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對比一下左宗棠就知道,李鴻章縱橫官場40年,到底貪了多少!

對比一下左宗棠就知道,李鴻章縱橫官場40年,到底貪了多少!

說起清朝貪官,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和珅,的確,和珅和中堂的「威名」無人不知,仗著乾隆帝的寵信,一生都在肆無忌憚地斂財,恐怕連和珅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多有錢,反正「非常有錢」就對了。不過從某種意義上說,和珅是個可憐人,一輩子被乾隆利用,他只不過是乾隆的一個「存錢罐」罷了,「和珅跌倒,嘉慶吃飽」這句話在民間廣為流傳。

相比和珅,晚清有一位重臣就要聰明的多,此人就是李鴻章。清末的政治形勢可謂是內憂外患,外有列強虎視眈眈,內有太平天國四處起義,然而晚清的政府卻又昏庸無能,八旗子弟不堪大用,在外交上能撐得住場面的也就只有漢族的四大名臣了。而中李鴻章位列四大名臣之首。不過比起其他的三個名臣,曾國藩、左宗棠、張之洞,李鴻章還是有瑕疵的:貪!

左宗棠死後,每個兒子分了五千兩銀子,這還都是他一年的工資,他沒給子孫留下什麼財產。曾國藩死後錢都花在喪事上,剩下的所剩無幾,也沒給子孫後代留什麼錢,而張之洞死前不僅什麼錢也沒留給後代子孫,而且還留下了嚴格的家訓:「勿忘國恩,勿爭家產」。而李鴻章死後卻給子孫後代留下巨額財產。

李鴻章的一生至少有兩大污點。一個是對外求和,人們認為他是典型的賣國賊。一個是大肆貪污斂財。對外求和或許有迫不得已的原因,但貪財的事情就實在找不到任何借口。關於李鴻章的貪,曾有一句話形容,「宰相合肥天下瘦」。是對李鴻章瘋狂斂財的有力嘲諷。那麼,李鴻章到底貪了多少錢呢?

清末費行簡在《近代名人傳》中記載:「(李鴻章)歿,家資幾千萬,其弟兄子銀私財又幾千餘萬。」最常見的說法是,容閎曾對李鴻章有一個具體的估算,那就是「絕命時有私產四千萬兩以遺子孫」。四千萬什麼概念?如果以當時每兩銀子摺合人民幣250元計算,這四千萬就是100個億,可謂清末「巨貪」!如果廉潔可以打分,10分滿分的話,李鴻章只能打3分,左宗棠可以打9分。

李鴻章自稱是大清的「裱糊匠」,意思是自己只能修修補補,無法決定大局。其實這不過是在推卸責任罷了。作為縱橫晚清官場40年的中堂,作為洋務運動的領袖,作為慈禧最信任的心腹,李鴻章完全有改變中國的能力。至於因對外簽訂不平等條約,而被罵「賣國賊」,李鴻章確實冤,畢竟只是大清的代表,他不簽,仍有別人會簽。

不過如果換個角度,尤其是和左宗棠對比,李鴻章完全成了乞和投降的軟蛋。左宗棠抬棺出征,收復新疆,充分說明哪怕在晚清,不向洋人妥協,不委曲求全也能為國家贏得尊嚴。如果說李鴻章是「賣國賊」仍然有爭議的話,那麼,將左宗棠稱為民族英雄則是最沒有爭議的。如果愛國可以打分,李鴻章最多只有6分,左宗棠10分。

左宗棠無欲則剛,心底無私天地寬,所以他才敢硬,敢為中國爭天下。李鴻章則不然,雖然對朝廷也算勞苦功高,但換回的更多是屈辱。在李鴻章向洋人委曲求全的時候,不得不盤算自己的利益。保清廷利益,也要保自己利益,向洋人低頭則是最好的辦法。貪,讓李鴻章畏首畏尾。廉,讓左宗棠敢作敢為。

當然,「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以上所舉屬於我們對李鴻章的個人苛求。歷史與國情,決定了古老的中國每前進一步,都得付出超過他人十倍的努力與代價。在那個年代,有很多不得已的人,不得已的事,都過去了。

(參考資料:《清史稿》、《近代名人傳》等)

喜歡歷史的朋友請點一下關注!圖片來自網路,如有錯誤,還請指正!歡迎大家留言互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老師阿吖 的精彩文章:

看看悟空這句話就明白,明朝時期,《西遊記》為何是一本「禁書」
看看常遇春的惡行就明白,他為何功勞蓋世,卻註定只能活40歲!

TAG:歷史老師阿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