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黃庭堅的一首七律,全篇情真意切,頸聯14個字更是雅麗精絕

黃庭堅的一首七律,全篇情真意切,頸聯14個字更是雅麗精絕

古代詩歌在唐代發展到了很高的水準,宋詩在唐詩的基礎上既有傳承和借鑒,也有很大的創新與進步。談到宋詩,自然會提到王安石、蘇軾、陸遊、楊萬里等,但其實黃庭堅更是一位怎麼也繞不過去的大文豪。宋詩講究議論和說理,以黃庭堅為代表的江西詩派更是變俗為雅、以故為新,講究脫胎換骨、點鐵成金,更提倡無一字無來處。

黃庭堅自小聰慧、博聞強記,進士及第後就成為國子監的教授。他經常學習杜甫、陶淵明以及韓愈的文風,由於李白、蘇軾的豪邁文風很少有人能望其項背,所以宋代以後都提倡學習杜甫的沉鬱風格。黃庭堅善於使用典故,卻不露痕迹;采百家之長,又不刻意模仿。經過自己的不斷探索和研究,黃庭堅終於做到了遊刃有餘。下面這首詩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代表,黃庭堅的一首七律,全篇情真意切,頸聯14個字更是雅麗精絕。

和答元明黔南贈別

宋代:黃庭堅

萬里相看忘逆旅,三聲清淚落離觴。

朝雲往日攀天夢,夜雨何時對榻涼。

急雪脊令相併影,驚風鴻雁不成行。

歸舟天際常回首,從此頻書慰斷腸。

這首詩是在北宋紹聖二年,作者因被人誣陷修史失實,而遭貶涪州別駕、黔州安置。其兄不遠萬里,親自將他送到貶所。黃庭堅的哥哥黃大臨,字元明,曾寫過一首詩鼓勵弟弟,手足情深、難捨難分,在即將臨別時黃庭堅也和了一首,以抒發心中的惆悵。

詩人先抒寫離別的痛苦,掀起感情波瀾,「萬里相看忘逆旅,三聲清淚落離觴。」雖然離家萬里、蠻荒之地,但手足情深,令詩人暫時忘記了漂泊的孤獨。可是悲怨的猿啼又將其從幻覺中驚醒,清淚漣漣、滴落酒杯,令人視之不忍、聞之感傷。「萬里、三聲」形成對比,烘托出貶謫生涯的凄苦,剛剛才「忘逆旅」,立刻又「落離觴」,詩人太善於煽情了。

接下來開始用典,展現了抱負落空、貶所荒涼的感受。「朝雲往日攀天夢,夜雨何時對榻涼」,朝雲和攀天夢象徵過去的理想,夜雨和對榻則代表暫時的相聚。白居易曾有詩,「能來同宿否,聽雨對床眠」;蘇軾也曾寫詩贈給蘇轍,「寒燈相對記疇昔,夜雨何時聽蕭瑟。」可見夜雨這個意象表達了一種慰藉,也寓意了詩人有了退隱之心,希望從此可以春棲山林夏隱石,秋冬只願伴山老。

最精彩的是頸聯的對仗和用典,「急雪脊令相併影,驚風鴻雁不成行」,大意是,大雪紛飛,鶺鴒鳥相互依傍;驚風急雨,雁群離散,飛不成行。《詩經》中提到,「脊令在原,兄弟急難」;《禮記》也記載,「父之齒隨行,兄之齒雁行。」詩人生動地將自己與兄長比作鶺鴒與鴻雁,比興中反襯出手足離散的悲涼,黃庭堅終於懂得,很多事物本以為能緊握手中,原來只是過眼雲煙。

臨別之際,兄長在歸舟中「常回首」,然而輕舟漸行漸遠,雲天渺茫,唯餘一個孤獨的背影。謝朓有詩,「天際識歸舟,雲中辨江樹。」黃庭堅化用無痕,變作臨別時的珍重叮嚀之語,希望兄長以後多多來信,以安慰這天涯斷腸人。全詩情真意切,感人肺腑,黃庭堅精於鍛煉熔鑄,卻顯得渾成無跡,拗峭中不失深婉。兄弟間以前從不分離,如今即將散落在天涯,詩人唯有守住寧靜,不因虛幻而煩憂,也不為流年而悲愁,只是這落花流水秋風涼,一把閑愁無處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水心語 的精彩文章:

兩首南鄉子,蘇軾新婚大喜,秦觀多愁善感,卻都是才華盡顯
南宋詩僧的一首禪詩,生動形象,闡述了理趣超然的禪意

TAG:雲水心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