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寵物 > 為什麼你愛和寵物說話?

為什麼你愛和寵物說話?

寫在前面

對於我們鏟屎官來說,陪寵物說話已經成為我們的日常了。但你也知道,寵物是聽不懂人類語言的,那為什麼即使得不到回應,我們還是堅持對著寵物說話呢?

今天的「一心」就來和你聊聊和寵物說話背後的意義。

作者:水母 / 心理諮詢師

編輯:影歌

我們經常會看見,大街上遛狗的主人或者各位寵物博主,總是在對自己的寵物說話,沒有寵物的人可能很難理解這一點了。

「就算它們能聽懂人話,但也不會開口說話啊!」

不少人都持有這樣的觀點。

誠然,貓貓、狗狗的智商是公認的高,也習慣了與人類相處,能理解主人們想要表達的意思,但是不會說話的它們,真的能夠實現與人類的無障礙溝通嗎?

要理解這一點,首先要理解什麼是溝通。

溝通是人們分享信息、思想和情感的任何過程。這種過程不僅包含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也包含形體語言、個人的習氣和方式、物質環境——賦予信息含義的任何東西。

溝通不僅限於語言

要實現溝通、交流,除了可運用語言之外,還可運用非語言的交流,也就是所謂的「副語言溝通」。

什麼是「副語言」?

「副語言」是指不以人工創製的語言為符號,而以其他感官諸如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等的感知為信息載體的符號系統。

副語言起源先於語言,在人類使用語言之前,副語言早已被採用,人們很早就學會用面容和手勢來表達思想。

人們常用手勢和面容來表達思想

「副語言」包含了哪些方面?

聲音特徵

如超音段音位學中的韻律特徵(如語調、重音等)、突發性特徵(如說話時的笑聲、哭泣聲等)以及次要發音(如圓辱化音、鼻化音等);

非聲特徵

如面部表情、視覺接觸、體態、手勢、談話時雙方的距離等。

寵物與我們實現的溝通,正是「副語言溝通」。

它們通過身體的姿勢、與我們的距離,叫聲的音強、音速、音高起伏的程度和持續時間,來表達它們的情緒和想法。

基於上述理論,與寵物們說話,並不是我們單方面的「自言自語」,雖然寵物們無法開口說話,但這卻並不妨礙它們與我們實現 「跨物種」的溝通。

和寵物講話能給我們帶來什麼?

當然,我們喜歡和寵物講話,還有心理層面的重要意義。

人本主義精神分析學家弗洛姆認為:

現代社會給人們以極大的自由,但與此同時,由於自由的增大,使得現代人與社會、與他人的聯繫日益減少,個人的責任日益增大。現代人日益缺乏歸屬感,經常體驗到孤獨和不安全。

什麼是歸屬感?

歸屬感,是指個體與所屬群體間的一種內在聯繫,是某一個體對特殊群體及其從屬關係的劃定、認同、和維繫,是被別人或被團體認可與接納時的一種感受。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在1943 年提出了「需要層次理論」,他認為:

「 歸屬和愛的需要」 是人的重要心理需要,只有滿足了這一需要,人們才有可能「 自我實現」。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也即是說,缺乏歸屬感的人會對自己從事的工作缺乏激情,對社交缺乏熱情,對生活缺乏熱愛。

因為缺乏歸屬感的時候,人是寂寞、孤獨、低能量的。

這種時候 ,能夠維繫基本的日常運作就已很勉強,很難再「嚮往拓展」,去發展人際關係,尋找興趣愛好,發現生活中積極、美好的一面。

要消除這種孤獨、寂寞、低能量感,很多時候就需要歸屬於某一個或多個群體,如歸屬於家庭、工作單位、某個協會、某個團體,並從中獲得認同與關愛,獲得安全感。

安全感和歸屬感是相輔相成的。

什麼是安全感?

安全感是渴望穩定、安全的心理需求。

我們願意與寵物講話,很多時候也和內心的安全感有關。

安全感是一方的表現所帶給另一方的讓人覺得可以放心、可以舒心、可以依靠、可以相信的表現帶來的感覺。

是否能產生安全感,很大程度上決定於信賴程度,也就是是否相信對方。

寵物與人類的傾聽者想比,有一個極大的不同點在於——寵物不會將我們所說的內容外傳,他們是「口風最緊」的傾聽者,是值得我們信任和依賴的。

我們時常需要一個安全的環境,一個安全的對象,去釋放自己,說出心聲。

那麼,對寵物說出心聲以後,又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呢?

這裡就不得不提到一組概念——容器與內容物。

我們的情緒需要容納

英國精神分析學家比昂,最早提出了人際互動的「容器理論」。比昂認為:

「容納」是母親和嬰兒最早的溝通方式。

在此過程中,母親發揮著「容器」的功能,將嬰兒投射的「內容物」——無法忍受的情緒,轉化為具有意義的經驗。

心理治療師與來訪者的關係也類似於這樣的母嬰互動。

來訪者把自身無法處理的「內容物」——原始衝動和焦慮「丟」給心理治療師。

作為「容器」的心理治療師通過容納、保留、吸收、並凈化這些來訪者難以消化的情緒,返還給來訪者,使得這些元素成為來訪者內在經驗的一部分,進而形成一種較為健康、穩固的心理結構。

這也便是心理治療的重要過程。

而寵物,也可以說是我們當之無愧的心理治療師。

當我們有無法承受的體驗時,就需要把那些情緒「丟」出去。

很多時候,我們在與寵物交流的過程中,就是在將自己的內容物——自己都未意識到的無法忍受的情緒「丟」給它們。

而總是陪在我們身邊的寵物,就彷彿一個具有外掛設備功能的容器,它們全心全意地愛著我們,願意傾聽我們的話語。

用它們的單純與體貼,吸收和凈化了我們投射過來的具有毒素的能量,幫助我們消化衝動和焦慮,把它們變成可以承受的情感,再返還給我們,使得我們改善情緒狀態,甚至發展出某些具有積極意義的心理功能,比如「共情」。

什麼是共情?

「共情」,是由人本主義創始人羅傑斯所闡述的概念,是指體驗他人內心世界的能力。

「共情」包含的內容:

藉助他人的言行,深入對方內心去體驗他的情感、思維;

藉助自己的知識、經驗,把握對方的體驗與他的經歷和人格之間的聯繫,更好地理解 問題的實質;

把自己的共情傳達給對方,以影響對方並取得反饋。

看到第三條,是否有些熟悉?

寵物長期作為「容器」,消化了我們的「內容物」,所給予了我們的反饋,被我們吸收和學習之後,加強的「共情」的能力,結合愛的動力,便使我們也擁有了成為「容器」的可能。

親密關係中,「容器」的功能顯得尤其重要。

什麼是「親密關係」?

在共同關係中,當兩個人有長時間的頻繁互動,共享很多共同的活動及興趣,互相依賴性很強,對彼此的影響力很大時,我們稱這種關係為親密關係。

戀人、伴侶、夫妻關係,都可被稱為親密關係。

一旦我們擁有了「容器」功能,也就意味著,我們能夠接受並加工對方無法忍受或接納、並「丟」給我們的心理內容,加工轉化後,將這部分內容還給對方,幫助對方改變內心世界。

這使得,我們的親密關係對象,在與我們相處時,能得到及時的共情,得到情緒的宣洩和轉化,被理解,被接納。

在發展出具有積極心理意義的功能以後,也能夠擁有「容器」功能,反過來消化、和凈化我們的情緒,在親密關係中促進兩人精神層面的共同成長。

這樣從一段關係發展到另一段關係的良性循環,是寵物送給我們的一份厚禮。

儘管它們無法開口說話,但它們所給予我們的反饋,早已治癒了我們,在潛移默化中幫助我們加強「共情」的能力,發展出「容器」的功能。

它們是我們身邊最可愛的心理治療師,有它們相伴,便總能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能擁有不斷成長的可能。

誰不喜歡對寵物們多講講話呢?

?????

最後:

你最喜歡跟你家毛孩子說什麼話呢?

歡迎你在評論區分享你的故事,

若覺得文章有用的話,請點個在看呀~

References:

[1]桑德拉·黑貝爾斯 理查德·威沃爾二世著 李業昆譯.有效溝通(第七版).華夏出版社.2005年01月第1版.第6頁

[2]主編薛可,餘明陽.第五章 人際傳播的語言.人際傳播學[M].同濟大學出版社,2007

[3] 梁茂成. 副語言初論[N].徐州師範大學學報(哲社版). 1994(02)

[4]樂國安.諮詢心理學:南開大學出版社,2002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犬一話 的精彩文章:

惡魔可能就在你身邊——學會辨別和遠離虐寵者
中國版《導盲犬小Q》九月上映,現在就帶你重新認識導盲犬

TAG:一犬一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