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5G降臨汽車業,將如何助力車聯網和自動駕駛起飛?

5G降臨汽車業,將如何助力車聯網和自動駕駛起飛?

5G降臨汽車業,將如何助力車聯網和自動駕駛起飛?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5G技術即將大規模落地,它會對車聯網和自動駕駛產生重要影響。

今年2月,吉利、高通和高新興三方宣布,將在2021年發布吉利全球首批支持5G和C-V2X(蜂窩車聯)的量產車型。這是吉利與高通繼此前車載信息娛樂系統合作基礎上的進一步深度合作,同時也是5G助推車聯網的一個典型案例。

速度快、高穩定性和支持高頻傳輸,是5G技術的三大特點,其峰值理論傳輸速度最高可達每8秒1GB的能力,決定了這項技術必然被車聯網和自動等需要大量數據傳輸的領域所需要。

目前在中國,5G正集中向車聯網發力。「5G本身是一項支持V2X的技術。國內都在重視推廣5G和V2X,它們也確實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一位行業人士告訴雷鋒網新智駕,但這項技術目前的成本非常高,而且實際功效和產品之間的差異還很大。

除了車聯網,自動駕駛是5G的又一應用領域。

美國高通公司技術標準高級總監李儼的觀點是,「僅僅依靠單車智能會有比較大的局限性,例如對於交通設施缺損比較嚴重、部署不很規範的道路,或者是交通流量比較大且車速較快的高速公路等複雜場景,單車智能還很難完成複雜道路環境的感知和實時決策。但是隨著5G的發展和應用,自動駕駛汽車打破了這些局限。」

總之,一場依託5G的技術起飛正在自動駕駛和車聯網領域上演。

讓車聯網傳輸更高效

5G應用於車聯網,國內政策層面已經給出明確指引。

2018年12月,工信部公布的「車聯網(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行動計劃」(下稱計劃)指出,車聯網(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是汽車、電子、信息通信、道路交通運輸等行業深度融合的新型產業形態。

基於此,中國的下一步的行動目標是到2020年,實現車聯網(智能網聯汽車)產業跨行業融合取得突破,具備高級別自動駕駛功能的智能網聯汽車實現特定場景規模應用,車聯網綜合應用體系基本構建,用戶滲透率大幅提高等。

在這項計劃中,4G和5G的應用實際上有著先後順序。

工信部的描述是,要實現基於第四代移動通信技術設計的車聯網無線通信技術(LTE-V2X)產業化與商用部署,加快基於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設計的車聯網無線通信技術(5G-V2X)等關鍵技術研發及部分場景下的商業化應用,構建通信和計算相結合的車聯網體系架構。

這等於給5G技術的到來進行了一次定調。「從感知系統層面看,如果車輛需要高清定位或高清地圖,就需要通過5G和雲端等得到相應地在線地圖支持。或者,當車輛需要得到一些周邊比如其它車輛的信息,同樣需要5G技術進行及時的信息傳遞。」上述業內人士向雷鋒網新智駕表示。

事實上,全球範圍內,V2X技術在具體應用時主要有兩項方案,分別是DSRC和LTE-V。前者基於Wi-Fi,技術特點是可以實現特定區域(通常是十米)內對高速運動的移動目標的識別和雙向通信,且是歐盟、日本等國家採用的標準。後者基於蜂窩技術,技術特點是覆蓋範圍廣(C-V2X下直線通信覆蓋可達1公里以上)、穩定性高等,主要由華為、英特爾等通信公司支持。

對於這兩項方案,通用、戴姆勒、寶馬等車企各有站隊,也有一些車企如福特等在同步測試兩種方案。

中國目前主要採用的是4GLTE,5G技術普及後會發展C-V2X。以華為為例,華為基於5G技術的車聯網布局正在迅速發展。基於這一技術,華為研發出的5G車載模組MH5000可以讓車載終端具備高速率、低延時的5G移動通信能力,並可以同時具備車路協同的C-V2X通信能力。

「中國計劃標準化其對5G汽車的使用,將支持C-V2X標準,這可能會導致美國在自動駕駛汽車商業化上處於落後狀態。」美國晶元製造商高通表示。高通是基於5G的C-V2X標準的支持者之一。

需要指出的是,車聯網對於通信的依賴其實有一定的局限性,一些車企在實現車聯網時對此兩套方案也有著清晰認識。「C-V2X里,車和車之間通訊不需要外面的訊號。對DSRC來說,更多的是車跟車之間、車跟設備之間的聯網,實際上跟運營商的網路都是沒有關係的。」上汽通用汽車車聯平台執行總監王晨東解釋稱。

彌補自動駕駛缺陷

近日,中國首個5G自動駕駛示範運營基地和5G自動駕駛公共服務平台正式投用,其由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中國電信重慶分公司、中國信科大唐移動通信設備有限公司、重慶仙桃數據谷公司聯合打造。

隨著5G與自動駕駛的結合日益密切,5G對於自動駕駛能夠發揮的空間日益。

這是因為,如果自動駕駛可以完全通過單車智能實現,5G對自動駕駛的作用或許不會那麼重要。但目前的問題是,單車智能實現自動駕駛之路道阻且長,尋求外部方案支持因此提上日程。人們提出了車路協同、智慧城市等互補性方案,而當自動駕駛車與周圍基礎設施產生聯繫時,5G開始產生作用。

「5G商用時間表提前,車聯網產業創新日趨活躍,面臨廣闊的市場發展前景,同樣5G的商業化應用,自動駕駛汽車將是最早的應用場景之一。」中智行技術副總裁兼技術委員會輪值主席張振林此前向雷鋒網新智駕表示。

從已有案例看,5G對自動駕駛的影響目前主要體現在三個部分:

一是對車輛上自動駕駛系統的數據傳輸。眾所周知,自動駕駛主要分為感知、決策和控制三個環節,感知環節需要進行大量的數據採集和交換,這時可以利用5G的數據傳輸能力,將車載感測器採集的大量數據上傳至雲端;

二是對自動駕駛測試工作提供幫助。目前,國內已經開放一些5G自動駕駛車輛測試道路。這些道路的長度大多在5公里以內,通過布置5G基站和智能攝像頭的方式,最終完成5G網聯覆蓋。嚴格意義上講,這些測試道路並不能直接作用於自動駕駛車輛,但它們會以提供高精地圖數據、增強信息安全的形式間接推動自動駕駛測試工作。

三是為自動駕駛提供邊緣計算支持。國泰君安通信團隊撰文曾指出,5G從架構設計之初就本源支持邊緣計算,並對網路會話管理機制進行詳細設計。他們預測,在自動駕駛和遠程醫療方面,邊緣計算可以實現超低時延,提高業務的安全性。

換句話說,5G對於自動駕駛而言是補品而非解藥。它可以幫助自動駕駛突破一些局限,但相比車聯網這一更加需要數據處理的領域,5G對自動駕駛的影響相對偏弱。

「這個(指自動駕駛)成敗其實考驗的是一個公司在系統資源方面的整合能力,包括底層系統工程化能力等等。另外,其中的核心技術是對數據的利用效率,無論是做決策、還是感知層,公司的技術最終要體現在數據的利用效率上。所以,能夠把數據利用效率提高、把數據價值挖掘得更高、相應的工作積累更深等要素綜合在一起的公司才有核心競爭力,而不是短期內做一個模型,或者做一個小的演算法來獲得競爭力。」騰訊自動駕駛總經理蘇奎峰此前接受採訪時表示。

總體上,無論從政策還是商業應用層面,當前5G與國內車聯網的融合大概率將先於自動駕駛實現。一個明顯的趨勢是,未來國內將出現愈加豐富的車聯網內容,這裡面或許蘊藏著下一個互聯網生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雷鋒網 的精彩文章:

發6款AI新品,小米深化大家電布局
進軍邊緣計算,英偉達剛發布的 EGX 平台有何優勢?

TAG:雷鋒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