塵世的比照。

第二聯,前句承「漁梁」詩意,是寫村人各自上岸還家;後句承「山寺」詩意,寫自己回到鹿門。這兩句是以人歸引出自歸,作為前文的具體補述。兩種歸途展現兩樣不同的心境,這又是一個比襯,從中表現出詩人與世無爭的隱逸志趣和不慕榮利的淡泊情懷。

第三聯,鹿門山的林木本為暮靄所籠罩,朦朧而迷離,山月一出,清光朗照,暮霧竟消,樹影清晰。詩人完全被大自然陶醉,他忘情地攀登著崎嶇的山路,不知不覺間來到了龐公昔時隱居的地方。這微妙的感受,親切的體驗,表現出隱逸的情趣和意境,隱者為大自然所融化,至於忘乎所以。孟浩然仰慕龐公的志節,他在《登鹿門山懷古》中也吟有「昔聞龐德公,採藥遂不返。隱跡今尚存,高風邈已遠」的詩句。

最後二句,這「幽人」,既指龐德公,也是自況,因為詩人徹底領悟了「遁世無悶」的妙趣和真諦,躬身實踐了龐德公「採藥不返」的道路和歸宿。山岩之內,柴扉半掩,松徑之下,自辟小徑。這裡沒有塵世干擾,唯有禽鳥山林為伴,隱者在這裡幽居獨處,過著恬淡而寂寥的生活。

全詩雖歌詠歸隱的清閑淡素,但對塵世的熱鬧仍不能忘情,表達了隱居乃迫於無奈的情懷。感情真摯飄逸,於平淡中見其優美,真實。顯然,這首詩的題材是寫「夜歸鹿門」,頗像一則隨筆素描的山水小記。但它的主題是抒寫清高隱逸的情懷志趣和道路歸宿。詩中所寫從日落黃昏到月懸夜空,從漢江舟行到鹿門山途,實質上是從塵雜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隱逸道路。

詩人以談心的語調,自然的結構,省凈的筆墨,疏豁的點染,真實地表現出自己內心的體驗和感受,動人地顯現出恬然超脫的隱士形象,形成一種獨到的意境和風格。前人說孟浩然詩「氣象清遠,心悰孤寂」,而「出語灑落,洗脫凡近」(《唐音癸簽》引徐獻忠語)。這首七古倒很能代表這些特點。從藝術上看,詩人把自己內心體驗感受,表現得平淡自然,優美真實,技巧老到,深入淺出,是成功的,也是諧和的。也正因為詩人真實地抒寫出隱逸情趣,脫盡塵世煙火,因而表現出消極避世的孤獨寂寞的情緒。

名家評價

宋·劉辰翁《王孟詩評》:此詩為昔人所甚賞,尚非孟勝場,作手自辨。

明·高棅《批點唐詩正聲》:浩然作《鹿門歌》,其本象清徹閑淡備至。

明·鍾惺《唐詩歸》:幽細之調,得此一轉有力(「余亦」句)。

明·唐汝詢《唐詩解》:此篇不加斧鑿,字字超凡。

明·唐汝詢《彙編唐詩十集》:淺淺說去,自然不同,此老胸中有泉石。

明·周珽《唐詩選脈會通評林》:清徹,真澄水明霞。陳繼儒曰:明月在天,清風徐引,一種高氣,凌虛欲下。知此可讀孟詩。

清·張揔《唐風懷》:窈然幽絕。

清·劉邦彥《唐詩歸折衷》:「幽」之一字,非孟襄陽其誰與?然篇不多見,即此五十六字,亦足當諸家工百言。

清·吳瑞榮《唐詩箋要》:韻事佳題,詞不煩而意有餘,更妙在「龐公」不多鋪張。

清·張謙宜《繭齋詩談》:句句下韻,緊調也。脈卻舒徐。

清·宋宗元《網師園唐詩箋》:入畫(「余亦」句)。

清·張文蓀《唐賢清雅集》:幽秀至此,直是詩中精靈。

清·施補華《峴佣說詩》:孟公邊幅太窘,然如《夜歸鹿門》一首,精幽絕妙,才力小者,學步此仲,參之李東川派,亦可名家。

佚名

賞析

貳/

孟浩然家在襄陽城南郊外,峴山附近,漢江西岸,名曰「南園」或「澗南園」。題中鹿門山則在漢江東岸,沔水南畔與峴山隔江相望,距離不遠,乘船前往,數時可達。漢末著名隱士龐德公,因拒絕徵辟。攜家隱居鹿門山,從此鹿門山就成了隱逸聖地。孟浩然早先一直隱居在峴山南園的家裡,四十歲赴長安謀仕不遇,遊歷吳、越數年後返鄉,決心追步鄉先賢龐德公的行跡,特為在鹿門山辟一住處。偶爾也去住住,其實是個標榜歸隱性質的別業,所以題曰「夜歸鹿門」雖有紀實之意,而主旨卻在表明這首詩是歌詠歸隱的情懷志趣。

「山寺鳴鐘晝已昏,漁梁渡頭爭渡喧。」漁梁:地名,詩人從峴山南園渡漢江往鹿門,途徑沔水口,可以望見漁梁渡頭。首二句是說,天色已近黃昏,山寺里的鐘聲響起,漁梁渡口的人們爭著渡河,喧鬧不已。

首二句即寫傍晚江行見聞,聽著山寺傳來黃昏報時的鐘響,望見渡口人們搶渡回家的喧鬧。這悠然的鐘聲和塵雜的人聲,顯出山寺的僻靜和世俗的喧鬧,兩相對照,喚起聯想,使詩人在船上閑望沉思的神情,瀟洒超脫的襟懷,隱然可見。

「人隨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歸鹿門。」余:我。三、四句是說,行人沿著沙岸向江村走去,我也乘著小舟返回鹿門山。

三、四句就說世人回家,自己離家去鹿門,兩樣心情,兩種歸途,表明自己隱逸的志趣,恬然自得。

「鹿門月照開煙樹,忽到龐公棲隱處。」五、六句是寫,皎潔的月滾滾照映著鹿門山,山樹一片迷濛,忽然,彷彿不知不覺就到了龐公隱居的地方,也到了我現在的棲身之地。

五、六句是寫夜晚攀登鹿門山路,朦朧的山樹被月光映照得格外美妙,詩人陶醉了。忽然,很快的,彷彿在不知不覺中就到了歸宿地,原來龐德公就是隱居在這裡,詩人恍然了。這微妙的感受,親切的體驗,表現出隱逸的情趣和意境,隱者為大自然所融化,至於忘乎所以。

「岩扉松徑長寂寥,唯有幽人獨來去。」岩扉:指山岩相對如門。末兩句是說,鹿門的山岩、松間的小路幽幽靜靜,只有隱者獨自來去,與這美妙的大自然融為一體。

末二句便寫「龐公棲隱處」的境況,點破隱逸的真諦。這「幽人」,既指龐德公,也是詩人自己。因為詩人徹底領悟了「遁世無悶」的妙趣和真諦,躬身實踐了龐德公「採藥不返」的道路和歸宿。在這個天地里,與塵世隔絕,惟山林是伴,只有他孤獨一人寂寞的生活著。

顯然這首詩的題材是「夜歸鹿門」,讀來頗像一則隨筆素描的山水小記。但它的主題是抒寫清高隱逸的情懷志趣和道路歸宿。詩中所寫從日落黃昏到月懸夜空,從漢江舟行到鹿門山途,是指是從陳雜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隱逸道路。在這首詩中,詩人自己的形象與大自然的形象融合在一起,大自然彷彿是一個背景,在這背景上走動著一個孤獨的隱者。我們感到詩人好像站在第三者的地位描寫自己,把自己也算作風景的一個部分了。

佚名

賞析

叄/

《夜歸鹿門山歌》是唐代詩人孟浩然創作的一首七言古詩。這是一首寫景抒懷詩。此詩通過描寫詩人夜歸鹿門山的所見所聞所感,抒發了詩人的隱逸情懷。整首詩按照時空順序,分別寫了江邊和山中兩個場景,先動後靜,以動襯靜,寫出鹿門清幽的景色,表現詩人恬靜的心境,同時在清閑脫俗的隱逸情趣中也隱寓著孤寂無奈的情緒。

一二句寫魚梁洲渡頭日暮十分喧鬧,並以此襯托襯托詩人沉靜和洒脫超俗的胸懷。三四句寫人們歸家,詩人去鹿門,寫出了世人與詩人不同的歸途。五六句寫月光照耀,夜登鹿門山的情景,表現出隱逸的情趣和意境。最後兩句寫龐公隱居之所,岩壁門外,松徑寂寥,只有詩人與山林相伴,與塵世隔絕,詩人恬淡超脫的隱士形象躍然紙上。

這首詩筆法順暢,語調平和,語言質樸,結構自然,筆墨省凈,點染疏豁,情感真摯。

佚名

《夜歸鹿門歌》 [盛唐·孟浩然·七古]

山寺鐘鳴晝已昏,漁梁渡頭爭渡喧。

黃昏時山寺的鐘聲回蕩山谷,漁梁渡口處一片喧鬧的聲音。

晝已昏:天色已黃昏。漁梁:洲名,在湖北襄陽城外漢水中。喧:吵鬧。

人隨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歸鹿門。

人們沿著沙岸向江村走過去,我也乘坐一葉小舟返回鹿門。

鹿門月照開煙樹,忽到龐公棲(qī)隱處。

鹿門的月光使山樹顯現出來,我忽然來到了龐公隱居之地。

開煙樹:指月光下,原先煙霧繚繞下的樹木漸漸顯現出來。龐公:龐德公,東漢襄陽人,隱居鹿門山。荊州刺史劉表請他做官,不久後,攜妻登鹿門山採藥,一去不回。

岩扉(fēi)松徑長寂寥(liáo),惟有幽人自來去。

清冷的山岩路寂靜的林間道,唯有隱居的人在此飄逸來去。

岩扉:指山岩相對如門。幽人:隱居者,詩人自稱。

孟浩然一直居於襄陽城南郊外峴山南園的家裡,四十歲赴長安謀仕不遇,遊歷吳、越數年後返鄉,決心追步鄉先賢龐德公的行跡隱居。漢末著名隱士龐德公,因拒絕朝廷徵辟,攜家隱居鹿門山,從此鹿門山就成了隱逸聖地。故此,詩人特為在鹿門山辟一住處,偶爾也去住住,其實是個標榜歸隱性質的別業。

《夜歸鹿門歌》又名《夜歸鹿門山歌》,當作於作者四十歲後隱居鹿門時,即景龍二年(708)至先天元年(712)間。

山寺鐘鳴晝已昏,漁梁渡頭爭渡喧。」黃昏時山寺的鐘聲回蕩山谷,漁梁渡口處一片喧鬧的聲音。

黃昏時分,鹿門寺莊嚴的鐘聲回蕩在山谷里,渡口處喧鬧紛紛,眾人搶著想先渡江回家。

首聯就是兩處場景的對比:一處是寺廟的莊嚴肅穆,一處是世俗的喧嘩鬧騰。實際也是出世與入世的對比。

人隨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歸鹿門。」人們沿著沙岸向江村走過去,我也乘坐一葉小舟返回鹿門。

鄉民們回村歡聚晚飯,而詩人自己則夜歸鹿門。

正如入世,出世,人生的道理是背道而馳、南轅北轍。

鹿門月照開煙樹,忽到龐公棲隱處。」鹿門的月光使山樹顯現出來,我忽然來到了龐公隱居之地。

在鹿門山的月亮籠罩下,上山的樹木朦朦朧朧地顯現出來,不由自主地詩人走到了龐德公當年隱居的地方。

是故意?是天意?走到這高士逸隱之地?

岩扉松徑長寂寥,惟有幽人自來去。「清冷的山岩路寂靜的林間道,唯有隱居的人在此飄逸來去。

山間小路寂寥空凈,除了隱居的人在此自由自在,再空無一人。

龐德公早已不在,「幽人」即詩人自己,說明詩人早已下定了隱居之志。也難怪本詩題曰《夜歸鹿門歌》.

《夜歸鹿門歌》是唐代詩人孟浩然創作的一首七言古詩。這是一首寫景抒懷詩。此詩採用對比寫法,通過描寫詩人夜歸鹿門山的所見所聞所感,抒發了詩人的隱逸情懷。同時,也展示了詩人由徘徊於求官與棄世之間猶豫到最終決定棄世歸隱的心靈軌跡。

點擊輯期圖標,暢遊古詩文世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近蘭寒舍 的精彩文章:

《唐詩鑒賞辭典》第五十五首《賦得自君之出矣》
炎熱夏季,消暑要喝這些茶!

TAG:近蘭寒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