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平山郁夫:敦煌是我的人生之夢

平山郁夫:敦煌是我的人生之夢

來源 坦腹齋

平山郁夫作品

「平山一定要到敦煌!」

不知從何處飄來的聲音。我也毫不猶豫的回答:「那是當然的。」

日本人之所以嚮往西方,嚮往大陸上的絲綢之路,以至憧憬敦煌文化,是因為那裡是日本人的精神故鄉。

中國文化是通過絲綢之路傳入日本的。那時,日本正是天平時代,所以中國文化以天平文化之形態在日本開花結果。奈良文化是從中國傳來的,構成日本文化基石的佛教,也是來自中國的。由此使我想到,在中國不是可以看到和日本奈良時代相同的文化嗎?絲綢之路的終點站應當在奈良。如果我們從終點站奈良出發,向西尋找,理應找到日本文化的源流。我站在不二山遠望落日,遙想在中國一定能找到日本文化的根,這就形成我青年時代的夢想,使我的思想產生了飛躍。

常書鴻臨摹敦煌壁畫

1958年,引導我走向未來的一條伏線出現了。中國敦煌藝術展覽會在東京日本橋的高島屋開幕了。展品是敦煌文物研究所常書鴻所長多年來親手臨摹的敦煌壁畫和彩色雕塑的複製品和照片。說是臨摹,實則如真品一般。當我看到「飛天」生氣勃勃、栩栩如生的姿態,看到北魏時繪製的大膽而有力的一幅幅壁畫時,我被感動了。這次敦煌藝術展使我有機會和常書鴻先生會面並親切交談。常先生好像是來送敦煌香火的,這香火如能救我一命,我盼望去敦煌的的念頭更加強烈了。

我是廣島原子彈災難的倖存者,原子彈後遺症、貧血症、白血病纏身,死神威脅,隨時有停止呼吸的可能。正在我拚命掙扎時,命運轉機的多種好兆頭都一起來臨了。我在繪畫構思創作煩惱時,一個僧人向我走來了。這個在沒有水的沙漠里跋涉的僧人是誰呢?我苦思冥想,猛然頓悟:他就是「玄奘三藏」!這也許是玄奘三藏給我指點前進道路吧。不是玄奘,我日後也不會走上絲綢之路,更不會來到敦煌。奈良法相大東山藥師寺主管高田好胤說:「是否玄奘先生轉世為平山先生呢?」言畢哈哈大笑。人在面臨巨大轉機時,往往好像被某種超理性的力量所左右似的。在創作衝動的驅使下我開始作畫,著力於新的感覺和手法,著力於潛在的內涵的描寫,完成《佛教傳來》。這幅畫得到了畫輩權威的認可評價。「我得救了!」這一成功決定了我今後的努力方向。其後,我就抓住佛教這一主題進行創作。這年我29歲,跟當年玄奘踏上絲綢之路的年齡相差無幾。這也許是某種機緣吧。1961年創作的《入涅槃幻想》,均獲獎。謝天謝地,我終於被公認為專業畫家了。到遙遠的絲綢之路去旅行,將由夢變為現實。

絲綢之路從羅馬、從印度、從天山北路和南路、從西域南道或者從西藏、從俄羅斯,條條路線都彙集到敦煌。人們把視線集中到敦煌,不僅日本,世界各國都注視著敦煌。

去敦煌之夢,經歷了二十個春秋之後,1979年9月16日,如願以償。這是我一生中的大事,我終於來到了敦煌。幾度思念今相逢。天氣晴朗,金風送爽,天空碧藍。我看到了鳴沙山,看到了沙丘和鳴沙山之間的溪流。谷中有繁茂的白楊,一片深綠。鳴沙山山崖斷面上,九層高的建築物出現在眼前,其中有大佛塑像。

夕陽落山,常書鴻夫婦及研究所諸君歡迎我。儘管事先聽說「不能馬上進莫高窟」,但我已迫不及待,立即抱起寫生簿走出來,外觀我也想畫呀!趁著西下夕陽的餘輝,抓緊寫生。沙塵悄悄的落在寫生簿上。常書鴻先生和夫人一直站立身後。先生已是78歲高齡了。

次日,我被帶入莫高窟。我所看到的是寶山,珍貴的文化遺產。這窟中的一切,令我如同觸電似的地不動的停立著。「太棒了,太棒了!」我幾度讚歎,非常敬佩留下這絕世無雙的藝術珍品的先人們,感到無比幸福。從早到晚不停觀看,三天才看了50個洞窟的壁畫,這四天是我一生既興奮又充實的四天。我站在這些壁畫之前,常常會感到無法言傳的激動,以至呆若木雞。這些超越時空,超越國境,超越所有人的價值觀的壁畫,足以和近代法國的魯奧畫匹敵。這說明一千多年前,有魯奧水平的畫家早已在敦煌存在了。我敢斷言:敦煌壁畫,即使放在世界美術作品中,也是無與倫比的藝術作品。毫無疑問,世界性名作都齊集於敦煌。

法隆寺金堂壁畫

拿敦煌壁畫同日本相比,高松壁畫出自通俗畫家之手,是風俗畫;法隆寺金堂壁畫也是一流畫家的世界性名畫。1987年9月世界各國的學者雲集敦煌,舉行「國際敦煌石窟研討會」,這次我在敦煌看到了法隆寺,與其使用激動這個字眼,不如使用驚愕更為恰當。照明等的強光一打,我不禁「啊」的一聲。這一瞬間,我只能屏息凝視畫面。在220號東窟的壁畫上我看到的是:

「雪白」的油漆打底。佛像的肌肉是用硃砂和胡椒粉混合成的「粉紅色」。肌肉的線條是「硃紅色」。毛髮是「青綠色」。裝飾品是「黃色」。衣服則是「朱紅」、「青綠」和「綠青」色。還用墨色。配色鮮艷,生氣勃勃。線條細膩而有力,手指全是翹著的指尖,指甲短,露肌肉,技巧精湛。

這不就是日本法隆寺的壁畫?這就是20年前的1967年3月到第二年春天我所臨摹過的法隆寺金堂壁畫。風格完全相同!畫法、配色、結構、色感、造型的式樣,一模一樣!今天,同樣的壁畫又展現在眼前。「這不就是法隆寺的6號壁畫、3號壁畫嘛?」我驚訝了一聲。東京藝術大學調查團的成員們不怕疲勞,久久欣賞,如同被施樂魔法似的原地停立不動。一位團員激動的帶著哭泣般的聲音叫了一聲:「真了不起!」專攻繪畫史的田口萊一說:「令人驚愕的是,畫這些名畫的一流畫家都集中在一起,集體創作,實在難得。」和日本法隆寺同樣的壁畫就在敦煌。唐朝國都長安以西2000公里的敦煌和長安以東2000公里的日本奈良,綻開著同樣高水平的藝術之花。

我堅信「藝術無國界」,優秀的藝術作品將打動世界億萬觀眾的心。文化力量是可以充分代表軍事力量的防衛武器。文化並非僅僅屬於一個國家,何況那罕見的名作集錦似的敦煌文化遺產。敦煌是世界性的文化遺產,它屬於全人類。在絲綢之路上,彙集著各種各樣的世界文化,而在「巨大、繁榮、輝煌」的敦煌,盛開著珍貴的世界罕見的文化鮮花。1987年9月的「國際敦煌石窟研討會」滿足了學者們的熱切要求:將敦煌的美術、文化遺產傳播到全世界人民之中去。

在敦煌藝術和玄奘三藏精神感召下,我訪問中國20多次。有人提出讓我設法保護敦煌文化遺產,儘管我的力量微薄,但我二話沒說就接受了。我要在最大限度的尊重中國的原則立場的基礎上,盡最大的努力去做。坐落在東京中央區,以保護敦煌遺迹為宗旨的「文物保護振興財團」已於1987年4月成立,這是一個「文物紅十字會」,倡議募集25億日元作為當前需要的資金。我也得拚命干呀!「傾家蕩產也要干!」我發誓說。

首先,我希望進一步加強敦煌莫高窟的調查,石窟內尚有許多問題沒有搞清楚。其次,希望提供光導纖維觀測器,立體照相機、超聲波探測儀等最新的尖端設備給敦煌研究院,以期用這先進工具取得新的發現。其三,修建陳列名畫臨摹、複製塑像的展覽館以及資料中心。其四,培訓保護文物的技術員。其五,表彰有貢獻的文化傳播者和繼承者。

我認為,日本國應在國際社會中發揮應有的作用,展示日本人在國際事務中的大度與氣魄。如果日本國政府作為一項國策,對全世界的文物進行保護與贊助的話,那就好辦多了。日本是否在世界上毛遂自薦自告奮勇做一個文物保護國呢?如果選擇保護文化、以經濟餘力投入這項事業的話,豈不是在國際社會上起到維護和平的作用嗎?這就可以迎來日本的國泰民安、持久繁榮。

應該確信,日本能夠利用文化的力量對世界和平做出重大的貢獻。

平山郁夫,1930年出生於日本,日本最頂尖的畫家。2009年12月2日平山郁夫因腦梗塞在東京去世,享年79歲。平山郁夫畢業於東京美術學校日本畫科,1975年起頻繁訪華和舉辦個人畫展。1984年任日中文化交流協會副會長。1986年被中國中央美術學院聘為名譽教授。1992年任日中友好協會會長,熱心於協助中國保護敦煌文物。出版有《絲綢之路素描集》、《敦煌——歷史之旅》等。被授予「中日友好使者」、「文化交流貢獻獎」等。在中日民間,平山郁夫被譽為「 當代唐玄奘」,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貢獻。

平山郁夫與敦煌之緣是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第一次訪問敦煌莫高窟時,敦煌文物研究所的所長常書鴻熱情接待了他。他在感受到敦煌壁畫強烈魅力的同時,也深深為以常書鴻為代表的研究者們在莫高窟前那樣艱苦的環境中堅持壁畫臨摹與研究工作的精神所感動。他決心要為敦煌做一點什麼。於是回到日本後,他開始為敦煌石窟的保護募集資金。1988年,時任日本首相的竹下登準備到中國訪問,除了北京之外,不知道還可以訪問哪裡,於是平山郁夫向竹下登建議:一定要去敦煌。這一年,竹下登訪問了敦煌莫高窟,並決定援助建設敦煌石窟保護研究陳列中心。同時,平山郁夫通過民間捐款的形式,向敦煌研究院捐款2億日元,在這個基礎上, 「中國敦煌石窟保護研究基金會」 得以成立。

1930年平山郁夫出生於日本廣島。1945年,15歲的平山郁夫成為廣島原爆炸的倖存者,22歲時他畢業於東京美術學校,成為一名畫家。

平山郁夫

他是核輻射的受害者,得了嚴重的白血病,受盡了難以忍受的折磨。經過數年的痛苦之後,平山郁夫找到了止痛的良方,那就是從事佛教題材的繪畫。

遠眺泰姬陵

1959年平山創作了第一幅題材作品《佛教傳來》,以及之後的作品,他是受到佛祖釋迦牟尼和玄奘法師的影響而創作的。

克什米爾的小鎮

平山郁夫被釋迦牟尼的說法故事以及玄奘法師去印度取經的艱辛所感動。他的繪畫主題使他的肉體獲得重生,也使他的精神獲得了重生。

烏茲別克中央亞細亞的市鎮布哈拉

平山郁夫使用了一種全新的繪畫技巧。他作畫時使用的是一種筆鋒極細、毛質較硬的毛筆,他先在富有吸水性的紙上畫出極硬的線條,然後等線條的墨跡完全乾透,再施以西洋的水彩,讓水彩滲入其中,這是最微妙之處。

米蘭遺址 佛塔

平山能夠有意識地讓水彩溢出線條,或者留出線條以強調更鮮明的色彩主題。他能熟練地駕馭這些高超的繪畫技巧。

平山郁夫成名作《佛教傳來》

平山郁夫的佛教題材繪畫已經超出了虔誠地描繪信仰的對象,而是尋找日本文明的源流,持續不斷地進行理性探索的產物。

樓蘭遺址 佛塔

平山的繪畫遠遠地擺脫了日本畫的民族和地域特徵,在藝術上和思想上都達到了成熟。

庫車 漢代烽火台

平山郁夫從1966年開始至少80多次考察絲綢之路,他所患的白血病,核輻射後遺症也在1966年以後逐漸痊癒了。

西安大慈恩寺 大雁塔

平山郁夫畢業於東京美術學校(現為東京藝術大學,日本惟一的國立藝術大學)。1959年,平山郁夫以《佛教傳來》在日本美術界嶄露頭角,其後相繼以《入涅盤幻想》、《大唐西域壁畫》等佛教題材的畫作,成為日本最頂尖的畫家。

西安小雁塔

平山郁夫喜歡佛教藝術,他的作品也多表現佛教的主題,特別是1959年,29歲的平山郁夫以《佛教傳來》入選日本第四十四屆院展。1962年,平山郁夫又以佛教題材的畫作《受胎靈夢》入選院展,並榮獲當年的美術院獎及大觀獎,也因此,平山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基金資助到歐洲留學。

張掖萬壽寺木塔

1964年,平山郁夫再次以佛教題材的畫作《佛說長阿含經卷五》在四十九屆院展中獲日本「文部大臣獎」。這一年平山也成為了東京藝術大學的講師。

敦煌莫高窟

此後,佛教的主題一直是平山郁夫繪畫的重要題材。從上個世紀六十年代開始,平山郁夫不斷參加有關中亞、印度等地佛教遺迹的考察與寫生活動。

敦煌莫高窟

七十年代以後,差不多每年他都會到沿著絲綢之路到中亞以及印度等地考察和寫生,創作了大量的具有中亞地方風情的作品,這些色彩深厚、手法獨特的作品中,表現了畫家的獨特的宗教情懷和審美眼光。

西安市街道

平山郁夫與敦煌之緣是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第一次訪問敦煌莫高窟時,敦煌文物研究所的所長常書鴻熱情接待了他。

西域南道民豐 維吾爾族嚮導

他在感受到敦煌壁畫強烈魅力的同時,也深深為以常書鴻為代表的研究者們在莫高窟前那樣艱苦的環境中堅持壁畫臨摹與研究工作的精神所感動。

大同上華嚴寺 大雄寶殿

他決心要為敦煌做一點什麼。於是回到日本後,他開始為敦煌石窟的保護募集資金。1988年,時任日本首相的竹下登準備到中國訪問,除了北京之外,不知道還可以訪問哪裡,於是平山郁夫向竹下登建議:一定要去敦煌。

印度男子

這一年,竹下登訪問了敦煌莫高窟,並決定援助建設敦煌石窟保護研究陳列中心。同時,平山郁夫通過民間捐款的形式,向敦煌研究院捐款2億日元,在這個基礎上, 「中國敦煌石窟保護研究基金會」 得以成立。

印度留鬍鬚的老人

平山郁夫喜歡敦煌藝術,他在任東京藝術大學校長期間,常常率領學生到敦煌觀摩學習敦煌藝術,並要求學習東洋繪畫的學生必須去敦煌學習過才能畢業。

印度婦女

平山郁夫有較長時間在聯合國教文組織擔任親善大使,常常奔走於中亞、南亞和中國等地,為中國的敦煌莫高窟、阿富汗的巴米揚石窟、柬埔寨的吳哥窟等等文化遺產的保護付出了大量的心血。

阿富汗的老人

又擔任日本文化振興財團理事長,又是東京藝術大學的校長,日中友好協會的會長等等。

阿富汗的少女

在這樣不斷地奔波繁忙的日子裡,作為一個畫家,他始終沒有放下畫筆,走到哪裡,他就畫到哪裡,即使是一幅速寫、一張線描。

烏茲別克的老人

他都在不停地畫。在莫高窟參觀時,作為社會名流,不斷地有媒體或各界的要人會找他,但他總是要求有一些時間在洞窟里畫一點畫,記錄下他的感受。

新疆喀什 市場上賣帽子的少女

藝術,一切皆有可能

Art,everything is possible

有煙花哦

推薦一個好玩的公眾號

今日薦讀

轉載須知

無二維碼授權圖片的童鞋會被舉報的哦!

[人民藝術·生活美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民藝術 的精彩文章:

年度最好的iPhone手機攝影作品都在這裡了!
19世紀德國油畫收藏展在北京舉行

TAG:人民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