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立秋:一葉梧桐一報秋

立秋:一葉梧桐一報秋

每年8月8日前後進入立秋,這是隸屬秋季的第一個節氣。古人概括的立秋物候是:一候涼風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蟬鳴。

通常每年的"七下八上",是全國多數地區最熱的時期。七下八上,把人熱得暈頭暈腦的。立秋,是揪著最熱旬的尾巴來到我們面前的,依然承襲著暑熱的本色。雖然謂之"秋",但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僅次於大暑、小暑的第三熱節氣。全國大規模的入秋戰役,是在白露、秋分時節。

梧桐滿院綠蔭連,引得新涼到枕邊。

細雨斜風幾番過,預先十日作秋天。

清代《清嘉錄》記載,在江浙一帶往往是"立秋前數日,羅雲復疊,細雨簾織,金風欲來,炎景將褪,諺云:預先十日作秋天"。

從前,民間常以立秋日作為推測後續天氣氣候的"初始場"。關於冷暖:"土俗以立秋之朝夜占寒燠[yù]。"也就是說,依照立秋的具體天文時刻,來推斷之後氣溫是偏高,還是偏低。早在東漢,《四民月令》中便已收錄了"朝立秋,涼颼颼;夜立秋,熱到頭"的說法,"自是以後,或有時仍酷熱不可耐者,謂之秋老虎"。

從前,人們將立秋之後的炎熱天氣,稱為秋老虎。如果現今仍以立秋作為界定秋老虎的時間節點,那麼立秋時節南方經常遍地是老虎。即使在北方,冷空氣往往也只能偶爾做一次"打虎英雄"。

人們往往會有這樣的感觸,春暖之後沒多久,炎熱的天氣便尾隨而至。但長夏之後,秋涼卻是緩緩地甚至"偷偷地"降臨。可謂轟然入夏,悠然入秋。

立春、立秋後第五個戊日為社日,分別稱為春社和秋社。春社敬拜土地神以祈求豐收,秋社敬拜土地神以酬謝豐收。古時候,人們春祈秋報,春天懇請上蒼保佑農桑豐稔,到了秋天,還要叩謝上蒼的保佑,彷彿還願,正是"隨分耕鋤收地利,他時飽暖謝蒼天"。"春祭所以祈五穀之生,秋祭所以報五穀之熟。"當然,所謂報,人們更在意的,是回報先人。

"中元,農家耕耘甫畢,祀田神,各具粉團、雞黍、瓜蔬之屬,于田間十字路口再拜而祝,謂之"齋田頭"。"正月十五為上元,七月十五為中元,十月十五為下元。按照道家的解讀,上元祭天官,中元祭地官,下元祭水官。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農曆七月十五之祀,為秋社。

韓愈有句詩描述了秋社:"麥苗含遂桑生葚,共向田頭樂社神。"

春華秋實,為了溫飽,人們的禮數可謂周全。

"立秋涼風至",人們盼望涼風如期而至。但對大部分地區而言,一到立秋,未必就轉瞬清涼,南方"立秋處暑正當暑",就北京而言,立秋白天的氣溫與大暑相比也相差無幾。

「立秋」後,天氣馬上就會涼快嗎?

立秋 · 詩意

《初秋》

[唐]孟浩然

不覺初秋夜漸長,

清風習習重凄涼。

炎炎暑退茅齋靜,

階下叢莎有露光。

《立秋日登樂遊園》

[唐]白居易

獨行獨語曲江頭,

回馬遲遲上樂游。

蕭颯涼風與衰鬢,

誰教計會一時秋。

《立秋雨院中有作》

(節選)[唐]杜甫

山雲行絕塞,

大火復西流。

飛雨動華屋,

蕭蕭梁棟秋。

《漁家傲·七夕立秋》

(節選)[宋]秦觀

七夕湖頭閑眺望。

風煙做出秋模樣。

不見雲屏月帳。

天滉漾。

《立秋》

[宋]劉翰

乳鴉啼散玉屏空,

一枕新涼一扇風。

睡起秋色無覓處,

滿階梧桐月明中。

《立秋日聞蟬》

[宋]楊萬里

老火薰人慾破頭,

喚秋不到得人愁。

夜來一雨將秋至,

今晚蟬聲始報秋。

立秋· 習俗

貼秋膘

"立秋"這一天,民間素有"貼秋膘"一說。人到夏天,缺乏胃口,飯食清淡,體重大都要減少一點,稱為"苦夏"。秋風一起,胃口大開,就想吃點兒好的,補償夏天的損失。補的辦法就是"貼秋膘",首選吃肉,所謂"以肉貼膘"。

曬秋

立秋時節,田間地頭處處可見人們"秋忙"的身影,農家小院曬滿了玉米、辣椒、大豆等農作物,呈現出詩一般的"曬秋"景象。如今在江西婺源的篁嶺古村,曬秋已經成了農家喜慶豐收的"盛典",篁嶺曬秋被稱為"最美中國符號"之一,每年吸引數十萬人前去賞秋拍攝。

啃秋

"啃秋",也稱為"咬秋"。在立秋這天吃西瓜、香瓜或桃,寓意炎炎夏日酷熱難熬,時逢立秋,將其咬住。立秋當日買個西瓜回家,全家圍著啃,就是啃秋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學文化天地 的精彩文章:

2019年6月17日 星期一 己亥年 五月十五
90後脫髮活成60後?請收下這份防脫指南

TAG:國學文化天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