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唐朝最幸運的詩人,憑藉一首詩當上大官的乘龍快婿,羨煞旁人

唐朝最幸運的詩人,憑藉一首詩當上大官的乘龍快婿,羨煞旁人

「成也詩,敗也詩」,應該算是古代很多文人的寫照了。

就像孟浩然,因為詩才,相交滿天下,李白都對他仰慕至極,「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

而最後卻也因一句「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得罪唐玄宗,碎了仕途美夢;

蘇軾更是如此,他的才華曾令當時的文壇泰斗歐陽修折腰,「老夫當避路,放他出一頭地也」;但最後恰恰也是這驚世才華讓他吃盡了苦頭,一場「烏台詩案」,讓他半生貶謫。

所以說這過人的才華,是福也是禍,端看怎麼發揮了,用得好,也許就能成功逆襲,走上人生巔峰。

就像唐朝的詩人李頻,本是窮酸書生,卻憑一首詩當上大官的乘龍快婿,從此青雲直上。

這首詩名為《湘口送友人》,全詩如下:

中流欲暮見湘煙,葦岸無窮接楚田。

去雁遠沖雲夢雪,離人獨上洞庭船。

風波盡日依山轉,星漢通霄向水連。

零落梅花過殘臘,故園歸醉及新年。

李頻的生平已經不可考證了,只知他大約是晚唐詩人。

關於他的傳說,除了這首詩,還有比較出名的便是和宋之問的那場爭論了。

宋之問本是初唐詩人,按理說與他本來沒什麼牽扯的,但是一首《渡漢江》便讓這二人牽扯不清了。

雖然我們現在公認《渡漢江》是宋之問的作品,但還是有不少人認為這是李頻的作品。

也許是因為關於他的記載太少了,所以才會在那場爭論中落敗吧。

通過這件事,也不難看出,李頻在唐朝應該只能算三四流詩人了,但是他這首《湘口送友人》卻可以算是一流作品了。

不同於一般送別詩的凄凄慘慘,這首詩顯得很小清新,有一種悠悠遠思的風韻,而他也正是憑藉這首詩當上了姚合的女婿,從此青雲直上。

姚合此人也許我們不太熟,但他其實是中晚唐很重要的一位詩人。

他和劉禹錫、李紳等人都有詩歌唱和;還是「詩奴」賈島的知己,再加上兩人詩風相近,後人合稱「姚賈」。

而且姚合最主要的貢獻,是後世的影響,他獨創的「武功體」,成為後來「永嘉四靈」、「江湖詩派」爭相模仿的範本,可見其影響力。

姚合當時是杭州太守,李頻就拿著這首《湘口送友人》向他請教。

姚合讀後,連連讚歎「好詩,好詩」。

又看他相貌英俊,人品端方,便將自己的愛女許配給他。

後來,他在姚合的幫助下,青雲直上。

現在我們就來看看這首詩到底有何魅力吧。

詩歌首聯寫的是湘江的風景。

暮色降臨,站在湘江邊上,只見浩渺的水流在煙靄的籠罩下,顯得更加蒼茫。

兩岸的蘆葦一望無際,連接著廣袤的田野,一眼望不到邊。

詩歌開頭的環境不顯凄涼,反而有一種深遠的感覺,這也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調。

接著的頷聯寫的是友人離去之景。

大雁衝起雲夢澤的積雪,展翅南飛,在這樣寒冷的日子裡,友人來到洞庭湖,登上北去的船隻。

古人的「雁」也有離別之意,尤其是冬天的「雁」,因為南飛,所以便成了離愁別緒的象徵,就像「北風吹雁雪紛紛」。

但大雁南飛是註定了的,所以這個意象並沒有那麼悲涼。

頸聯寫的是洞庭湖的景色,但這並不是實景,而是作者的想像。

友人這一去,定是披星戴月,日夜兼程。

白日里,波浪翻湧,本來流不息。

夜裡,璀璨的星空映照著壯闊的湖面,上下天光,一片浩瀚。

當然詩人這裡不是為了突出洞庭湖的唯美景色,對於遠行的人而言,洞庭湖再美,也是無心欣賞。

詩人這裡更多的是為了突出對友人路途艱辛的關切,以及在廣闊星空下,浩渺湖面上,孤舟一人的同情和不舍。

最後的尾聯一掃二三聯的依依惜別,寫出了友人返家的喜悅。

臘月將盡,梅花已逐漸凋零,友人此時出發,正好能在新年與家人團聚,這是一件多麼令人興奮的事啊!

詩人自己也是漂泊異鄉,和友人離別本是傷感到了極點,但想到友人可以和家人團聚,這份離別的傷感也就不算什麼了。

全詩8句中有7句是寫景的,意境開闊,雖有無限情思,不似一般的離別詩那樣的愁腸百結,是送別詩中的經典名作。

就像《唐賢清雅集》所言:天骨開張,氣魄甚大,自是唐季好手。

雖然李頻算是三四流詩人,但他這首詩應該算的上是一流作品了,難怪大詩人姚合讀了也是讚不絕口。

不知你認為這首詩能不能算一流作品呢?

- END -

作者:凱紫

看完的讀者,記得給凱哥點個贊哦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凱紫的詩詞之美 的精彩文章:

李白:如果能重來,我選李榮浩
他是唐朝二流詩人,卻寫出一流作品,還入選《唐詩三百首》

TAG:凱紫的詩詞之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