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唐初宰相王珪:一人侍奉二主,為何能得統治者青睞?

唐初宰相王珪:一人侍奉二主,為何能得統治者青睞?

文/王國棟

此人是李建成的心腹,因為不能教導李建成與李世民消彌兄弟隔閡,被唐高祖李淵施以流放的懲罰。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繼位為帝後,將其召回朝內,任命為諫議大夫。公元630年,李世民拜其為宰相,主持朝廷大事,位列唐初四大名相之首。這位經歷頗具傳奇色彩的著名宰相就是王珪。

王珪,字叔玠,扶風郿(今陝西眉縣) 人,出生於公元570年。南梁尚書令(相當於宰相)王僧辯孫,王顗之子。

王珪年幼喪父,由叔父王頒、王頍撫養長大。公元604年,因為不服隋煬帝楊廣繼位,王頍追隨隋煬帝的親弟弟漢王楊諒起兵造反,兵敗被殺。王珪母子為逃避連坐之罪,逃到終南山隱居。在此期間,王珪結識了房玄齡和杜如晦兩位密友。王珪的母親李夫人頗有識人之能,怕兒子交友不慎影響前程,讓王珪約房玄齡和杜如晦到家中做客以便觀察。結果李夫人暗中觀察了房、杜二人說:「此二人是宰相之才,吾兒與其交友,必定顯貴。」王珪的母親也真夠牛的,這兩人後來果然當了唐朝的宰相,而且名列唐初四大名相之列。

公元618年唐朝建立後,王珪受人推薦做了太子李建成的親隨,正式官名為中書舍人,一同輔佐李建成的還有大名鼎鼎的魏徵。有這麼兩個能人異士在身邊輔助,太子李建成在與弟弟李世民的皇位爭奪戰中優勢明顯。

李世民掌軍多年,手握兵權,王珪和魏徵看得一清二楚,因此教導李建成暗中發展自己的軍事武裝力量,以便於壓制李世民。誰知道辦這件事情的人不小心泄露了機密,導致私自招募壯士輸送長安東宮的慶州都督楊文干暴露。唐高祖李淵聞訊震怒,認為太子親隨王珪和魏徵等人不能教導太子與兄弟和睦相處,耍陰謀詭計激發兄弟矛盾,將此二人流放邊關(王珪被流放巂州(今四川西昌),魏徵被降職外調)。不久,李世民率軍剿滅了楊文干(公元624年),李建成實力大損。

公元626年7月,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死太子李建成及弟弟李元吉。唐高祖無奈,改立李世民為太子。兩個月後,唐高祖被迫禪位於李世民,此即唐太宗。唐太宗當了皇帝後,將王珪和魏徵兩位李建成的舊屬召回朝廷,擔任諫議大夫之職。王珪據理力爭,讓唐太宗追封李建成。唐太宗理虧,故於同年10月下旨追封李建成為息王,以禮改葬,王珪與魏徵等原東宮屬官一同前去送葬。有人勸唐太宗說,王珪、魏徵等人皆是李建成心腹,縱然不殺,亦不宜親近。唐太宗道:「只有君臣相得,天下才能太平。漢高祖以武功取天下,能夠傳國久遠,就是因任用賢臣之故。王珪、魏徵素有賢名,正宜用之。」進言之人羞愧而退。

公元630年,唐太宗任命王珪為侍中(唐代宰相官職),執掌朝政。一同輔佐朝政的大臣還有房玄齡、李靖、溫彥博、戴胄、魏徵等人。唐太宗為了考驗一下王珪的能力,讓其對上述幾位大臣與他進行對比點評。王珪不假思索脫口而出:「勤勤懇懇地報效國家,盡心竭力無所保留,我不如房玄齡;文武雙全,出征可以為將,入朝可以拜相,我不如李靖;陳事進言詳盡明白,上傳下達忠實公正,我不如溫彥博;解決繁重的困難,妥善處理各種問題,我不如戴胄;以諫諍為己任,希望皇帝跟堯舜一樣聖明,我不如魏徵。說到辨別清濁,疾惡獎善,我與他們相比,倒是略有長處。」唐太宗聽了連連點頭稱讚。

唐太宗將女兒南平公主許配給王珪的兒子王敬直。新媳婦進門以後,王珪竟然讓南平公主給他們夫妻行禮。按照唐初舊制,公主下嫁不需要向公婆行禮。王珪道:「如今皇帝聖明,行為舉止都遵循禮制。我接受公主拜見,不是為自身榮耀,而是要顯示朝廷的美德。」於是他和妻子端坐中堂,讓南平公主行拜禮。從此以後直到清朝滅亡,公主下嫁,若公婆尚在,都要行婦禮。

王珪擔任宰相期間,幫助唐太宗實施了一系列利國利民的政策,使唐朝的綜合國力得到了極大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極大提高。聞名於世的「貞觀之治」,有王珪的一份功勞。

公元639年,王珪病逝,終年69歲。唐太宗素服舉哀,為王珪舉行了盛大而隆重的葬禮,追贈吏部尚書,賜謚號為懿。

說明:(1)、北宋神宗朝也有一位名叫王珪的宰相,兩人同名同姓,讀者朋友需要加以區分。

(2)、唐初四大名相為:王珪、房玄齡、魏徵、杜如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控 的精彩文章:

魯迅和周作人、周建人的情感糾葛,為何鬧得滿城風雨?
老辣的曾國藩只用一招,就將桀驁不馴的李鴻章治得服服帖帖

TAG:文史控 |