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哪吒》大賣,他們卻沒賺錢?蘇州的「動漫代工廠」求關注

《哪吒》大賣,他們卻沒賺錢?蘇州的「動漫代工廠」求關注

「13天28億!超過了好萊塢《瘋狂動物城》!光我們一家企業就完成了《哪吒》25分鐘預演製作!」邱家偉說得很興奮。

邱家偉是蘇州十月猛獁動畫製作有限公司當家人。事實上,在哪吒神力加身、笑傲天庭的1318個特效鏡頭中,除了邱家偉的十月猛獁,蘇州企業製作完成的就有400個。在約70家參與制作《哪吒》的團隊中,蘇州企業便佔了一成,任務涉及特效、動畫和後期合成等。

「但是我們並不賺錢啊!」說到這裡,邱家偉無奈地笑了笑。隨即他話鋒一轉,「不賺錢,還有情懷在嘛!」

可是如果只靠情懷、做一線代工,蘇州企業能堅持多久?

「低段位」動漫產業的困境

「我們10人團隊用半年時間完成後期製作,將最好的國漫元素奉獻給觀眾。但是,公司並沒有通過這個項目掙到多少利潤。唯一支撐大家幹下去的,只有為國漫崛起而戰的赤子情懷。」《哪吒》特效參與者之一、蘇州光年數碼科技有限公司CEO朱廣帥說,他的聲音夾雜著些許無奈和惆悵。蘇州光年數碼科技有限公司CEO朱廣帥。

業內人士表示,影視供應鏈各個部門平均利潤超過20%,唯獨後期特效製作只徘徊在區區5%——和影視產業相比,動漫後期的境況基本不相伯仲,甚至等而下之。有些諷刺的是,蘇州動漫企業的「低段位」,恰恰成為了其承接《哪吒》特效製作的優勢。

「《哪吒》預算不高,當導演拿著特效方案給國內一線特效公司的時候,所有公司都是拒絕的。後來,導演找到60多家二三線小團隊,甚至小到每家只有一兩個人的團隊,分包出去解決。」光線傳媒影業彩條屋影業CEO易巧直言不諱。

國內一線團隊不接受特效報價,除了極個別是因檔期因素無法安排外,低到不能再低的利潤率是它們一致將邀約拒之門外的最重要考慮。「正因為他們不接單,才輪到我們蘇州企業。」邱家偉告訴「蘇州圓桌」。

「蘇州動漫產業需要關注度。有了關注度,資本才會找上門。」邱家偉說話不繞彎子。蘇州動漫企業的視野早已超越房租、稅收等政府補貼項目,它們主要關注的是資本的走向,盼資本如大旱之望雲霓。有分析指出,資本注入緩解的不單單是企業的生存壓力,更是為它們的雄心壯志插上飛翔的翅膀。

據統計,在2018年,中國動漫產業領域內出現了65起融資事件,儘管投資總額有所下降,但每一起投資的平均額度卻不斷增加。

「資本瞧上我們,我們企業有錢了,才有實力搞原創啊!不搞原創,不徹底跳出過去那種單純接單的模式,企業利潤能突飛猛進?企業總是不搞原創,不向產業鏈上游攀升,我們蘇州動漫怎能實現產業升級?」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內專家表示。

在資本和IP授權的強力推動下,中國動漫已強勢衍生,形成了集文學、漫畫、遊戲、影視劇、玩具、服飾甚至是主題樂園等為一體的龐大產業。2018年,國產動漫大IP「熊出沒」持有者華強方特的最大收益已不是動漫業務,而是文化科技主題公園,後者營收高達36.1億元,占公司總收入的83%。

「動漫代工廠」不是未來

「哪吒拜師進入畫卷之後的一分多鐘鏡頭都是我和小夥伴們去四川做的,當時導演在四川。這一分鐘鏡頭做了一個多月,幾乎天天加班。」十月猛獁特效師加美說。像加美這樣加班加點為接到的動漫項目做特效,是蘇州企業主要的盈利手段。如何擺脫這種利潤率最低、依賴來料加工的「常態」,直接關係到蘇州動漫產業的未來。

後期利潤低,除各家企業大打價格戰,還因特效本身存在大量藝術想像成分,製作過程中不可避免會根據客戶和自身需求反覆修改。特效公司的收入合同都是事先談好的,因此所有修改的成本全部要自己承擔。

十月猛獁的工作大廳,員工們正全神貫注於特效製作。在蘇州動漫產業中,為動畫項目接單做後期,至今依然是主流盈利模式。但是,變化已經開始出現。

「十月猛獁已經在搞原創,劇組到位了。不過這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從開始策划到動畫上映,起碼3年。但不管過程多麼痛苦,我們必須嘗試。作為中國動漫人,作為蘇州動漫人,我們是肩負責任的。」邱家偉決心讓自己的公司為蘇州動漫的產業升級盡一份力,「蘇州應該打造自己的《哪吒》,而不是總替別人加工《哪吒》!」

總會好的。當前,如相城影視產業園內就有數家製作公司獲得了光線傳媒、美生元等知名企業數千萬元注資,完成了超過20部影視動漫作品和200多部動漫後期製作影片的製作。「企業首先要做好自己分內之事,把業務能力做上去。你們也要多宣傳宣傳,讓資本和人才知道我們正在為國漫崛起而夜以繼日。我們可不想一輩子替別人打工。」業內人士如是說。

蘇州的動漫產業競爭力已經不容小覷。比如位於相城區高鐵新城的蘇州相城影視產業園,已經引進培育了40多家關聯企業,從業人員擴張至600人。他們參與制作了超過200部動漫影視作品,僅動漫電影製作這一項收入每年便可進賬1億元。還比如,蘇州工業園區的動漫經濟主要以動漫遊戲產業為主。在這裡安家落戶的動漫遊戲企業超過100家,從業人員愈1.5萬人,年產值約75億元。值得一提的是,多家企業已擁有自己的IP。這些企業還積極推動文化產品出口,出口收入已超2億美元。

國漫未來要崛起的,肯定不只是「產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觀新聞 的精彩文章:

鑄就堅不可摧的護民之盾!李強、應勇和東部戰區副司令員等觀摩上海人防演練
深蘭科技牽手上海交大!要在人工智慧領域干一番大事業

TAG:上觀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